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讲解学习
分手合约影评-中秋素材
精品文档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
大学语文
教师姓名:
曲竟玮
授课时间
:
第
1
周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和媒体使
用
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授课专业和班级
10
级制药工程等
2
学时
授课学时
提高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把握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
《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PPT
讲授法,提问法
包括复习旧课、
p>
引入新课、
重点难点讲授、
作业和习题布置
、
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二、
《故乡的野菜》艺术特点
平和冲淡的风格
格调闲适,意味隽永
浓郁的书卷气息
三、闲适中的苦涩——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板
书
设
计
悠然闲适
苦涩、清冷
“五四战士”
“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
讲授新
拓展内容
课后总结
周作人与鲁迅之比较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讲
稿
讲
授
内
容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这节课我
们要来欣赏一篇现代散文《故乡的野菜》
,它出自大名鼎鼎的散文家周作人
之手。散文可以说是文学创造中最接近于天然的一种文体,因为它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
“真”
,这是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而言的。不同于其它三类文体可以通过
虚构人物、
情节或“再造”语言来完成作者自我的表达,散文要求直接传达作者的真感情
、真歌哭,
只有这样才会有读者的真“会心”
。这使得散文成为
一种最见性情的文本样式。在借散文
与读者坦诚交谈的过程中,作者实际上也把他的性情
展露给了读者,读者可以从散文中见
出作者的个性、趣味、爱好,看到他的谈吐、风度乃
至他的学识、修养。
散文的第二个美学特征是它的“散”
p>
,确切来说,也就是“自由”
。从可直接感受的层
< br>面上看,散文的“散”
,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拘限和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
规。从
形式上看,大到社会宇宙、日月星辰,小到沙石草木、花鸟虫鱼,山川地理、历史
人文,
凡是人类目力所及,乃至想象力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的一切,都可以进入散文之中
,真正
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后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p>
。从形式上
看,散文完全没有如诗歌格律、节奏、韵脚等的限制,也
没有如小说、戏剧在结构上的限
制,叙事说理、写景抒情可以随意穿插,语言可如行云流
水般自由洒脱,是最不拘一格而
“以意役法”顺势而行的文体,以至于有人干脆将它称为
“自由的艺术”
。
散文是一种边界模
糊的文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除小说、诗歌、戏剧
以外的一切散体文章,
它包括杂文、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狭义的散文即“美文”
(周
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
,指的是一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
《故乡
的野菜》就是一篇堪称典范的美文。从狭义的散文范畴来
说,散文的第三个美学特征是它
的“美”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
让我们在为作者的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也如品味陈年
佳酿一般获得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的享受。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感受周作人散
文的美,并通过其文来感知其
人,领略其散文所蕴涵的人格魅力。
二、
《故乡的野菜》文本赏析:
备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艺术特点
< br>1.
平和冲淡的风格。
文章虽欲通过故乡的野菜来表达怀
乡之情,
但这感情却
非浓郁炽热,也不流于感伤;周作人所追求
的是感情的节制,营造的是一种“君子之交淡
如水”的淡中有味的情感,浸润着岁月如斯
的淡淡哀愁。
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与叶圣陶《藕与莼菜》作对比分析: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分,
p>
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
朝夕会面,
遂成
相识,
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
虽然不是亲属,
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
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
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
御形”
,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
状如艾
饺,名曰“草饼”
,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
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因为想起
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
道全在于好的
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
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
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
——叶圣陶《藕与莼菜》
“平和冲淡
”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作家的性情有关。众所周知,
周作人是鲁迅的
二弟,比鲁迅小四岁。两人先后进入将江南水师学堂,跟着赴日本留学,
一个学医,一个
学建筑,都深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最后都改行从事文艺。留学归
国后,先后参加
“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新青年》同人,可谓手足情深、志同道合。
虽然早期经历经
历如此相似,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气质。只需多看几眼鲁迅和周作
人后来的照片,
就会发现,鲁迅即便是少有地穿起爱人许广平手织的毛衣,依然毛发根根
直立;而周作人
却越发温文尔雅。
2.
