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word教案(3)
创新英语作文大赛-hd版是什么意思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信息窗
1
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
上进
行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教练在动脑筋分析两队身高的情境。手边的资料提供
了红、蓝两队
队员的身高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的问题,引入
对较复杂平均数的学习。
第一课时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教学目标
: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
< br>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积
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发展学生统计观。
3.
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
乐趣,树立学习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生:篮球
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
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生:想。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设
计意图】
给学生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
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
均数的问
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
要?
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
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红队队
员的身高(
CM
)是:
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158
蓝队队员的身高(
CM
)是:
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3
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
157
教师提问:
1.
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
1
)
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
)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p>
二、解决问题
1.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p>
(
1
)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
)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
/p>
(
3
)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
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
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
: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
求平均身
高比较可行。
3.
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
学生交流:
(
1
)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
16
0+156+172+
……
+158=3476
(
CM
)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3476
÷
22=158
(
CM
)
(
2
)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
< br>1
×
3+156
×
4+
……
+172
×
1=3476
(
CM
)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3476<
/p>
÷
22=158
(
CM
)
5.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
< br>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
=
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
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
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
各
组
的
数
< br>量
和
÷各
组
的
份
数
和
=
平
均
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但大家更喜欢哪一
种呢?能谈一谈吗?
展开课堂辩论
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总结求即:师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
数的方法,今天这
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 br>6.
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
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p>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习
得新知的过程中充分感受
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不仅沟通了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学
生对较复杂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在这种“开放的教学过
程”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障碍得以暴露,
基础性资源得以生成。师通过对这些重要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从不清晰走
向清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数学学
习过程。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
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
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
?
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如果不能,
什
么理由
?
(
1
< br>)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
9
岁,乙组平均每人
11
岁,那么这
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
每人几岁
?
(
2
)小燕子用
8
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前
2
天每天读
26
页,后
6
天每天读
40
页,小燕
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 <
/p>
(
3
)
某公司在
9
月份的前
17
天每天节约用水
280
吨,
后
13
天每天节约用水
320
吨,
问
9
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
四、拓展延伸
课外调查实践:
< br>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每年的压岁钱也随着提高,每个同学的压岁钱多少不一,有的同
学的压岁钱买了学习用品,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玩具,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生活用品,还有的同学的钱
p>
买了零食,更有的同学的钱进了网巴,也有的同学的钱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