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1)
word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如何建立局域网共享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巨城示范小学
李旭燕
一、教学设计概述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例说
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总体建议
一、教学设计概述
(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
/p>
加有效的过程,就称为“教学”
。教学设计,正是规划一个
学与教相互配合的序列,
安排好各种教学的
“
事件”
、
“情境”
与“刺激”
,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一
种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设计的内涵包括:
1
、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这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
2
、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经验的一门
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
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p>
3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学习经验和学
习环境的技术,科学
的“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复诵、编码和处理信
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反馈等。
4
、教学设计在于为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技能提供不同需要
的学习条件,包括遴选掌握预期知识技能所要求的教学策
略。
5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p>
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
< br>我们不妨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
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
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
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教什么、怎样教以及
达到什
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
全过程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根据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沃尔特〃迪克的
研究,
我们提出系统教学设计的
一般步骤是:
A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学习要求评估,澄清教学目标
(即教学目标的明晰化、具
体化)
;
B
、分析教学目标,包含按学习的类型对目标陈述进行分类;
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来说明学生
在完成某一目标时他实际要
做什么;
C
、分析从属技能(先决条件)
,即弄清学生为了有效地达到<
/p>
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哪些技能;
D
p>
、确定起点行为,即明晰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必须掌握的知
识技能,而
且通常是指那些与学习新课题有关的、比不可少
的知识技能;
E
、编写教学具体目标,包括:说明教学中确定的技能和行
p>
为;说明学生完成任务所允许的条件;提出评价学生达成目
标的标准
;
F
、编制测验题目,包括;起点行
为测验,前测,插入测验,
后测等;
G
、设计教学策略,即设计好引发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组教学
材料
和程序。
H
、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总结
性评价阶段。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编制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
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
的描
述。教学目标是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所构成的目标
体系。最大系统是培养目标,再分
解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再具体就落实到教学目标,包括
p>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南
针,教学
目标的确定将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方向性、主
动性和计划性。
2
、教学目标的编制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科学探究、科学知
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p>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
动词、行为
条件和表现程度。
要明确目
标行为的主体。由于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
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直接评价教师
有没有完成某一
小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
以教师为目标的行
为主体。
[
案例
]
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陈述
①学
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程度、轻重、
形状、颜色、冷热等。
②在认识材料的活动中,知道某些常见材料的一般特性和常
见用途。
(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
1
、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①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
②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科学课程还要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六大基本理念。
(科
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
要以探究为核
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面的
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
2
、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包括有:
①课程的目标结构决定教学的结构活动;
②整合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结构要素;
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
方式的同步改革。
3
、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是:
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②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③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4
、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要注意:
①认真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与学习准备;
②考虑学习活动中注意与认知因素的统一;
③注意学生课程学习心理变化与教学事件的配合。
5
、辨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特别要处理好: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p>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学
生是学习的主
人、课堂的主体。
②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p>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
者。
③书本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
践密切联系,要努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三)把握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1
、主题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p>
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特点,
采
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达到设计的教学目标。
2
、实现多目标原则
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达到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学科知识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不是在教学活动
中单
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如何在教
学活动中突出一两个目
标的前提下,实现多个目标。
3
、情感需求原则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要努力创
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环境。要重视情感、态
度、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开放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根据突出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开放的教学
内容
、教学材料、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要实现这些开放性,教师必须有一
个开放的思想。
三、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例说
(一)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1
、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
(
1
)特征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
习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②学习计划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③根据相关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确定和执行相应的学习
策略和技能;
④大量利用资源;
⑤学习场景丰富多样;
⑥教师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
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不断地引导、监督和评价学生的
学习进展;
⑧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开展跨年级、跨学科领域的基于资源
的学习等等。
(
2
p>
)操作框架
①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
个恰当的问题(专题或主题)
。
选择的问题要有意义,最好选择
对学习者有挑战性的问题、
事件或情境,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把问<
/p>
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利用获得的资源能
够解决
问题。
②确定信息搜集的具体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结束后应
达到
怎样的目标,要接受怎样的评价,明确搜集信息所应经过的
过程及所需要时间。
③确定信息搜集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一起
讨论怎样进行搜
集,怎样记录和保存所搜集的原始信息,怎样用所搜集的信
息来解决问题。
④实施搜集过程。在确保学生理解
实施搜集的途径下开展搜
集活动。搜集活动可以按全班、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在
p>
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可能的答案或有意义的解释。
⑤搜集、评估、组织信息材料。学生应整理所搜集的与问题
(主题或专题)相
关的信息并确定这些信息的适用性,删除
不恰当的信息。在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评估后,对
有用信息按
一定的方法或形式加以组织。
⑥形成答案并能合理地解释。学生对所搜集和整理的信息进
行分析、概括、总结,最
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并能合理
地解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清楚、圆满的论证。
p>
⑦分析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评价结果。师生一起讨论、交
流、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和发展了哪
些能力。对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使
学生增强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和学习中
应注意的问题。
2
、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设计
(
1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是美国教
学心理学家奥苏贝
尔(
l
)提出的概念
。
奥苏贝尔认为,每一个学
习者都必须既依据对周围世界
的观察与发现,又依据“接受学习”来得到知识信息。他依
据课堂学习中知识的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
“接
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
奥苏贝尔主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p>
,他认为,教学目标应
是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认知结构,
“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
的接受过程,是新就知识的同化过程,是新知识的
潜在意义
得以实现的过程”
。
(
2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
械的、被动
的,
“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观点毫无根据。在
他看来,
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
,都有可能是机
械的,
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看能否满足“意义学习”的条
件。这些条件是:
①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材料间有
可能建立起非人为
的、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的原
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实质性联系是指联系不仅是仅限于字
面,而是学习者
真正理解了意义。
②学习者必须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
此要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与新知识产
生联系。因此,找
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
累来同化新知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成败的关键
。
(二)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设计
1
、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设计
<
/p>
(
1
)指导思想
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依靠学生
主体自主的有目的的活动去建构。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
研究
、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
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
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活动的核心或目标是:带给孩子的是经历,亲历是孩子们学
p>
习的动力。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活动——操作后学生可以把
知识、技
能进行内化。
(
2
< br>)操作框架
①建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主要是以
问题情境和目标
任务来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②与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围绕着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动手、动口、动脑
,进行各种实践,不断试探最好的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