格调闲适,意
味隽永。读这篇散文,感觉作者是一位饱经世事、充满人生智慧的长
者,在舒徐自如地向
读者闲谈着他所知道的故乡的野菜,看似平淡无奇,仔细品味却充满
盎然的生活情趣。由
妻买菜自然地引出“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挖野菜的乐趣——
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美味的糕点(黄花麦果糕)
、祭祀的用品(茧果、紫云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英)
。
周作
人同样写于
20
年代的《北京的茶食》
、
《喝茶》
、
《乌篷船》等名篇,取材
也都极
为平凡琐屑,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
露出某
种人生的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
日之闲,
可抵十年尘梦。
——(
p>
《吃茶》
)
你如
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你坐在船上,应该
是游山的
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
各式各样
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
中,听水
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们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乌篷船》
3.
浓郁的书卷气息。
《故乡的野菜》不过千字左右,引文却
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无
论是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
,清
人顾禄的《清嘉录》
,日本《俳句大辞典》
,还是童
谣(
“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
、
谚语
(
“三月三蚂蚁
上灶山”
)
,
周作人都随手拈来,
p>
旁征博引,使这篇短小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
其实,一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征是很冒险的,因为处理不好会有“掉书袋”之嫌;但
周作人写来却自然又恰到好处,因为在周作人的精神世界里,故乡的野菜和青灯古卷一样
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事物,野菜和书本同样都是他的生活。当然,这同时也对其散文的阅读
者提出更高要求,没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是无法欣赏周氏散文的美的。
散文家曹聚仁(亦是周作人的生前好友)这样评价周作人的散文:
“他
的作风,可用
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p>
”
附:
1.
荠菜: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可实用野菜。富含维
p>
C
和胡萝卜素,
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还
能降血压、有健胃消食、明目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荠
菜“明目益胃”。
2.
马兰头: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嫩茎叶含钙、磷、铁、钾、胡萝卜素、
烟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性凉微寒,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之功效。
3.
《清嘉录》
:清代苏州文人顾禄所著,一部
专写吴地民俗风情的岁时记
。
4.<
/p>
蚕上山:
指蚕宝宝上蚕蔟吐丝作茧。
蚕蔟
,
供蚕作茧的东西,
用稻麦秆等堆聚而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鼠曲草:内服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6.
黄花麦果糕,即鼠曲糕,又称清
明糕。鼠曲草也是用来制作清明团子的一种辅料。
7.
艾饺,又称清明艾饺,浙江民俗清明节吃艾饺,能驱邪禳毒。此饺用鲜嫩艾叶和米
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
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8.
草饼:又叫麻糬,是一种流行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精致小点心。它的外皮
采
用糯米、糖等原料制作而成,配合各种不同馅料。糯米外皮清香浓郁,内馅清甜而不腻
,
粒粒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口味独特。
9.
紫云英: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地区,生长于海拔
400<
/p>
米至
3000
米的地方,多生长在
溪边、山坡及潮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0.
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
11.
姣姣:同“佼佼”,美好出众的样子。此处应指上坟船中
的美丽容颜。
12.
莼菜:属于睡莲科的一种水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用来调羹做汤,口
感鲜嫩滑腻,在古代亦为宫廷贡品,相传深得乾隆皇帝青睐。莼菜以苏州太湖、杭
州西
湖出产较多,也最为著名。
13.
乌
篷船:“绍兴三绝”之一(乌毡帽、乌干菜、乌篷船)
。其船篷用竹片、竹丝编
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绍兴方言“黑”叫
“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三、闲适中的苦涩——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周作人的散文,在悠然闲适中又别有一种清冷,一种苦涩,犹
如一位离群索居、孤寂
落寞的老人在阴冷的下雨天独自悠然地体味喝茶的乐趣(胡适称其
“苦雨斋中吃茶的老
僧”
)
,尽管他在
创作《故乡的野菜》
、
《北京的茶食》
、
《喝茶》
、
《乌篷船》等代表作时仅
40
岁左右(
《故乡的野菜》创作于<
/p>
1924
年,此时周作人
39
岁)
。周作人在《药味集·序》中
说:
“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
”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