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德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巡山小妖精
954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9: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七律登庐山)



情境德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微课”的开发与研究



仙居县第一小学课题组








组长




林晓梦



一、课题的提出



(一)学校德育的大背景



2007< /p>


年,


学校首次提出情境德育,


并同时提出 德育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编写了


《胜

在起跑线上——情商基础》校本教材,开始关注德育的实效性。


< br>2010


年,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成立了专门研究团队,研究如何更 有效地进


行好习惯教育与引领,开发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

,选材立足校园,来源与学生实


际,拉近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情境德育又迈出坚实 的一步。



2012


年以来,十八大提 出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学校在德育工作上提出“七


彩德育”的德育新理念。 内容包括以“民族精神、习惯养成、诚信守法、体艺修身、实践创


新、心理健康、环境保 护”七个方面。如何让学生拥有这些好品质,成为向上向善的阳光少


年,是学校德育的新 思考。



2014


年,学校“班主任基 本功大赛”长三角地区一等奖获得者应燕老师和“浙江省智慧


班主任”林晓梦老师牵头研 究的


“微型班队课”引起了引起来全校老师的共同关注,她们只


是随时随地用手机记录的方式,


拍下一些颇具教育意义的镜头,把这些镜头分类、


整理,形


成教育学生的素材,


教育效果非常好 。


德育处更是把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小片段,


编排成小


短剧,在台上演出,教育了演员本身,更教育了台下众多学生。从此,


“ 微课”这一新的情


境德育形式,扑面而来,开始正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研究项目。< /p>



(二)


“德育微课”的自身特点



德育微课,形式上“微”


,内容上“精”


, 切口上“小”


,教育效果追求“妙”




1.


“德育微课”教育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


5



8


分钟左右,可 以通过晨会或


其他空暇时间即时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发现题材, 及时获取。



2.


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实 际。


内容取之于学生平时学习生活,


又教育于学生自己。


学生出现


哪些坏习惯或不良行为,


通过形象化 、


真实化的


“德育微课”


< p>
让学生自我对照,


自我反思,


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



3.


“德育微课”切口小:一个微 课解决一个问题。文明礼仪、卫生、安全、学习习惯等教


育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 或那样的不良行为,问候礼、候课礼、如厕礼等,小细节处


抓住微课题材。




1



4.


微课呈现



“情境化”。



学生自己就是演员,< /p>


抓拍到的视频也是取之于学生,


学生看到


微课内容,心理上已经非常熟悉,很容易去对照,去接受,所以,


“德育微课”本就是校 园


某个情境的再现。



5.

< p>
“德育微课”资源获取便捷。“微课”其实无处不在,拿着手机,逛逛校园,随时拍下


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些微镜头,好习惯也好,我们当作一种正面教育,坏习惯也罢,

我们当作


是一面镜子,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促进好习惯养成。走在街头,走近社会 ,我们都可以获


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


它也可以视作一种 微课,


让学生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微

< br>课”小到信手捏来,大到精心制作,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便捷而直观。



(三)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使用困惑



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共六册,是一本漫画式的儿童读本。但往往学生只单纯性地


把这本书当作是一本课外读物,


没有很好地去对照自己,


教育自己。


对于一部分平时不爱看


课外书的学生,更是形同摆 设,毫无用处。


“德育微课”把“死”的教材变“活”


,把教材 中


的每篇内容拍录程“微课”


,这样,学生像看电视、听故事一 样,去认真地观看、倾听。学


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对照就会反思。



(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一是学生的需求。我们发现,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条条框框的内容,学生当时

一听,


觉得自己应怎么做,不应怎么做,


可几分钟就忘了。 学生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是有趣


的、直观、能触动心灵的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教育内容形 象直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


学生。“微课”形式容易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二是教师的需求。教师一天工作非常忙碌,时间十分紧张,教学任务繁 重,没有那么多地


时间整天去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所以,只有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充分 利用几分钟的时间,


见缝插针,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 教育,


微课也很符合教师的工作特点。



“微课”


