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859次浏览
2021年03月02日 23: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魏巍)


(


此文档为


word


格 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


镜观察物体

< p>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 p>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 /p>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1

< br>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


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 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


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 球形的透明器


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


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 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


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 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 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


(可能学生会说


“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 p>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

< p>
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


用于电子产品 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


2


商鉴定珠宝 、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


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 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


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


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 p>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


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 、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


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


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


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


、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


哪里呢?(镜片具 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


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请同学们找一


找。



3


2


、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


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


滴都具有放大的 作用)



3


、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 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


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


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


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


大。运 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p>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


或者 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


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4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的标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


价 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 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


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


、科学家故事导入:



2


、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5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 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


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 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

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


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 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


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 体有头、胸、


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


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


、阅读第


6


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p>



2


、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 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


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 /p>


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


蜢、 蚜虫、瓢虫、蜜蜂„„



6


(为使学 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


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 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


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 /p>


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


样的 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


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 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 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


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7


过程与方法:



1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


、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 p>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


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


放大镜、


食盐、


味精、


烧杯、


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


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


小颗粒



8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


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


悉的物质,首先请 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


粒。






















味精



记忆
















放大
















2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


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


学记录本上。(也 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


、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


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


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


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

< p>
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感受 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


、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


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 ,是不是工厂用机器


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


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


强和温度 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 制作盐的晶体。



2


、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


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 ,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


吗?



师提供一 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


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 大镜观


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

10


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


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


、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


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 的吗?参考第9页


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2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


过程与方法:



1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 br>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p>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


、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


而技术 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


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


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 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


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p>


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


筒或 小镜子。



12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


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


、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


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 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


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 看


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


、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


镜才 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


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 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


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


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


放大率提高到2 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倍数可达


3


亿倍。



13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


、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


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 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


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 什


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


试回答)



2


、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


放大的 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


达到


25


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 们的需求,我们该


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 /p>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


最清楚,然后移开 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


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 筒,参考第


10



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 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


大的纸筒每组


1



2


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4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


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像我们一样 ,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


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界(一)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


【教学目标】

< br>


15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 /p>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

< br>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


、对比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


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 p>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


、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


许多自然界的 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 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


小刀、< /p>


清水、


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6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


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 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


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


、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


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 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 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


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 /p>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


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


要有气泡。



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 玻片微


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


、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


、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


记录本上(或书上


13


页)



17


2


、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 用放大镜观察洋


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


、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 /p>


、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


微镜下观察,又会有 什么新的发现呢?



2


、师出示显微镜 ,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


使用方法



3


、每


2


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不会使用


的同学可根据


13


页的提示 进行操作



4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


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 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


12


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学目标】



1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


2




生物细 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


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p>



3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


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


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




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




懂得由 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


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


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 物、植物和人体的


细胞装片、显微镜。



19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


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


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


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 /p>


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


的结 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

< br>、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


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 量不同。两人一个显


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


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


A4


纸上。



3


、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


、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

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


、交流我们的发现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 及材料


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0


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发现。



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 们的


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



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


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


16


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




师:不 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


义呢?



2




观看< /p>


21


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


课前收集 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


16


页的网状图。



3


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 成的,细胞的形


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



【教学目标】



21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 br>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 p>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


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 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


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 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


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 br>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 br>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


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22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


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 片、脱脂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


、故事导入



2


、制作装片



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


轻轻盖上


盖玻片


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


、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


完整的个体)



a)



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



18


页上。



b)



辨别认识微生物



23


对照


18


页,


22



24


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


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


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


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


、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


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


作为单


元考核


)


【教学目标】



1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


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 的许多秘密。



24


2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 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 p>
1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


面 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


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


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 的精神。



2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 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


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


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25

< br>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 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


显微镜。



让 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


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

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


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 /p>


25


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


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


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 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


的放大倍数为


1500


倍左右,分辨率达到


0.02


微米。电子显 微


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倍,分辨本领达到


30

< br>埃。扫描遂道显微镜


放大倍数为


3


亿倍,分辨率可达


0.1


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

< p>
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


卓著的,下面 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


成果。




nm


是纳米,


um


是微米


1


千米


=1000


米;


1



=1000


毫米;


1


毫米


=1000


微米;


1


微米


=1000


纳米;


1

< p>
纳米=


10




Å)



