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和教学目标
颓废英文网名-服务行业的宗旨
.
英语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
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
基础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金莺
宋月桂,
2003:62
)
。
金
莺
,
宋桂月
. 2003.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M].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所谓教学,<
/p>
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
是英语教
学中的两个主要环节。一方面,
教师的教无疑会影响学
生的学。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
组织,
不同的方式传递,<
/p>
对学生的刺激肯定是不一样的。
同时,
学
生的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
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的智力和思维水平,都要求教
师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
让教
学方法主
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以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
从某种
意义上讲,
所谓
“教
法”
,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的方法。教学的关系问题构成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问题。
英语新课程的学习要求
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言观的指导下,
《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
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
/p>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
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
(教育部,
2001
:1
)
。在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网
络与课堂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Z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
结合的教学模式必然积极地迫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驱动学习,
变依赖学习为
自主学习,
变独
立学习为合作学习。
网
络世界的无限空间,
网络学习的无限时间和地点,
课堂人际的互
动交
流,都将彻底改变学生传统刻板的按部就班上课、看黑板、听讲解、记笔记、做练习
、读课
文、听录音、考试卷等学习行为,真正朝着个性化自主性方向“为自己”学习。<
/p>
1.
知识技能综合性要求
知识技能综合性要求是基于心理学格式塔(
Gestalt
)理论和语言哲学的语境论。从语
言结构分析,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
三要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
分。从语言功能看,语言是结构、功能、话
题的综合体,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从语言交
际功能看,听说读写是(听读)和产出(
说写)之间的相联互动。语言各要素不光是不可分
割的整体,
而
且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
知识技能综合性要求就是把语言知
识和技能视为一个整体、
并在有意义的语言活动中学习,
< br>也就是说,
把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作为一个系统的整
体来教,
而不是学习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和技能,
既要以重要的
知识
点为结点,
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网络,
又要进行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外
..
.
语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要
求。以词汇学习为例,
“词不离
句、
句
不离文”
要求就是将词汇融合到句子和语篇中去,
在语境中实现
其交际功能的一种词
汇学习方法,旨在了解单词音形义的基础上,
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这些词,达到学、用
二者统一的要求。
这种学习需要借助真实的语料,
接触丰富的语境化词语,
学会
运用自然的
语言。
研究表明,
人们对事物记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对信息处理的深度。
对孤立词的
重复是一
种低层次加工,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处的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一种较深层
次的加工,
记忆效果较好;
而将词义与句子的意义结合起来则是
一种深层的精加工,
记忆效果最好
(Cook,
1991:40)
。
Cook.
V.
1991.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Z
.London:
Routledge.
2.
语言学习实践性要求
《标准》在阐述英语课程的性质时指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
工具,也是
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
(教育部,
2003
)
。显然,
《
标准》认为,语言学习就应该在
各种思维训练活动、
交际活动和
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不能把语言单纯看做一个知识体系来
记忆
和学习,而应该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标准》在阐述语言学习的过程时指出,在英<
/p>
语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
语言的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
习能力。<
/p>
可见,
《标准》
所体现的不是学生被动地
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语言学习观,
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
语言学习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Z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
语言学习实践观是讨论外语
/
二语学得和习得的关
系问题。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应区分学得和习得。习得是非正式的、自由
的、课外的、无意识的活动,习得的知
识能自然地存储在大脑中,
在一定语境下便会激活,
在中国语境下教学性习得和学习性习得
都是可能的。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或自己
“有意识地”
通过各种途径在课外提高英语
(胡壮麟,
2007:65
)
。习得也不能一味推行先知后行的原则,应
该遵循“边学边用”和“学
以致用”的原则。学得是正式的、集体的、课堂教育的、有意
识的活动。外语学习者只有善
于习得、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辅以指导性活动和有意识的
学习(即学得过程)
,才能在实
践中理解规则和使用规则,才能
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胡壮麟
. 2007.
习得与学得<
/p>
J
.
《中国外语》第
2
期
.
..
.
英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新
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主讲课文转变为主持课程,
从讲授语言知识
p>
转变为组织交际活动,
从照本宣科念教材转变为设计和创作个性化教
案,
从疲于辅导应试转
变为精于应用指导,从单纯语言教师转变
为语言文化专家。
1.
教学目的实用性要求
系统功能语法理
论视语言为一个社会符号系统,
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
在使用过
程中发
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教学的目的必须是能使学生掌握语言的“意义潜势”
p>
,能够根据语
境,在“意义潜势”中选择合适的语言。教师的任务是
以各种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向学生提
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按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
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p>
教学设
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教学活动设计着重于语言、技能
、话语和体裁的适当性,采用
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真实语篇”<
/p>
与
“真实任务”
来实施教学。
每周的教学围绕一个中心问题,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p>
1
)语义分析语境化
词语、
规则和使用活动是语言系统中三种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
构成语言的整体,
在使
用中逐渐形成一个自主系统。<
/p>
语言的动态性和意义的整体观反映了语言系统中部分之间、
部
p>
分与整体之间的多元关系,
为理解生活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在真实的系统内,
部分
之间、
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非线性的,
在这个非线性机制的内部,<
/p>
各个部分是相
互作用的并以整体方式呈现各自的特质,
这种性质是系统内各要素在鼓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
的。
因此,
对于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定,
原则上
不能用逻辑方式予以描述或
从部分特质推导出整体的特质。
系统
内部各要素的综合表现,
不是各要素性质的简单线性相
加,而是
各要素在相互作用中的整体建构,这种建构完全超越了各要素的规定性。
系统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规定,
使系统本身和构成系统的各要
素都产生
和改变着各自的特质。
换言之,
理解生活世界意义上的文本是产生于宏观和微观、
整体和部
分
之间的接合之中。
语言教学是一种整体活动。
整体语言教学有四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
(把语言知识和
技能
视为一个整体,在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中教学)
,社会性
原则(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现实活
动联系起来)
,发展能力性原则
(学生拥有使用语言的主动权和抉择权,在交流互动中发展
语言能力)
< br>,
真实性原则
(学生的一切能力都是在真实言语事件和语
言活动的语境内获得的)
。
只有当这些原则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
时,
语言教学才能比较顺利进行,
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