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目标解读

温柔似野鬼°
915次浏览
2021年03月02日 21: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惊鸿)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解读




1


.什么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 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也可以


说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 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发生的变


化。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 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


质和理念的体现。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就对小学

3



6


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之后 ,在科学素养


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做出了概括的描述和明确的界定。例如,


“知道与周围常


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


习惯”


,就指明了小学生学习 的科学知识,从内容来说,是与自身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


从难度来说,是浅显的、便于 儿童掌握的,而不是高深的、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从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只要知道 即可,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由此逐


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


而不去强求深刻理解、


灵活运用甚至进行发明创造。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 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课程的确定与


保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审核、课 程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更


新、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连接与展开、对学生 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测查与评价,


等等。而所有这些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使小学科 学课程真正成为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


蒙课程。





2


.如何 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


以下


5


个方面:< /p>





(1)


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 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这种结


果表现为学生在 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


编排、


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 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


个特定教学过程

< p>
(


如一节课


)


,学生的学 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


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 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



理念。





(2)


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指导教学过程。





(3)


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


(


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


办等


)



课程指导机构


(


如各教育厅、


局、


委、


办下属 的教研室


)



师资培训基地


(



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


)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


辅人员以及 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


教辅人员 以及全体接受


课程教育的学生。





(4)


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


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


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


推敲的结果,


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


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


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和教育


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 以随


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 认识两者的密切联


系;





(1)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 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


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 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


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 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


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 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小学科学课


同样如此。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 向,而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


化。当教师和学生在救科学、学科学的过程 中发生互动的时候,就把课程理念与教学实


践连接起来、融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把握好它们


之 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 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


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 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


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 /p>


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


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 期发展水平做了高度概括,


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


学 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做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


画了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虽然总目标分解为


3


个分目


标,


“但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 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


同时能兼顾或达到多 个分目标。例如,一位科学教师在教授“秋天的果实”这个内容的


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动 手动脑,研究果实最重要的特点,既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


的过程和方法,又使学生 掌握了如何区分果实和非果实的一些知识,还使学生体会到科


学注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 、成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 /p>


婆让他们带到课堂上来的水果和蔬菜不全是果实


!)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


周围事物奥秘 的兴趣。这位科学教师的课,成功地兼顾了由课程总目标分解而来的科学


探究、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十分目标。





4


.总目 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





是否也包含“认识


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涉及到教师的教 育理念与现代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


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

< br>




其实,在


1992


年起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

< br> )


的“教学要


求”部分,就明确要求自然教师“指导 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


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 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和自然之


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


态度,


以及爱家乡、


爱社会主义祖国、


爱大自然、


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显然其 中只是期望小学生能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同时也提到


了培养小 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却有意无意地要求儿童像成人一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甚至有的小学自然教室里最醒目的大标语就写着


“做



大自然的小主人尸这与《大纲


)


精神就不甚相符。






21


世纪 的开端,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一是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


可能要求他们“认 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二是 鉴于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


越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更应该鼓励孩子从小 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用


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自然中的变化和奥秘, 去欣赏自然的景色美、生态


美、沧桑美和协调美,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 劳动的思想感情。





5


.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各 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


且常常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 上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


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


3


个分目标是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教师容易偏重科学知识这一个分


目标,而忽略了科学探究分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目标,希望引起注意,避免出现


这种倾向。





6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 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


究。





现代教育科学使用的“科学探究” 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


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


又可以区分为科学家


(


泛指一切科学工作者


)


的科学 探究活动和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两者在对象、方法和结果上存在差异。





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 的对象是人类未知的,方法既规范严谨又富于创新,结果往


往可以深化人类对客观现实的 认知并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乎教授的


工作就 是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典型。





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对象通常只是学生自己未知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需要教师


的帮助,结果一般只能提高学生对某个事物、某种现象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


的结果也可以用来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例如,学生通过制作土电话、进行发声实验等

< p>
活动,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进而讨论减小噪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轻


声关门、不大声喧哗、在吵闹场所捂住耳朵等等,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听力,而且有


利于减少公共环境的噪音污染。像“声音的传播和噪音的控制”这样的学生科学探究活

< br>动,其结果对学生而言是新颖的,但却是人类早已知晓的。






但是我 们也应该看到,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又有其共同之


处:两者在过程或程序上是一致的。任何科学探究活动都包括如下一些基本步骤,即:



A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


B


.猜想与假设结果;


C


.制定计划并 通过观察、制作、实验


等手段来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和证据;


D


.得出结论;


E


.表达与交流探究结论 。科学家


要通过这些步骤去发现真理,学生也能通过这些步骤去接近真理。





科学探究技能是指使 人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动作方式或操作顺序。


显而易


见 ,科学家的探究技能总体上优于学生的探究技能,但是学生时代掌握的探究技能为日


后的 探究技能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有意义的是,掌握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的学生,不


必等到 日后,现在就可以开始探究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


探究技能 。





让我们一起回到


(


标准


)


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的第


3

< br>段。仔细分析第


3


段,


“科


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中的“探究”


,应同时指探究活动和探究技 能。


“探究既是科学


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中的前 一个“探究”侧重探究技能,而后一个“探


究”则指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


及“但也需要明确,探 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


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中的“探究”都是指探究活动。





7


.为什么分目标的第


1


部分就是科学探究?





因为希望学生和教师都来重视科学探究。





一般而言,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



是科学技能的掌握;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标准》的分目标正是


对应这


3


个 方面来进行表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们的教师对于传授科学知识最为驾轻


就熟,对培养 儿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似乎也并不陌生,但在引导、帮助儿童掌握科学


技能尤其是掌握 科学探究技能方面却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所以,


《标准》在分目

< br>标的第


1


部分就列出了科学探究。





什么是科学技能?



实质就是在用科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方式


或操作顺序。这种动作方式或操作顺序可以分 成两类。第一类是外部动作方式,称为动


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其特点是在脑外借助于 外部动作进行,必须由视觉或动觉来控


制;


其对象是具有一定物 质形式的客体,


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


其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


不能省略和简缩。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就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第二类是内部动< /p>


作方式,称为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其特点是在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不必由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


萌芽阅读答案-非主流游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