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怎样制定学习目标
洪荒之力表情包-督查情况汇报
怎样制定学习目标
一、研究学习目标的意义和目的
我校
“十二五”期间省级立项课题为:小学“赏识性·阳光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究。根据学校
的办学特色和课题深入研究的需要,本学期学
校的子课题确定为:
“赏识性·阳光课堂‘三三四四’教学模式下学习
目标的研
究”。
此研究主要通过三个专题进行:
1.
研究学习目标的制定;
2.
研究学习目标的落实;
3.
研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与
我校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三个追问不谋而合,追问一:我们把学生带到
哪里去?这是学习目标制定的问题,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明确学段目
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围绕目标进
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追问二
:我们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这是学习目标落实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将制定的目
标落实。追
问三:我们把学生带到那里了吗?这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问题,每节课
要有检测环节,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如果目标合理适度,
学
生就应该当堂达标且人人达标。
本月我们进行第一轮研究——学习目标的制定。
在生活中,目标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和努力,完成需要完成的使命。
在教育
中,目标指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和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发
生的预期变化。在教学中,
目标尤为重要,指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
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
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
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习目标的作用与如何制定学习目标,
认识不够。一节课下来,当问到执教教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教师
往往说不出所以
然,或者随便说出一些,主要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
1
、对学习目标认识不够。有的虽然制定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但不明
白
学习目标的作用,教学过程和检测内容都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
或者只有过程,没有目
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
2
、对课程
目标和学习目标区分不清。在制定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
不够具体、明确,往往把课程
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使得制定的目标,要么大而空,要么含糊其词,无
法检验测试。
教师在学习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学习目标的
依据和表述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学习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
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的质量。
二、制定学习目标的具体方法
(一)
、制定的依据
我们可以概括为五大依据。
1
、
《课程标准》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
目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它是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
和准绳。这里建议老师把学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打印
出来粘在
教材的首页,方便随时翻看,再到教材中去找落脚点,用以
提醒自己按照《课程标准》的
要求去进行教学。
2
、
《大连市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将《课程标准》的内容具体化。
《评价标准》最突出的
优势就是比较详细的将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作了具体的描述
,
《课程标
准》中的教学要求大部分比较笼统概括,有时只用只
言片语来描述,
其中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把握,这对于我来说显然难度很
p>
大。而《评价标准》在手,感觉豁然开朗,告诉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
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学到如何程度,有据可依,一目了然。
3
、教材
4
、教参
要
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吃透难点,
努力保证所确定的教
学内容能具体体现学习目标。
5
、学生
p>
要熟悉自己所教的班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必要的了解,
搞清“尖子”生到什么程度,“学困生”到何等地步,中等学生占几
分之几,这样就便于
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
、学习目标的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学习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
条件和表现程度。如:
例
1
:学生能在
5
分钟内,朗读完课文,百分之八十
做到正确、流利。
主体
条件
动词
程度
<
/p>
例
2
:
学生能通
过直观演示和操作,
借助已有知识基础,
抽象概括出乘
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主体
条件
动词
程度
<
/p>
1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学生,实际表述中可以省略,但从逻辑
上去
判断主体是学生。
切忌使用“使学生”、
< br>“教会学生”、
“培养学生”
之类的表述。
2
、行为动词。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学生能够作
出某种行为。行为动
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
①了解——说出、背诵、辨认
、回忆、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
别、再认等;
②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
别、
预测、估计、推断、整理等;
③应用——应用、使用、质疑、
设计、解决、检验、总结、证明等;
技能:
①技能——重复、再现、临摹、扩展、缩写等;
②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绘制、测量、尝试等;
③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分享、
体验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
/p>
①反应——认同、同意、愿意、欣赏、称赞、喜欢、感兴趣、关注、
重视、爱护、珍惜、克服等;
②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等。
3
、行为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包括四种主要
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如”能够借助圆规准
确画圆”;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如:“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
用字母和代数式
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时间的限制,
如:“5
分
钟内朗读完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完成行为的情境,如:
“能借助实物和模型,经历从
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辨认简
单的几何体”。
4
、表现程度。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行为表
现所达到的程度,可以从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该“学会”的就不能
写成“运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也可以把表现程度描述
出来,如,“至
少会用什么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0%学生
能当堂背诵全文”这样的词语还有
“初步”、“能够”、“完全”等。
这里结合我校“赏识性·阳光课堂”评价要点中关注
学生的第一条:学
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也可以表述为:“积极参与”、“热情表<
/p>
现”等等。
(三)注意的问题
1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