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

玛丽莲梦兔
891次浏览
2021年03月02日 11: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敢对我说谎试试)


精品文档



《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


2011


年版)


》在“学段目标” 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


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 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


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

< br>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


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


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提出的学 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


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 /p>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


(比如中国 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


赛队伍数量的变化,


儿童身高的变化,


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


农村


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 理信息的范


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 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



师可以尽可能多 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


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


喜欢看的


科普读物、


所穿鞋子的号码、


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


去,


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并在此 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


交流。


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


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


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


另一方面,

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


并能


合理地进行推理与 判断,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


可以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


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p>


(三)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



从事统计活动,


教师应该起到引领、


指导的作 用。


例如,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


生的讨论:


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 映出


什么趋势?依据这些结论能预测到什么?……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 种方法


解决问题,


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用不同的统


计图 表来描绘数据等,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促进他们的


全面发展。



.


精品文档




《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骥(统稿)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 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


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 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


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在此基础上,


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p>


(单


式和复式)


,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 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


化、


特点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判断和预测,


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一、与实验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


,下同)的主要区别



1


.与 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单式


折线统计 图的教学内容从原先的四年级下册改为安排到五年级下册,


这样的编排更加有针对


性和统一性。


除了条形统计图,


还增加了统计 表的回顾,


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充分


感悟,发现各自的 特点。




画折线统计图相对来说比较 简单,所以以“做一做”的形式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

< p>


2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调 查对象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在研究


复式折线统计图时,


选取 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性的上海老龄化问题为题材展开教学,


并且让


学生结合全国的人口数据去发现规律,


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结合上海和全国的


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



3



与实 验教材相比,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要学生经历数据收集、


整理 和分析的过程。


例如,


通过让学生收集、


整理自己身高的数据,对照陈东的身高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加深


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


另一方面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


通过调查学校


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


记 录自己零用钱的收入、


支出情况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统


计意识,积累活动经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二、教材例题分析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1


教材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用统计表给出了最近


7


年此项大赛参赛队


伍的数据,


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


通过提问:


参赛队伍的数 量有怎样的变化?引出并介


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通过 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并引


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2


以老龄化社 会为题材展开教学,教材以上海市为例,用单式统计图分别呈现


2001



2010


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 在比较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


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


从而 产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需要。


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


图 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到上海人口自然增长数逐渐减少,


说明人口 增长缓慢,


老龄化现象日


趋严重。


最后 引导学生分析全国的人口数据,


进一步感受全国人口的变化特点,


体会统计的


实际应用价值。



本单元 的教学重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收集、


整理、描 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


精品文档




《折线统计图》重难点突破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骥(统稿)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突破建议:



1


.选取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将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采用


2006



2012


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 赛队伍的统计数据,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趋势


和影响力。


教 师也可以选取其他合适的素材


(比如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变化,


学 校近十年入学


人数变化情况等)


体现数据变化趋势,

< p>
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图的运用相当广泛,


作用也非常重


要,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此一来,


学生才能在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 探究


学习。



2


.注重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利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出数


据 ,


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多少的特点。


教学时,


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思考:


参赛队伍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 数据的大小或者条形统计图的高低感受数据的变化情


况,从而引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接 下来,通过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让学生充分


比较和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 点,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凸显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3


.学生自主探索,


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


教 材将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内容编排在了“做


一做”栏目中,教师授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 主探索,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折


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 况。


接下来继续让学生收集、


整理自己的身高数


据,


收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


绘制成折线统计 图后对照陈东的身高数据进行分析比


较,


还可以对陈东或自己的 未来身高进行预测,


这样的过程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做好


了铺垫。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突破建议:



1



在依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两组数据的过程中,


感受使用复 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之前所学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


但在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


数据进行分析时就不方便了,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局限性,


从而体会


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2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要


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两条折线


(可介绍虚线、


实线的方 式)


?图例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绘制复


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的 问题。在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讨论,


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相 差最多?哪一年最少?哪段时间相差比较大?哪段时间相差比较


小?对照单式折线统计图 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回答,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起到引领、


指 导


的作用。



3


.在充分解读折线统计图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仅停留在收


集 、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层面是不够的,


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 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更为关键,


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 、


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分析数

< p>
据时,既要注意对显性数据进行分析,又要重视对隐性数据进行挖掘。例如,通过观察例

< p>
2


的两条折线,


可以明显看到出生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出生人口数和死

亡人口数之间的关系,


将隐性数据挖掘出来,


那就是数据之 差越来越小,


说明人口增长的速


度缓慢。




2015-04-27



人教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