随时随地解决自己班级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让品德教育更有效。



二、


“德育微课”的界定


< p>
早在


2010


年,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就已经在 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胡铁生


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 ,


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


载体,针对某个学科 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


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013


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追 捧。



“德育微课”是以“微课”为载体,以学生的道德养成为 目标,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



2



事例,把它编排一个微小品,拍成一个微短片,演成一个微短剧或即时性地拍录一些学校 、


社会上感人事迹、不良行为等,贴近学生实际,从微入手,更形象化,情境化地教育学 生,


以达到很好的德育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通过阅 读德育书刊,和互联网上的查阅,我们发现“情境德育”早在


2002

< br>年,就有人


提出,


并绝大多数小学已经采用了这种贴近学 生的德育形式,


十分受到学生的欢迎。


“微课

< br>德育”


是近年来刚提出的一种德育新模式,是情境德育的延伸。我们结合自己的理 解,


与对


“德育微课”的研究,寻找到这样几个理论方向。



在国外,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华 大学


LeRoy



教授所提出的


60


秒课


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

< p>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


简称


OML


。现在的微课概念是


2008< /p>



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 经理


David


Penrose


提出


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


1



3


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

< p>
的概念、主题和活动。



美国青年


Salman


Khan


创立的可汗学院在微课领域做的较有特色及影响力。


他尝试用


通过互联网视频进行异地教学辅导时,通过视频设备录制


10


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


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

< p>
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


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


前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国内,


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也相对丰富。广东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自


2010

< br>年率先提出


微课概念。


2012



11


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给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


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围 绕摸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


完整的教学活动。”


其核


心是强调微课“简短、完整”和突出“视频”的主要地位。


< /p>


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


10


分 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


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说明微课程除视 频外,还可以是录音、


PPT


、文本等形式。

< br>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在确定课题方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不少实验基础。


< p>
1.


成立“德育心育青研社”,对“德育微课”进行专题的探讨与研究,并 已经用“小影”


技术成功制作“文明礼仪”主题微课


40


多个。



2.


组建“ 德育微课核心团队”,进行了初期的查阅资料、参与实践、效果验证等工作,为


开发德育 微课程做一系列的前期准备。




3



3.


微课《学扫地》,获浙江省微课 评比一等奖。



4.


《从“微”入手, 做真德育》论文在县级教育局网站发表



5.

< br>《七彩德育滋养七彩人生》发表于浙江省《一校一品》



(三)本课题研究的“共情”基础



“ 德育微课”受到了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希望学校能完成这套“德育微课”教材,把这


套 教材推广到全县各个学校。



“德育微课”

受到了广大家长的肯定与欢迎,


解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 br>有些家长


愿意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成为微课中的“演员”。

< br>


“德育微课”


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好习惯教育不再是口头说教,


而是生动形象的


“微< /p>


课”。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学生看完内容,就能受到心灵的熏陶。教师也不用整堂课对学生


进行教育,只需选取碎片化的时间,就可随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德育微课”是学生成长的镜子,生动、灵动,学生乐于去看,乐于去学,乐于去接 受,


通过是非的辨析,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德育微课”迫切地需要与期待,达到情感上“共情”,大家


团结一致,共同去探究更实效的“德育微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课题 研究,开创“微课化班队课”班队课新模式,优化班队课教育。



(二)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以“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及道


德品质教育”五大体系的“微课”课例,形成五套“微课校本教材”,利用“微课”,展开

学校德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三)通过课题研究,把省 精品课程《好习惯伴我成长》每课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使


校本教材内容变得鲜活,学 生容易接受,教师喜欢运用。



(四)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学校 德育中众多不文明现象,通过微课正面引领,引导学生养


成良好习惯。

< br>


(五)通过课题研究,强化班主任研训,提高班主任的基本素养,达到人人会制 作微课、


利用微课的目标,并通过资源的共享,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负担。

< p>


(六)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学校“微课资源库”,方便教师随时选材,随 时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德育微课”获取途径的研究



1.


校本教材再开发。


我们将重新审读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 长》,


把每课的漫画故事进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