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调查报告
实现中国梦心得体会-广东旅游景点推荐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1-05-25 16:03:38)
转载
?
标签
:
杂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埃德加
.
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
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
p>
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
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
< br>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
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
力,对学
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
1
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
习的主体,发展的主
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p>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
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
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
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
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
< br>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
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
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
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
中,容易将不懂问
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
于学习,善
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
身学
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
要么是没有进行课
前预习,
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反
馈
中发现
:
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
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
;
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
< br>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
有
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
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
< br>;
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
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
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
2
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
< br>认识了一些字,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
读课文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
有效,
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
发,根据教材
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
习习惯,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
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发
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
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
的预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
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
来也非常吃力。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
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
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
来。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
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
背景下,提出了《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3
,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
、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
、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
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
力。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
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
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
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
究的历史和现状
(
文献综述
)
。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
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
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
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
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
义在于对学生进
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争取在
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4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p>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
须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
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
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
?
在
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
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
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
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
,学生们报告各自
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
行的过程,
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
告的
主持者
;
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
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
“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
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
讨论
5
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
(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 br>)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
意义建构的方式而
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
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
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
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
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
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
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
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
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
发展。
,
、心理学观
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
是内外因相
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
,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
,
而不是教师传
授的
学习。正确的教育能
6
p>
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
,
乃至加速他
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p>
(
一
)
研究目标<
/p>
:
1
、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
、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
力。
,
、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
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
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
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
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
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
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
的理论水平和教学
7
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
教、学、研相互融合,在
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
、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
二
)
研究任务
:
,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
、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 br>
,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
4
、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
、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
、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8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
、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
的问
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
/p>
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
、文献资料法
:
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
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
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
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
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p>
,
、行动研究法
: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
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
的
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
及
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
例,进行
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9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
(
一
)
研究对象
我校不同学段实验班的学生。
(<
/p>
二
)
研究步骤
,
、课题准备阶段
(2010
、12――2011、
2)
1)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
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
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
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p>
本阶段成果为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
、实施阶段
(2011
、3――201,、
1,)
10
1)
预习方法研究
:
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
的预习方法,
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
预习内容研究
:
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
预习作业设计研究
:
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
具体预习。
4)
预习内容检测研究
:
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
课堂教学
5)
预
习方法指导研究
:
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
例、研究
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内容
:
1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2
、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
:
11
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
3
、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
:
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
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
p>
:
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
课的案例、录像、图片等。
,
、总结验收阶段。
(2013
、,――2013、
p>
6)
1)
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
课题总结报告。
2)
编辑课题研究
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
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
:
1
、课题研究报告。
12
2
、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
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
的录像、图片等。
3
、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
、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
强的操作样式。
,
、学生习得了有
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
、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
方面
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
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
积月累的长期
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
、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课题指导组
:
王声明、徐燕。
主要任务
:
文献资料收集
、录像、图片等资料的采集和汇总。
13
2
、课题负责人
:
龚小琳。
主要任务
:
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
;
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
;
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
究进程
;
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3
、课题实施教师
:
彭志刚、徐鸿丽、龚
小琳、王渊荣、马斌、王鑫、张欣茹、
高学霞、武颖、崔淑琴。
主要任务
:
1)
< br>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打基础。
2
)
就课前预习情况在老师、学生、家长中开展调查
(
龚小琳、高学霞完成调查
报告
);
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
;
教师开展讨论与交流,商定
课前预习指导内容。
3)
在自己所
任教的年级、班级中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
资料,总结反思,写出
案例。
4)
开展课题探索与实践。
王渊荣、马斌老师分别承担一节研讨课,要体现课前
预习的有效指导内容。
14
5)
实施者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十、主要参考文献。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
、刘良华《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
,
、中央教科所编
:
< br>《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
、刘春生《作业的革命》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p>
,
、《魏
书生谈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
版社魏书生著
,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
备注
:<
/p>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15
篇二
: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埃德加
.
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
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
p>
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
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
< br>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
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
力,对学
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
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
神
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
要备课,学生上课
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
主学习,掌
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
16
基础
;
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
碍,通过补缺,
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
最后有助于提高
课
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
p>
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
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
< br>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
要么是没
有进行课前预习,
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
习了。反馈
中发现
:
低年级学生生字的
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
;
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
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
< br>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
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
;
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
段,至于好在
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认识了一些字,
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
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读课文了。但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
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
17
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
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发
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
的预
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
来也非常吃
力。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
校领导的带领和大
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
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
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
、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
学
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
18
提高自学能力。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
调
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p>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文献综述
)
。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
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
< br>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
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
行课前
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
前人的基础上
有所突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 br>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19
和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
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
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
?
在
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
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
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
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
,学生们报告各自
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
行的过程,
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
告的
主持者
;
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
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
“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
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
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
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
、建构主义理论。
20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
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
(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
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p>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
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
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
的主
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
习,并对学习
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
、心理学观
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
是内外因相
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
,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
,
而不是教师传
授的
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
/p>
效能
,
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
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21
(
一
)
研究目标
:
1
< br>、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分析能
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
、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
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
总结,不
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
乐于
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
高课堂效率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