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理论知识
-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知识
(一)
一、填空题
1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
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
,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
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
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
主动学习,还有责任
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
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
励。
3
、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
的功能。
5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
作式
等。
6
< br>、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
7
、教学模式指的是
.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
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p>
。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的潜在发
展水平
。
9
、
p>
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
< br>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
10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
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
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
1
的
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
程中去进行自主的
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的发展
。
11
、教
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
、表格式、程序
式
三大类。
12
、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
方法和学生学的方
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
、
练习法
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
法
。
14
、‚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
呈现学习结论,而
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
些事物间
的关系、规律。
15
、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
< br>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p>
16
、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
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
展水平
。
17
、教
学模式指的
.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
结出来的
规范的实践方式
。
18
、<
/p>
谈话法
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
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
方法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p>
1
、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
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
2
解决问题。
(√
)
<
/p>
2
、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
包含有某些决
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
持、
下
降
或
达
成
等
现
象。<
/p>
(√
)
<
/p>
3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
一个数学问
题。
(×
)
答:算
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解决。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而是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的过程。
4<
/p>
、
《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p>
(×
)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
的有机整体,
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
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
、
掌
p>
握
、
了
解
、
理
解
是
过
程
性
目
< br>标
的
行
为
动
词。
(×
)
答:<
/p>
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6
、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
预设的
(×
)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
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
能预设的。
3
7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
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
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8
、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
堂教学。<
/p>
(
×
)
p>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
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9
、
秧
田
式
最
大
的
< br>优
点
是
,
有
利
于
学
生
之
间
的
信
p>
息
交
流。
(×
)
<
/p>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
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
< br>、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
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是案例的主题。
另外,
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11
、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
p>
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
识。
(
×)
<
/p>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12
、
分析教材首先要研
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分析某一课时教
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
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
4
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
三、简答题
1
、
1
、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
合
作学习的技能
?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2
、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p>
(1)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
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
< br>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
和特定
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
是对活动的总体
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
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p>
地点等。
(5)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态度、
动机、需要等。
3
、举例说明预设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答:预设性情感
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预先列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讲
授圆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
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非预设性情感与态
5 <
/p>
度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
出现时机就应
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如:学生出色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矛以鼓励,培养学生
学习
自信心。
4
、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
、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
p>
1
)内容全面;
(
2
)层次分明;
< br>(
3
)要求适度;
(
4
)具体可测;
p>
(
5
)因材而设。
6
、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7
、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
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
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
练习。
6
②
<
/p>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
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
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
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练习要有反馈
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
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
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 br>
⑥
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
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
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
的收获。
四、论述题
1
、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答: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
< br>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
变
更的。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
法上,教师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
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
正开发和创造。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
教材。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
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
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
要求,
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
据,
是最基本、
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
此,
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教材,而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
p>
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把握非
7
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
与整合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
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
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
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
并开发各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
为课程价值的实现
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2
、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
‚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
< br>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
容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
稳定的,但
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
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
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
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
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
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以
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
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3
、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
、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5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
4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答
:
(
1
p>
)
应当是明确、
具体和可感。
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
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
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
生思维的直接切入。(
< br>2
)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
度,
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
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
苦思索、
探究后,
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
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
后都能解决问题,
并且让那些
学习基础和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
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
。(
3
)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
4
)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等等。
5
、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我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1
)教学定位问题。教学定位是否恰当,包括教
学起点是否把握准,目标定位
是正确、恰当,教材合理的设计意图是否得以体现;(
p>
2
)动态生成问题。新课
程把教学看作是师
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多了,对
话也就多了,
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自然也多了。
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
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建构
< br>教学过程;(
3
)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包
括:①教学意图是否体
现。实际教学过程和效果有时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但难免产
生两者不相统
一的情况,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
师自
己的教学智慧。②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即有没有更理想的教学资源代替设计
p>
中的教学资源。③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
4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
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
9
那么
,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
化?等等,这些
都是教师在反思时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另外,要写好一份教学
反思,还需注意:①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②
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
6
、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
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创
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
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
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
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
产生才有可能。第二,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
让学生产生思
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要设臵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
的思
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第四,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
p>
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
技巧的培养。
(
2
)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
向比较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
思考
的结果,都不得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
解的困惑,要
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教
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
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
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
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
< br>、
[
案例描述
]
《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10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
5<
/p>
米,宽
2
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
:
5
×
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
< br>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
5+
)×(
2+
)
②
5.8
×
2.5
③×,其他同学拍
手叫好而告终。
<
/p>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
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
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
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
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
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
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
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
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
学情景、
学生实际结合,
择善而用,
才能日臻完美。
p>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
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
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
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
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
确的角色分工呢?
2
、
[
案例描述
]
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
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
< br>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
述:
‚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
1
’,高兴的占了
3
份,即
3/4
高兴,
遗憾的占了一份,即
1/4
遗憾。因为
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
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
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
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
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
11
举手
,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
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
案例反思
]
(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
析):
答: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
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
学生呢?
只有
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
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
式下得以落实。
我们想,
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p>
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3
、案例描述
师
:
今天,在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
笑笑在书店买
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
14
8
元,还剩下
53
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
师
:
淘气
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
3.
