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提纲汇总答案
四人搬木头-男毒王刷图加点
附表
1
义务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沁阳市
人口总数(万人)
乡镇数(个)
小学
城镇
学校数
116
(所)
农村
初中
小学净入
100
学率(
%
)
小学辍学
0
率(
%
)
达到省定
小学
办学标准
平均班额
的农村学
校比例<
/p>
(%)
小学
城镇
专任教师学历合
格率(%)
农村
初中
省定教职工编制总数(人)
48.9
9
7
农业人口总数
(万人)
街道办事处数(个)
城镇
39.5
4
小学
11542
7613
25608
11128
100
0.11
51
54
33
初中
小学
5
86
18
100
0
在校生数
55891
(人)
农村
初中
小学
初中
城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阶段净
100
入学率
(
%
)
初中辍学率
0.11
农村
(
%
)
城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农村
初中
95
城镇
初中
96
(人)
初中
96
46
农村
小学
初中
46
100
城镇
98.46
99.65
95.76
3488
实有教职工人数(人)
专任教师中高学历
教师比例(%)
农村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95.15
63
77.36
53.45
3252
初中
小学
其中:编制内教职工人数(人)
进城务工农民
子女应入学人数
初中
(人)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
131
总数(人)
2009
年县域内省、市示范性普通
2009
年辖区内学校义务
高中(公办)招生指标均衡分配
到初
中比例(%)
60
教育阶段择校生比例(%)
在校生数(人)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
219
实际入学人数(人)
初中
小学
241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小学
3252
241
219
120
0.11
附表
2
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调查表
沁阳市
2006-2008
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情况
2006
年
财政经常
比上年增长比
性收入
(
万
例(
%
)
元
)
31147
19.64
42932
37.84
43191
0.6
入
(
万元
)
比例(
%
)
收入
(
万元
)
比例(
%
)
财政经常性收
比上年增长
财政经常性<
/p>
比上年增长
2007
年
< br>
2008
年
2006-2008
年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情况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财政
拨款
(
万元
)
比上年增
财政拨款
长比
例
(
%
)
(
万元
)
6738
35.38
9792
45.33
例(
%
)
<
/p>
比上年增长比
义务教育财
比上年增长
p>
政拨款
(
万
比例(
%
)
元
)
11681
19.3
2006-2008
年生均
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单位:元
/
人)
2006
年
小学
801.99
初中
1162.17
小学
1369.47
2007
年
初中
2223.5
小学
1472.96
2008
年
初中
2748.01
2006-2008
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单位:元
/
人)
2006
年
小学
26.2
初中
38.33
小学
33.17
2007
年
初中
50.96
小学
315.73
2008
年
初中
487.79
2006
-2008
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拨付教育部
年度
应征数
实征数
门使用数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707
1132
1560
707
1279
1650
707
1306
1831
41
10
331
用于义务教育数
3
附表
3-1
城镇和农村在校生变化情况调查表(小学)
沁阳市
单位:人
城
镇
农
村
全
省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5277
6000
4861
5533
9451
10421
11542
19921
37612
18951
18107
25193
26797
25608
附表
3-2
城镇和农村在校生变化情况调查表(初中)
沁阳市
单位:人
城
镇
农
村
全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4473
4643
6202
7650
7262
7359
7613
21822
18084
31279
29681
4
14608
12613
11128
省
4
p>
、
你市近
三
年城市
教
育费
附
加<
/p>
征
收
、
管
理
和
使
用
情
况
。
近三年来,我市教育费附加随主税一并足额征收,做到了不漏、
不拖、不欠。教
育费附加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管理,按照“纳入预算、
足额征收、先收后支、统筹安排、专
款专用”的原则,财政局国库设
立专户进行管理和使用。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
件。
5
、你市
2009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资金分项目、按比例
落实
情况,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机制和优质教育资
源共享制度建立情况。在义
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你市存在哪些困
难和问题?有哪些政策建议?
