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巡山小妖精
567次浏览
2021年03月03日 04: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白色蔷薇花)


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数理系,湖南



长沙


410002








:< /p>


了解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对指导当今的科学课程改革意 义重大。我国小学科


学课程的发展历经百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文章论述了四个时期 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并特别


简概了《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新《科学》教材的一 些特点。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 发展过程;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无论是作为科学课改的实施者


还是 研究者,


了解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对指导 当今的科学课程改


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纵观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在名称上,它经历了格致→博物→


理科


→自然


→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从发展时间和发展特点上 ,我认为可以把它大


致划分为四个时期,下面分别谈谈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



一、第一个时期


< br>1903



1948


年)



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 英美(主要是


美国)。



我国是一个具 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文明表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


是很发达的。但是, 在


1903


年前没有单独开设的科学课程。



1903


年前,我国科学教育 的途径有二条:一是“学校”形态的科学教育,主要为


统治阶级的孩子所享受,其特点是 以识字、读书、背书为主,多是语文、自然、社会综


合性的教材


[


如先秦的有《诗经》、《尔雅》,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

< p>
胡毋敬的《博学篇》。汉代以来的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班固



的《太甲篇》,蔡邕的《劝学》、《女史幼学》,陆机的《吴章》。再有李 瀚(唐代)



的《蒙求》,周兴嗣(六朝)的《千字文》,王应 麟(宋代)的《三字经》、《小学绀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究”



XJK01AJ012





作者简介

< br>:蔡海军(


1968-



,男, 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数理系讲师,教育学硕士。



1 < /p>


珠》,方逢辰(宋代)的《名物蒙求》„„以及近代的《家塾蒙求》、《幼学琼林》等




]


,自然知识 主要靠教师讲解,即使课文是联系实际的,而教学却往往只是讲讲听听,


脱离实际。此种 教风,代代相传以迄于今,很难根除。另一条延绵不绝的“科学教育”


路线,就是如远古 时代那样在“大自然”的“课堂”里以“大自然”本身为“教材”,


通过


跟随大人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来学习的路线。这条路线存在于广大


劳动人民之中 。


正如管子说的:“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工农之子成天跟着大人“少而


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我国古代的许多精湛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家传师承地传下来而发展的。历代的出土文物,< /p>


我国远古的蚕桑、打井、彩陶、冶炼、建筑„„等发明及后世的四大发明等足可为证。


可惜劳动人民被排除在学校之外,一般不识字,他们的创造发明很少有文献保存下来,


也因此有不少技艺失传了。



在小学正式开设 科学课程是


1903


年。当时称为格致课


[1898



7


月,康有为向光绪< /p>


皇帝上奏《请开学校折》,建议仿德、日学制,通令全国各省、府、县、乡开办学校。


1903


年全国各官立小学堂,


规定开设格 致课,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科学课。


课本叫


《格致》



用四言韵语写出,为教十岁内外童子之用。内容译 自日本,主要有:乡土之动物、植物、


矿物;寻常物理、化学现象;生理卫生等。当时高 小开设


8


科,格致课排于第


7



]




民国以后,


课程名称先改为博物


[1912



1



9


日,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


《普通教育管


行课程标准》


中规定:


高等小学开设

< br>12


科,


将格致改为博物,


位居 第


6



初小不设此科

< br>]



后改为理科


[1912



9



中华民国政 府颁布


的《小学校令》又规定:高等小学砍掉博物、


理化,改设 理科


]



再改为自然、常识

< p>
[1922


年(民国


11


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


《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 科。“自然”之名自此始。高


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规定“乡村学校 无力单独设科的,可将社会、


自然合并为《常识》科”。“常识”之名自此始,它是“社 会”和“自然”的合称


]


。教


材仍是译 自日本,


而日本又是从英美引进的。


1929

< br>年


(民国


18


年)


颁布


第一个课程标准。


把高小的历史、地理和一部分 卫生合并为《社会》科,个人卫生部分并入《自然》科。


初小则把社会、自然合并为《常 识》科。


后经四次修订,一直用到解放前夕。后几次的


修订基本 上只是改变从日本引进现成内容,而根据英美教育学说自编教材。


解放前各解放区先后也有自编自然教材,基本上是参照国民党区的教材,而以马列


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加以改造,结合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战争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反


