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的画图方法与技巧
-
行程问题画图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
向量构图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可简单概括为“审、析、列、算、查”五个步骤。即“审题、
分
析、列式、计算、检查”
。其中找等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然而较复杂的行
程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很难一下子找出来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
“审题”
的基础
上认真分析,
通过不断地把未知量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即不断地扩大
< br>已知,使等量关系“水到渠成”。
在解行程应用题时,
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不仅能有利的协调学生左、
右脑
(科
学用脑)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对物体运动、联系、发展、变化的分析与再现,也为学生不断形
成辩
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⒈图的构成
:
行程问题都与物体的位
移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速度是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
量,
所以图的主要构成是向量。
此外,
一幅完整的图还应包括图标、
数据、
文字、
注解等,其中构成向量的有向线段有虚实、粗细及不同颜色的变化。
⒉绘图原则:
在画图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⑴要坚持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答应用
题的第一步,
能否顺利、
准确的分析,
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
和问题是基础。
⑵在认真审题基础上,
“边读边画,
兼顾协调”的原则。即:在审清题目的
已知条件和问题后,
边读
边画,
并兼顾题中数据的比例关系、
前后联系及隐含条
件等,展开联想,合理安排。
⑶画图力求简洁和清晰明了,防止混淆不清。
在画图时要坚持画彩色图并利用有向线段的粗细和虚实等合理区分,
防止混
p>
淆不清。
⑷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创新。
⒊绘图技巧
⑴“速度、路程(数值型
)
”分别标在对应向量的“上、下”
。一般情况下,
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所表示的路程标在它们中间。
⑵用同种颜色表达同一事物及变化。
⑶用“粗细”搭配来区分物体的“同时性”与否。同时运动的物体,用较粗
的有向线段来
表示。
⑷用虚、实来区分物体的“假设运动”与“真实运动”等。
4.
实例分析:
⑴巧用粗细及虚实的分析举例
:
例
p>
1
:
有
AB
两城
相距
30
p>
千米,甲骑自行车从
A
往
< br>B
,出发
1
小时
30
分钟后,
乙骑摩托车也
从
A
到
B
,已
知乙的速度是甲的
2.5
倍,且乙比甲早到
1
小时,求
甲的速度。
分析图:
“
?”
甲:
1
V
甲<
/p>
千米
/
时
A
1
.
5
·
V
甲
千米
1
·
V
地
甲
千米
B
地
乙
:
2.5
V
甲
千米
/
时
30
千米
说
明:
通过运用相同较粗的有向线段表示同时性,
不仅表达出了题
目中的隐含条
件(同时的路程)
,而且有利于我们联想出“相同
时间内,路程比
=
速度比”
,
为解答此题提供依据。
“虚”向量准确表达了“乙比甲早到
1
小时”的含义即
:
当乙到
达
B
地后,假设甲继续前进,还需走
1
小时才能到达。显然,合
理利用向量的“粗细”
、
“虚实”等使问题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分析。
⑵巧用不同颜色的分析举例:
例
2
p>
:学生甲从
A
地出发半小时后,学生乙也从
A
地出发,沿甲所行的道路
追赶甲,
2
小时后,他们相距
< br>7.4KM
(甲在前,乙在后)
,此时乙继续前进,
p>
甲在原地休息
20
分钟后沿原路返回,半小时后,与乙相遇于
B
地,求
A
、
B
两地间的路程?
(
< br>1999
~
2000
南开区毕业
测试原题
)
休
息
分析图:
20
x
千米
/
时
甲:
分
A
0.5
x
千米
2
x
千米
地
0.5
x
千米
千米
/
时
y
0.5
y
千米
2
y
千米
7.4
千米
2
1
y
千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