我市
2009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
障新机制资金分项目、
按比例落实
到位,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不断
提高,共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2778.6
万元、免费提供
教科书资金
717.6
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
活费
135.6
万元。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发文规定结余
经费向办学条件
薄弱的学校倾斜;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向班额较小、学校公用经
费困难的学校倾斜。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存在
的问题:现在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拨付
按照学生数的多少来拨付,这样学生数较少、规模
小的学校所拨的
经费就少,但是学校对外的开支相差不多,容易造成大学校的经费
宽裕,小学校的经费紧缺。建议在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时注意向办
学条
件差的学校倾斜,尽量消除学校间的差异,均衡教育经费。
6
、
你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进展情况。
在工
作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
和问题?有哪些政策建议?
5
我市坚
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教育工作
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中小学布
局调整,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的
均衡发展。
2007
年,
我市出台了
《沁阳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
,
本着“减少点数、
扩大规模、
p>
集中优势、
提高效益”的原则,
整体规划,
因地制宜,对一批办学规模小、教育教学质量差的薄弱学校进行了
撤并。
全市初中由
40
所撤并为
p>
23
所,
小学由
1
12
所撤并为
93
所。
采取合作、分设和重组办学等形式,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
原职工子弟学
校分设为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将沁阳一小和合作街
小学合并;将二中分校迁入沁阳职专
原校区;将原东关学校、回民
学校初中部并入二中,原校址改设为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
沁阳一
小和实验小学的部分学生按就近入学原则转入三小、四小;新建了
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沁阳一小教学楼,重建沁阳二小;这些措施
有效解决了城
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通过整合,全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进
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
提升,师资配置进一步合理,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我
市在
焦作市率先撤销中心校,建立“教育局直接管理初中、中心小学,中
心小学管理所属小学”的管理体制,不但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工
作效率,而
且为实现“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存在问
题及建议:一是建设经费不足,寄宿条件较差,寄宿用
房与配套设施等受影响。建议继续
加大投入,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
标准建设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
件。二是
缺少专业生活教师和相关服务人员,给住宿生的安全、卫生、医疗、
管理等工作带来不便。建议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师生比和
编制,将
寄宿学校的生活教师和后勤、安全管理人员单独定编,提
6
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不断优化农村教职工队伍结构。
p>
7
、
你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数量、<
/p>
寄宿生占总在校生的比
例、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分别是多少?在
发展寄宿制学校方面有
哪些问题和建议?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共有
24
所,寄宿生占总在校
生
15%
。
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是
1500
元左右。
在发展寄宿制学校<
/p>
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
个别学校宿舍面积少,
不能满足住宿生需求;
个别学校食堂、餐厅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学生住宿;学
校学
生宿舍楼的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问题无法解决。建议政府加大寄宿
< br>制学校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校住宿条件。
8
p>
、
对照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
条件基本标准
(试
行)》,你县区在校园校舍、图书仪器设备和
场地等办学条件方面
主要存在哪些差距?近年来,在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采<
/p>
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政策建议?
