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伙经营协议书范本-春季养生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
学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
教学
,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
科学,用科学的
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
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
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
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
< br>、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
日常生活
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
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
中获
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
会科学地看问题
、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
实验中
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
模型,以验证自己
的假设。
4
、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
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
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1
p>
2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
和环
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培养学生
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
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
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
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
于动手,善于操作。
2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
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
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
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
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
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
31
课。
第一单元《放大镜》
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
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
认识,促进了
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
《环境和我们》
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
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
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
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每一个环
境问题的解决
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单元
《宇宙》
2
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
识,但还有许
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宇宙是庞大
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
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
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
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p>
第四单元
《信息》
科学探究中的搜集事实和证
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是获取信息和对信
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和学生在科学课上经历
的所有学习活动,其
实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过程。
p>
五、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
科学设计和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第
1
、
2
、
3
、
4
课
第二周
第一单元第
5
、
6
、
7
、
8
课
第三周
第二单元第
1
、
2
、
3
、
4
课
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
5
、
6
、
7
、
8
课
第五周
第三单元第
1
、
2
、
3
、
4
课
第六周
第三单元第
5
、
6
、
7
、
8
课
第七周
第四单元第
1
、
2
、
3
、
4
课
3
第八周
第四单元第
5
、
6
、
7
课
第九周至期末结束
期末及毕业总复习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
电视机屏幕
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
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
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
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
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
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
1
)教师
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p>
(
2
)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
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4
(
3
)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
的有什么不同?
(
4
)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
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
么不同?
p>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
< br>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
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
能观察到的?
桂花树叶
新闻纸
(
5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
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
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
1
)教师出示书写纸(
1
号)、铅画纸(
2
号)、吸水纸(
3
号),让学生
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
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
2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
并验证自己的猜
测。
科学文件夹
编
号
验证后确定的
种类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5
1
2
3
3.
自制放大镜
(
1
)教师
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
作放大镜?
(
2
< br>)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p>
(
3
)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
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
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
小;中心
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
6
号文
字)。
6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
5
倍)、放大镜(
10
倍)、布、无色玻璃球、
粉笔、铅笔头、石块、
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br>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
大吗?怎样
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
?让学生讨
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
数(
A
);再
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
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
B
)
A
除以
B
就是放大镜放
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
格的边长(
A
);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
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
B
);
B
除以
A
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2
.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
1
)教师
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
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
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2
)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
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
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3
)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
的布有什么不同?
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7
放大镜的
倍数
观察布料
的结果(图)
不同点
5
倍
10
倍
(
4
)学
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
不同?
(
5
)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
有什么变化?
(
6
p>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
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
7
)教师
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
结果。
< br>
科学文件夹
编
号
1
2
3
4
5
6
7
物体名称
用放大镜观察的结果
粉笔
铅笔头
橡皮屑
石块
面包
八角茴香
自己的皮
8
肤
8
9
(
8
)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
< br>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4.
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
更多秘密;
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
.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
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
.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
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
趣。
9
【教学准备】
1
.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
.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p>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有哪些共同特征?
2<
/p>
.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
< br>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
.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
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
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
界的许多秘
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
.
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
< br>,
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
,
蜻蜓
或蝗虫的眼睛,
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
边记
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
.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
“
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
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鳞片上有
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
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
样叠合在一起。
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
。
昆虫的复眼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
察与发现。
10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
的复眼,并呈现文字
“
蝴蝶有
1.2
~
1.7
万
个小眼,蜻蜓则有
1
~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昆虫的复眼虽然
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
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远,
苍蝇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
p>
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
0.01
秒就能做出反应
”
。
昆虫的耳朵
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蟋蟀的耳朵,并呈现文字
“
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
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螽斯、蟋蟀的听器
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
鼓膜里有
100
~
300
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
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螽斯科一些属听器的
最适频率为
1
万~
1.7
万周秒,蟋蟀的足听器为
700
~
5000
周秒,但它们
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最适范围广得多。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
节的
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
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长在腹部下面
”
。
昆虫的触角
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触角,并呈现文字
“
触角是主要的感觉
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触角能够帮助昆
虫寻找食物和配偶,并探
明身体前方有无障碍物。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用处,例如雄
性芫菁在交配
时用来握住雌虫,魔蚊幼虫用来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
,
水龟虫则用来帮助呼吸
”
。
3
.教师小结:通
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
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
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
三、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
11
1
.
谈话: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
们活蹦乱跳的情况
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
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
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2
.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
“
蚜虫和它的天敌
——
草蛉
”
。
3
.制定观察计
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4
.交流观察计划。
5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小结
教学反思: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