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导游猜一个成语-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小学
李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探索宇宙》。
课例类别: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历史,
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p>
意识
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 br>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
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
箭、
人造卫星、
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
机
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
家和宇
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
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
部分:
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教材按照人
类时间
顺序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人类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最初人类用肉眼观测
太空,于是就有索尔兹伯里的建筑奇迹: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大圆
圈,高的达
6
米,
每块石头重数十至数
百吨,
在那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之久。
考古
学家们至今仍不能断定当初建造此
“
巨石阵
p>
”
的确切目的。
从
“
巨石阵
”
到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江南登封观星台,
再到明代浑仪;
从伽<
/p>
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到美国工程师最早发明的射电望远镜直至
2
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把哈勃空间望远镜装上了航天飞机。
这一个个脚印记录了一代代航天科学家
不懈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观察星空的视线越来越深远。
- 1 -
第二部分:
介绍各种运载火箭
。
通过火箭发展史的图片向
学生介绍人类走出
地球的历程。教材上呈现的图片是:中国古代的火箭模型、美国的第一
代火箭、
美国的大力神火箭和中国的长征火箭系列。
教材除了让学生了解火箭的发展史之外,
还通过动手做让学生了解火箭升
空
的原理。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活动:
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多级火箭,
来模拟火箭升
空的现象,通过这个
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是反冲。
第三部分:介绍
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各种实验卫星和军
事卫星、
各种宇宙飞船和行星探测器。
教材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
通过
图片展示
了人类深空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这些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行星探
测器、
航天飞机、
宇宙空间站和宇宙空
间探测器。
教材上层示的有国际空间站和
航天飞机、
“
旅行者
”
号宇宙飞船、
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的
“
东方红
”
1
号卫星、
我国的
“
神舟
”
p>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和
“
先驱者
号行星探测器。
第四部分:
了解人类的航天灾难。
在人类的航天
史中,
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1986
年
1
月
28
日
,随着一声巨响,执行第
25
次航天飞行任务的
“
挑战者
”
号
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上
7
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2003
年
2
月
p>
1
日
22
:
00
,美国
航天飞机
“
哥伦比亚
”
号在结束为期
16
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在着陆前
发生意
外,
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坠毁,
机上
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人
类在
探索太空中受到的挫折远不止这些,
但正是凭着一种执着,
人类
才取得了今
天如此辉煌的成就。
教材通过这些图片资料的介绍向
学生传输着航天事业的艰辛
和风险,更是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生命不息、探索不
止的信念,无论怎
样的灾难和困难都永远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
< br>
第五部分:介绍中国航天历史。
1964
年
7
月
19
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生
物火箭。
1966
年
10
月
27
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br>东方红
’’
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
1975
年
u
月
26
日,我
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
造卫星。
1980
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br>2
年以后,
潜艇
水下、发射运载
火箭获得成功。
1984
年
4
月
8
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
年
2
月
1
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
用通信广播卫星。
1988
年
9
月
7
日,试验气象卫星
“
风云
”
1
号发射成功。
1999
年
11
月
20
日,
我国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
“
神舟
”
号试验飞船。
- 2 -
2003
年
10
月
15
日,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
神舟
”
5
号,
并于次日成
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展望未来,在
2010
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
将有可能访问月球。
2020
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设计理念:
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
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
究,
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
来增
加对宇宙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
教
学中设计利用观看
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
“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
等方式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
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
络课件。
< br>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
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
宙”
。
p>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
知识,
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利用<
/p>
百度搜索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
、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
1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
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
2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
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
3
)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
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
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
看到月
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
的分布,
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对光明的向往。
百度搜索有
关这些神话故事的介
绍。
- 3 -
(
4
)古代
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
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
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
、了
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1
)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
现象
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
2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
了
丰硕的成果,
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古代天文
成就不仅表现
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
制定了最完善
的历法制度,
还表现在中国保
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
,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
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
3
、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p>
(
1
)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人们发明了望远镜,
1610
年
1
月
p>
10
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第一次用望远
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
望远镜使人
们
初步认识了太阳系,
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
人们又观察到了更
远的天体。通过百度搜索“星空天文网”,<
/p>
阅读望远镜的演变史,登录
/cont
ent/astronomy/observe/
,通过阅读理解,
< br>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谁制作的?②望远镜的发展<
/p>
经历了几个阶段?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
(1)
巨型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
越先进,
口径也越来越大,
人们也能够看得越
来越远。
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
到
4
米多。
(2)
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
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
望远镜可以看
100
p>
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3
)介绍哈勃太空望
远镜:随着人们对
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
1990
年
4
月
25
日,
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
望远镜送入太空,
它能观测到
150
亿
光年
外的天体。
在
“星空天文网”
p>
分别点击相应的望远镜,
了解其特征,
并相
互交流。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