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集锦
-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
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
“教师的语言,
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
艺术。
”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
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
自己的语言。语言
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
为有
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
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
“平年
2
月只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天”这句
话如果说成“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p>
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
26
这个<
/p>
数字”
这样的话也不科学,
因为在阿拉伯
数字中只有
0
——
9
< br>这
10
个数字,
26
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
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
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
< br>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
,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育过程
中应该多留给学
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
一个好老师,
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
,
无所不能,
口若悬河,
锋芒毕露的形
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
,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
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自我
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
从而
启发学生的心智,
振奋学生的神经,
促其深入思考,
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
才能开启学生
思维。
由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
。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
师便以“错了,请坐
!
”
“不对
!
谁再来
?
”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
学生的正确回
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
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
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果你
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
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
/p>
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
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
“对话”不是“对答”
。
“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
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
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
碰撞,
< br>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
感悟和升华,
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
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
具有生成新思维、
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
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
讲究
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
让我们把文化、
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
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 br>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p>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
密
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
有关知识浓缩在
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 br>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
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
作的真谛,掌握
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
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
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
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
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
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
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
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
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
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
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
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
,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
识。只有掌握
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
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
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
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
确的理论,它
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
、
p>
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
的、有计划地探索、
发现、
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
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
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
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
段,研究
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
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
、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
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
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
科学、自然科
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
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
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 的
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
方面的权威性,
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
模。
小
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篇
1
)
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
。在自
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
妙的设计,学生怎能
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
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
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
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
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
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
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
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
些问题:
数学是什么
、
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
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
我们应当关注什么。
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
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
并也在不断思考,
讨论的话题。
数学家张景中
《感受数学的力量》<
/p>
,
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
学
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
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
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
技能技巧的训
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
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
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
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
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
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
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
学不
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
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
/p>
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
成熟”。有
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
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
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
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
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
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
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
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
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
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
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
相机诱导
有所感触,文
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
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
,
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弗雷登塔尔说
:
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
,
那是
坏
的教
学法
,
甚至是罪恶,而
相机诱导
也
并不是一时半刻就
会的
,
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
的见识,而要形成见
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
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
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
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
许多教学中的
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
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
着教育的神圣。
(篇
2
)
做一名理想的数学老师
总感觉工作比
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
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
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
,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
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
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
教师;
是一个善于合作,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是一个
充满爱心,
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是一个追求卓越,
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
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
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
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
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
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
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
而且是一条奔腾不
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
子呢
?
其次,
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
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
精彩?我今天找学生
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
织班集体
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
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
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
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
我们便不断地
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
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
。学生一定可
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
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
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
,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
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
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
情。
<
/p>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
听孩子们的
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
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
于学习,扎扎实实地
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
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
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
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
的体会和感悟
,
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
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
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
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
,
一定会离理想
< br>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篇
3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
进
的教育理念,
有切实、
具体的可以给
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
有高水平的服务„„”而
《小学数学教
师》
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
息方面都有独到之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