<
/p>
对照《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
行)<
/p>
》
,主要差距是近几年来虽然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投入不断加<
/p>
大,
新建了一批校舍,
但全市大部分义务
教育中小学校校舍为
90
年
代或
80
年代修建,
建筑质量不高,
使用年限短,
也达不到抗震设防
要求。部分学校食堂
宿舍等校舍短缺,学生食宿条件差。个别学校
实验室等教辅用房短缺,
< br>无专用实验室。
有些学校运动场地面积小,
运动场地配套
设施少,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生均教学光盘不
足,特别是小学缺口较大;电子图书
配备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少
数小学旧图书较多,需要剔除和补充。
在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我市主要采取:一是加大
7
投入,
提
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自
2007
年以
来,
我市安排校舍维修
改造项目
41<
/p>
所,全部面向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
;
二是通过增拨
经费、学校装备补贴等方式向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增拨扶持经费
884.6
万元,提高了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及装备的整体水
p>
平,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三是通过中小学布
局
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对办学分散,规模小,资
源不能相对集中使用的学
点进行撤并,
自
2007
年以来共调整
撒并小
学
19
所、初中
17
所,基本完成了学校布局工作目标,改善了农村
薄
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各校的仪器、图书装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除少数偏远且规模较小的
学校外,其余学校能够满足中小学实验教
学需要。
在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校园
校舍、图书仪
器、场地等需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缺口较大。
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坚持整体规划、政
府主导、县域推进、分步实施、效益优先、
整体提升等原则。市政
府统一调度,把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和表彰奖励,全部纳
入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进一步深化落实
p>
“
以县为
主
”
p>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二是积
极鼓励和推广创新性举措,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为
重点,在政府政策、教育经费投入
、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优先保证
农村薄弱学校。
三是扩大省仪器设备充实工程的项目种类范围,在确保质量的
前提下,提高仪
器设备充实工程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切实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
8
9
p>
、
你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有哪
些问题和建议?
近
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突出,已
经走到了河南省农村县市区的
前列,受到省电教馆、焦作教育局信
息中心的肯定。
一是“班班通”工程在我市全面展开,
预计
20
10
年
4
月左右完工。
总合同金额
1328
万元,
工
程涉及全市所有学校
(小学教学点除外)
。
各初中、中心小学、市直小学,每校配备两个年级的“班班通”设备,
每班一台液晶
投影机、一台实物投影,另外配备公用多媒体教室,
包括一台液晶投影机、一台实物投影
,一个电子白板。其余小学每
校配备一台液晶电视,一台实物投影。另外,光纤通到每所
初中、
市直小学,其它学校用固定
IP
接入互联网。
二是沁阳市教育局门户网升级改造到位,全市中
小学(含私立
学校)的网站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正在调试,预计
2010
年
3
月底
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试运行。
三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
培训按照预定方案正在培训。
网络管理、
校园网安装与维护、<
/p>
“班班通”工程安装与应用三个培训已经完成,一
校一人,人人过
关。资源库建设培训班正在准备,
2010
年
< br>3
月底前
培训完华。
四是信息化活动月多年坚持如一日,师生参与度高。信息教研
气氛浓厚,
《信息教研周刊》发送到每个学校,教师学习、使用、投
稿积极
踊跃。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教师缺乏高级培训,
不能适应新课改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9
建议加大省市级
高级培训班培训力度,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提高
的机会;二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上级部门应加强指导,加
快信息资源库建设步伐;三是活动形式单一。建议开展多种活
动,
如“六一”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
机器人比赛、
课件制作比赛等,
培养
师生信息素养。
10
、近年来,你市在加强城镇中小学建设改造
,消除城镇大班
额和择校现象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哪
些?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政策建议?
为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现象,我市多措并举,有效稳定生源,保
证了教育的公正、公平发
展。一是严格实行“免试、划片、相对就近
入学”的招生原则,确保招生政策、招生对象
、招生办法落实到位;
二是采取合作、
分设和重组办学等形式,
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自筹资金新建实验小学教学楼、
p>
实验中学综合楼、
第一小学教学楼、
第二小
学教学楼,有效解决了城区中小学的大班额问题;三是认真
落实中招“分配生”制度,<
/p>
从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统招生指标中拿出一定
比例直接分配到各初中
,逐年增长分配生比例,有效解决了学生择
校问题,
防止了大量
生源向城区初中过度集中;
四是实施“名校带动”
、
“结对帮学”
,
实现了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
享和有效成果共享。
建立中小学校长论坛,推广优质学校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经验,<
/p>
每期论坛选择一所薄弱学校进行“门诊”式讨论,
帮助学校解决管
理和
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五是根据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
每年招聘
80
至
10
0
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短缺和
老龄化问题。同时,认真落实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制度,
鼓励引导城区学校优秀
教师主动赴农村薄弱学校支教。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