季羡林散文精选读后感

余年寄山水
769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8: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那一片海)




季羡林散文精选读后感





篇一:读《季羡林散文集》有感






龙源期刊网



.cn






读《季羡林散文集》有感







作者:刘也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中》


2014


年第


12








【摘要】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学家,他的散文用朴素的语 言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淡雅之美,同时,


在散文的字里行间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生活智 慧和哲理。读季羡林的散文,在给我们带来一种舒适感


的同时,也会受到文中人生哲理的 启迪,学习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胸襟。







【关键词】季羡林



散文



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



2014

< p>


12-0106-02


季羡林是我国

< p>
著名的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又是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即使是把散文作为学术之余的副产品 ,季


羡林笔下的几百篇散文足以支撑起使其成为一个散文家的地位







[1]


。季羡林的散文,纯朴真挚、幽默风趣,带着一种淡淡的 美,吸引着读者一遍遍的拜读。在季羡林


的散文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也 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作者简介







191 1


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临清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小时候曾在济南先后进入私塾、



学和初中学习。后来日军侵华 期间,季羡林辍学一年,就已经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并发表在天津的《益


世报》上,如 《文明人的公理》



《观剧》



《医学士》等。后又进入济南高中继续学习,开始翻译屠格涅夫


的散文 《老妇》



《世界的末日》等作品。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 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 篇、译文多篇。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师从著名梵文


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与西克教授 ,对他后续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季羡林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


的研究和翻译,翻 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不仅如此,季羡林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


影》



《朗润集》和《季羡林散文集》 等。







季羡林从


17


岁便开始创作散文,一直到起耄耋之年。在季羡林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了许多的


散文集。在这些散文集中,有的是回忆往事、叙说师友、绘物抒情、感时言志等,有的是谈人生、话感悟、


说治学、聊读书,而这些都是季羡林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作品概述







在《季 羡林散文集》中不仅收录了季羡林的许多散文,还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介绍,使得

读者在欣赏散文之前,便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并能够一窥书中的奥妙之处。






篇二:读《季羡林散文精选》有感







前段 时间无意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发现了这本书


,


当时没什么感觉< /p>


,


就随便翻了几页


,

本以为没什么好


看的


,


因为经常碰 到这种情况


,


也没发现什么好看的书


,


而且很久没看课外书了


,


但是那天晚上 在图书馆看到闭



,


并且借了回来


.


自己带的书动都没动


,

< br>可见当时我是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也许是很久没有阅读的缘故,


也许是一时兴 起,当时感觉这本书很不错,就一直看了下去。我感觉这本书确实挺不错的,毕竟现在很少


有人去好好的去看完一本书,除了对自己兴趣很大的,要不就是小说什么的。当然也不能否定看小说是没


有好处的,但这种大家的作品越来越很少有人去看了,虽说现在大多数人知道各方面的大家的名 字,但很


少有人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这本书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人生,爱国,孝道,朋 友,世态炎凉,有为有不


为等等很多,不过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为有不为这方面,以及季 老先生的写作风格。








对于 有为有不为:书中写道:





,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这就是



有为



;不应该做


的事必不能做,这 就是



有不为



。中国有句古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见善恶是有大小


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 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


繁琐的 论证,只需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所不为,一旦

< br>“




错了,就依然回头。这是 我总结这本书关于有为有所不为的主要介绍,书中讲了很多,也举了很多古往今


来的例子 ,语言精练质朴易懂,没有很多的繁琐的理论分析,使读者愿意读。虽说道理没讲






太多, 但足以让人对此有很好的理解,发人深思。像我们学生现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能够好

好想想。







对于季老先生的写作风格:季老 先生学贯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范围广,文中引经据


典之处也颇多,所以需 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产生画面感来。如《西双版纳礼赞》中


写道:



你看那参天的古树,它从群树丛中伸出了脑袋,孤高挺直,耸 然而起,仿佛想一直长到天上,把天


空戳上一个窟窿。大叶子的蔓藤爬在树干上,伸着肥 大浓绿的胳臂,树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云


里去。一些像兰草一样的草本植物, 就生长在大树的枝干上,骄傲地在空中繁荣滋长。大榕树劲头更大,


一棵树就能繁衍成一 片树林。粗大的枝干上长出了一条条的腿;只要有机会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


牢牢 地钻进去,仿佛想把大地钻透,任凭风多大,也休想动摇它丝毫。芭蕉的叶子大得惊人,一片叶子好


像就能搭一个天棚,影子铺到地上,浓黑一团。



读 着这样的文字,我脑中立刻就浮现出在新马看到的那种


树枝上长草的大树、南方看到的大 榕树,当时也无比惊讶于他们的奇特,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好用相


机记录下来,刻印 在脑海里。








总之


,


季老的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扣 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人一口气读完。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


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 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读季老的散文,能让人心静下来、净起来,让人


的生活节奏 慢下来、再慢下来,让人远离尘嚣、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心情不好或者烦躁

的时候,可以拿来净化内心,






平复情绪。





篇三:读《季羡林散文》有感






读《季羡林散文》有感






2009



7



11


日 上午


8



50


分,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



98


岁。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捧着这本《季 羡林散文》不经感到有些沉重。记得,知道季老先生这个人物,是


因为有关他的一则故事 :身为北大副校长的他帮一个学生看行李,守约得等到学生回来才离开。当时,季


老先生 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平凡、朴素,但孕育着伟大的人。季老先生有着渊博的知识,但他为人谦虚,他


在《病榻杂记》中,用通达的文字,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





在自己头上的


“< /p>


国学大师





学界


泰斗





国宝



这三 项桂冠的,他表示: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


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我拿到这本《季羡林散文》的时候,原以为里面尽是些难懂深奥的文言句势,谁知道翻开来却 是句句


温暖易懂,篇篇平易近人。但平凡中透露着博学,一字一顿中显现着优雅。使人不 得不佩服老先生对文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