26


二、各组汇报展示



1


、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


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 料。



2



资 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


细胞、


晶体、

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


、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


理归类,然后以 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


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 音像内容。录音、录


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


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


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 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


、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


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 的神奇,感叹人


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 br>2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


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 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


27


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 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


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


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


1


毫米的

< br>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


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


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物质的


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世界 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


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8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

< p>
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 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


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


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


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

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


、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


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p>



29


2


、学 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


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 以叫做物质。



3


、深入探讨:我们的 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


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


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 /p>


、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 br>5


、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


点评,必 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


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


、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 /p>


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


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 p>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


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


、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


的两种物质— —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30


讨 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


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 本身没有变,形


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


、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


们会发生变化么? 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

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


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 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


、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


和异同点?

< p>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

< p>
、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


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 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


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 教师


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31


2


、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


变化速度的快慢、 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


、过渡引申: 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


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 说出


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 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


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


着研究。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


下册教案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

< p>
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 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


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


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 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


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 p>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33


1


、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 子来做混合实验


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


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



引导推测:


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


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


对比样本 。



4


、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 是否发生变化


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 br>5


、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


察的更清 晰?



6


、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 么方法分离?怎


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


、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

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


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 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


的变化比较)



8


、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


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


34

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


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


、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


点,记录表格中。



2


、预测:给白 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


表格中。


3


、实验:


a


、说明实验方法和注 意事项。



b


、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 ,进行实验。



c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 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


项。



4


、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


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 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


、小结 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


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 变化。板书: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 /p>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


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 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


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 和化学


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35


6


、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 程还是蜡烛燃烧


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 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


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


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


烛燃烧一 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


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 p>



里港小学六年级


科学下册教案



3


、米饭、淀粉和碘


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 br>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


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 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36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

< p>
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


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 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


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

< br>、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


味道。


2~ 3


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


、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


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 么又甜的呢?



37


3


、试尝馒头或面包


1~2


分钟,什么味道?你觉


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 /p>


4


、阅读课本


30


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


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


、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


、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

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

< p>


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


观察,


说明了什么?


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 br>4



思考:


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


是一种新物质么?这 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 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


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 证


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


31


页表格上 。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


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 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38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 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


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 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


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


生气体的判断。< /p>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 br>【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


璃片



39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


、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


察特点,描述,记录特 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


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 苏打



2


、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 特征,判断。板


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


、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


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 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


、学生讨 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


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


、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


、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


象发生?(重 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40

< p>
1


、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


设 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


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 、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


、引导实验 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什么?



3


、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


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

、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


并说明为什么。



5


、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

< p>
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


学家的大量研 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


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 的?



四、小结:


< br>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


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 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


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


搜集。

< br>


41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


册教案



5、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锈是一种不


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 据,确定铁锈是


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 是否是新物质需要


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 p>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


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


的推理猜想, 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42


【教学准 备】


铁片、


锈铁、


铁锈、


电路、


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 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


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


、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


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 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


铁的新物质呢?


< p>
2


、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


仔细观察 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


、引 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


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 验证,


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

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


、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


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 的?



43


5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


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 ,是铁产生的


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


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

< p>
、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


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 的。



2


、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


、制定研究计划。



4



交流研究计划,


相互质疑 补充,


(对


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 锈与什么


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

< br>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 相信同学们对


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


方法。



阅读


43


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




44



里港小学六年


级科学下册教案



6


、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根据这些现


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


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 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


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 关系,体会证据支持


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


象。



45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

< br>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


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 酸铜与铁钉的反


应:



1


、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 /p>


2


、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


我 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


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 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


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


、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


察要细 致,记录要清晰。



4



反馈交流:


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


注重比较和推理 。



5


、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 应属


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46


6


、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 及铁钉


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

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观察


37


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


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


、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 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


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


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47


总结拓延:


< br>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


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 断的方法。课外续


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


么?



些新物质。


大。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 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 法。



过程与方法:



48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 结论的科学探究方


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


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 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


要性。

< br>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


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


5


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


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 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


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


、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




49


2


、集体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


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 p>


3


、出示


38


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 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 是空气和水


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 /p>


、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


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 的地方么?



5


、小结:铁生锈是空气 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


、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


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 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


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


、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 速


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


、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


、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50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


帅一点的网名-新闻摄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