映农 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多,反映城市的少。但在教学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论



2


的认识路线和为革命、政治服务。



二、第二个时期



1949

< p>


1979


年)



这一时期仍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


50


年代学苏联,


60



70< /p>


年代基


本上是“停课闹革命”。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和政府非


常重视科学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一直开设自然常识课,后又改为自然课。



在这一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三个教学大纲。


1956


年颁布学习苏联的第一个自然教


学大纲,规定


初 小阶段的自然课在语文课中进行教学,高小每周两课时自然课,初小学


“生物界自然”, 高小学“无生物界自然”。大纲规定的自然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教


给儿童一些初步的自 然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等全面发展。”具体提 出了


6


大任务,中心任务是“使儿童对周围自然界最普通的物体


和现象获得必要的、初步的具体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使儿童逐渐认识一些他们< /p>


所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了解人能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 p>
全国统


一使用人教社出版的教材与教参。


1963


年颁布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砍掉了


有史以来历


来初小都有的自然或常识课


,


目的任务与


1956


年的大纲基本相同,但更多地强调“扩大


儿 童的知识领域,培养儿童爱科学的品德,为儿童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参加劳动准备必需


的基 础”。


全国统一使用人教社出版的《高级小学课本自然》


1-4


册和“教学指导书”,


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


1966



1977


年,各 地自编《科学常识》,全国无统一的学制、


教学计划和教材,实际上是“停课闹革命”。


1977



12


月教育部发布《全日制十年制学


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自然常识 ”之名自此始),


目的任务也与


1963


年大纲基本相同,在更多地强调“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的同时,强调“通过自然


常识 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学生进一步


学习和 将来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打下初步的基础”。但仍只在小学最后两年设《自然常识》


课,每 周两课时,但学制已改为五年制,所以学习的年级从原来的五、六年级降低到四、


五年级 。内容基本上保持了第二个大纲的内容(第二个大纲把原在初小四年内的生物界


自然和生 理卫生全部包到了五、


六年级,


而课时不仅未增加,

< p>
反而比解放初减了一课时)



再增加适应现代化需 要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呈现出“深、难、重”


的弊端。


1978



秋起全国统一使用人教社出版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


1-4


册及相应教参。




3


由上可知,在


1980


年以前,我国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还未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尚未


成形。



三、第三个时期



1980



2000


年)



这一时期开始初步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



1980


年起是自然教学改革的春天。


198 1



3


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 学教学


计划(修订草案)》,明确指出“根据四化需要,必须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常识教育 ,培


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并将课程名称恢复为“自然”, 取


消了画蛇添足的“常识”两个字,提前一年从三年级起开设。


1982


年秋,


在科学启蒙教


育大师刘 默耕的领衔下,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


自然课就是教孩子们‘搞科学’”)

< p>
的《自然》及指导《自然》课教学的《教师用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陆续供应。

< p>


1992


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


《自然教学大纲》


,


规定从小学一年级 就


开设自然课。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是以教科书为基础的系列教材,品种除教科书以外 ,


同时供应教师教学用书,以后又陆续供应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它有“六·三”学


制和“五·四”学制两套,分别供两种学制的学校使用。


这套小 学自然教科书是在总结


建国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七套自然教材和研究国外的小学科 学(或理科)教材,


以及调查研究小学实际的基础上编写的。教科书基本体现了如下特点 :



1.


注重科学学科的特点,贯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整个民族的


科学素质打下基础。

< br>


2.


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 难易适度,分量适当。选择的


大多是常见的、儿童感兴趣的,且大多是儿童能够亲自进行 观察、实验和操作的教学内


容,体现了趣味性和实践性。



3.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 。在儿童接受能


力允许的条件下,新教科书在阐明自然规律和概念时,尽可能多地联系生 活、生产、社


会实际。



4.


注重儿童智能发展。新教科书进一步明确了本学科中各项能力培养的要求、方法

< br>和途径,确定了能力的结构体系。



5.


注意本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纵向联系,与小学其他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与此同时,遵照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在国家统一要求下实现教材多样化”


的精神,从


1993


年开始,上海、广东、 江苏等各地教材风起云涌。其中,以苏科版小学



4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


英雄联盟加速-德玛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