2
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
11. 5
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
审题,先列出算式,
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
.
p>
2+11
.
5=
?
)
师:
(指着算式)
这是我看到的一
些同学所列的算式,
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
(学生还可能列
出11
.
5+3
.
2=
?
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
试
12
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
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
你没
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
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
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
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
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
法的算理。
师:
多位数相加时,
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
(单位)
上的数才能相加;个
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
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
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
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
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
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
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
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
1
)
. <
/p>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
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
直接安
排学生尝试,对学生
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
2
)
、
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
安排了看书的环节,
你认为有
必要吗?为什么?
(
3
)、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13
4
、案例《
9
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
9+5
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
9+5=
?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臵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
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 br>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
出了一些
9
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
人
5
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
了
1
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
园里就会算了。位
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
1
、摆小
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
< br>、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5
、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6
p>
、、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
1
一位教师在教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课时,
在学生根据
情境列出
16-7
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
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16-7
。
场景
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
56
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
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
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
车
14
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
坐
50
人,每辆
300
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
30
人,每
辆
200
元。个人票每人
10
p>
元,团体票每人
8
元
(10
人为一组
)
。‛让学生根据教
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
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
3
.
p>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
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
8
克。‛老
师问道:
‚是
8
克吗
?
‛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
85
克。‛
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
场景
1
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
2
p>
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
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
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
3
中为什
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
8
克而第
二次说是
85
克的情况呢?
15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
(
二
)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
< br>③
)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br>(
②
)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③
)
①联系生活学
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
/p>
、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
程的全部内
16
容中,不再单独出
现
(
①
)
的教
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
、
三维目标
是指知识与技能、
(
②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
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6
、
《数学课程标准》
中使用了
经历
(
感受
)
、体验
(
体会
)
、探索
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
(
①
)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
③
)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p>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
p>
②
)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
、
用数学
的含义是
(
②
)
。
①用数学学习②
用所
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0
、教师由
教书匠
< br>
转变为
教育家
< br>
的主要条件是
(
④
)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
实践中
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
、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
基
础性
)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
(
态度
)
、
(
价值观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
、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
具体化
)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
内
容学习
)
17
的指标。
3
、
《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
、
数学学习
p>
的
主要方式
应由单纯的
(
记忆
)
、
模仿和
(
训练
)
转变为
(
自主探索
)
、
(
合
作交流
)
与实践创新。
5
、从
标准
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基础性
)(
层次性
)(
发展
性
)(
开放性
< br>)
。
6
、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组
织者
)
、
(
引
导者
)
和合作者。
< br>7
、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
生活经验
)
和
(
已有知识背景
)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
(
数学知识与技
能
)
、
(
数学
思想和方法
)
。
8
、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
学习结果
)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
(
变化与发展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
、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
构建了
(
数与
代数
p>
)
、
(
空间与图形
)
、
(
统计与
概率
)
、
(
实
践与综合应用
)
四个学习领域。
p>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
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
必
需
)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
、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
12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br>(
动手实践
)
、
(
自主探索
)
、
(
合作交流
)
。
三、简答题。
1
p>
、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
18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
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
、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 <
/p>
答:
(1)
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
(2)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
< br>的影响。
(3)
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 br>
3
、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
/p>
(
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
p>
)
;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
(
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
;
< br>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
分
析。
四、
论述题。
1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
答:
(1)
关注专业
化理论发展;
(2)
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
/p>
(3)
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
(4)
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
能力的发展;<
/p>
(5)
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
(6)
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
发展能力的提高。
2
、从
< br>标准
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
二是
标高<
/p>
的基础性。
其
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
标准
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
19
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
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
注解。
p>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
容标准的必要
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
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
劣,教
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
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
的方法,
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
的观
点。
分析要点:
< br>1
、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
/p>
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
、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
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
现方法的最优化。
参考书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br>)
》及《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解
读。
2
、《新课程教学法》。
20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
(
三
)
1.
< br>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
中的
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1
2.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
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
予以评价,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
评价方式。
3.
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
、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
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
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
,
教学案例是教学
问题解决的源泉
<
/p>
5
.
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
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
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
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
声的效果。
< br>6.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
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
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
.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
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
< br>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
生
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
.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
.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
信息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p>
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
.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
22
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
索知识、
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从而主
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
.档案
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
学生学习情况的质
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
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
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12
.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
堂课进行
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
看出每一节课的优
缺点和特色所在。
13
.数学思考评
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
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
思维水平提升。
14
.教学后记:指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
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
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
p>
.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
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
.教师的‚大气‛
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
风范,那种充满自信
、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
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
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
底蕴。
17
.
商榷性评语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
p>
有时直接予以更正,
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
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18
.
延迟评价
,
学生的知识
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
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
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
23
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教
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
整体或局部
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19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
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
撑
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20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
、使用数学的能力
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
的数学学
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21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
可以在三种意义上
加以理解:
1
、学校
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
2
、指<
/p>
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
最常使用的;
3
、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
23.
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
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
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
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24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
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
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
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5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
入手,经常进
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
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与对策
27.
课堂观察表评价
: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