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

余年寄山水
702次浏览
2021年03月02日 09: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冬至吃饺子的寓意)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2011-3-14 5:22:06 | By: 10


孟庆梅


]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


不识 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


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 br>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


自学


能力是各 种智力的综合体现,


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仅是


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 基本方向。




数学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 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频频在现今的


课堂教学中出现



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竟在不知不觉中被许多教师所遗


忘。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了


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 一个焦点。



我认为,


预习的习惯就是 积极学习的习惯,


预习的能力就是自学的能力。



生自学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抓起,要靠学生在课后自身不断地积极训


练,这样能力才能迅速增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


“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


材的百分之九十九,


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


这个


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 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他们具


有终生学习的资本。


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


而培养学生预习 的习惯,


是提高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理由,我确定了“小


学生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的目的和积极意义。


< /p>


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


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自学新教材,


为课堂学


习提前做好精神上、


物质上相 关的准备的过程。


通过预习教材,


大体明确要学什


么,为什么学,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为提高课堂


效率打下基础。


通过预习,


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准备什么 材料和学习工具等,


便于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学习准备。


归纳起来 ,


预习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在 数学的学法上有一句非常精辟的概括:


“把新知识归结到旧知识的基础上”。这是由于数 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


识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体系性。新课的知识总是或多或少 地与旧知识有着密切


的联系,因此在教法上我们经常以旧引新、以旧推新、推陈出新等。 指导学生进


行数学新课的预习自然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 /p>


并且还有利于他们自己去发现


自身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 前补上这部分内容,这也为教师课堂上的及


时“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



2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预习的 过程中,新知与旧知要


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或多或少要遇到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 问题使他的认


知结构处于不平衡甚至无序状态,是促动他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目标听讲 的内


驱力



这恰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一堂课他听得有重点


< p>
有难点



有选择性。


比老 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叫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好得多,同时也为激起学


生的质疑心理 做了前导,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品质提供一个入口、一个


契机,使我们的教学是 为学生创造了机会,也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为“精


讲”,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的 突破或重点内容的重点训练。



3


、有 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


其个人对经验的操作 、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新旧


知识的联系与其自身的理解, 要在头脑中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内部交换,对新知识


进行同化、顺应或质疑、反思,这是一 个思考、内化,并带有一定操作性的过程,


这是只单纯在课堂上听讲无法办到的。教师在 学生预习的前提之下进行授课,此


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开放状态,比较容易激发学生良好 的情意状态,思维启动


快,便于老师适度地控制“启发”和“诱导”,及时得到学生的反 馈信息,使授


课获得“讲而不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进行预习了,每个人 所发


现的问题、疑难点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丰富的信息源,根据群体动力学的原理,


这个信息源就促使学生之问多一些群体思维的信息交换


< p>
利于发挥群体思维的互


补作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这就使数学课由“一言 堂”变成“多言堂”,这是


在学生没有预习或课前阅读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的效果。



4


、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不 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没有课前预习


习惯,上课稀里糊涂听,课后半懂不懂就练,需要大量 的时间去补课和做作业,


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成绩不理想,渐渐学习兴趣下降,成绩进一 步下滑。像这样


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学会预习,一方面通过预习让他找与新课内容有关的 旧知




使他明确这些旧知识哪些他不 懂



明确自己应该思考什么,


从什么角 度入手。


另一方面,通过预习使他对新课的内容有个概略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减


少了课上因听不懂“天书”而浪费的时间。把预习作为补差的第一环节,当预

< p>
习——听课——补习——作业——纠错,这几个环节逐渐正常运转了,学困生的

完全被动局面也会在自身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得以改观



更有 利于


“差转中”



“中


转优”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探索



当前 ,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 p>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


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研究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 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


、积极宣传 鼓动,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

< p>
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


特别是学习


能力较好的同学,


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


上课注意听 不就行了吗,


为什


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 时间。


事实上,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不 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


重视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 的思


想工作。



2

、精心计划安排,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 动范围,


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


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


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


让学生学会预习,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


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 访工作,调动家长


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


、循循善诱引导,让学生掌握预习 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就如同掌握了打开


知识宝库的“金钥 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


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 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课题


研究中的具体做法是:





1


)、师生一起预习,探索预习方法。




2


)、制定预习提纲,检验预习方法。


< p>


3


)、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4


、鼓励钻研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思路 。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必定会遇到这 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疑难


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 ,


或者是视而不见,


或者是有意回避。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


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


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 时加以解决,


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 “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

< p>
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并能逐步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


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 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2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


课题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 据、参考经验。



3


、行动研究法:实 施研究活动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的


设定和实施过程,逐步探究出培养 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



经验总结法




在 研究过程中,


不断积累研究材料,


撰写感想和经验小结。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


、研究时间:


2010



2


月——


2011



3




2


、研究步骤:



1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

2009



12


月—


2010



4


月)学习、< /p>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

< p>
状,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 p>
2010



4


月——


2011



1


月) 根据课


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