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特色介绍
感恩节话语-满园春色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特色介绍
ⅩⅩ实验小学语
文教研组自
92
年建校以来,一直奉行“精诚协
作、务实创新”的宗旨,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涌现了众多的名师
和学科骨干
,使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一枝独秀,在市内起到示范、样
板的辐射效应,曾在ⅩⅩ年被评
为“宁波市优秀教研组”
。
一、立足课堂,大胆创新——教研的主阵地
1
、搭建阶梯性发展的平台
多年来,
语文教研组的宗旨是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全面
启动“教师成长工程”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
起始工程”
,骨干教师
培养的“名师工程”
,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后继工程”
。我们坚持
“以人为
本,注重实践,分层提高”的指导思想,在
99
年,语文教
p>
研组以ⅩⅩ教育局开展的“
3151
”工程
为契机,在组内开展相应的选
拔与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夺
3
杯(合格杯、希望杯、实星杯)活动,
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
在达到一个层次后
又有新的目标,促使教师队伍成阶梯状发展。
语文大
组还特别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的指导、
培养。
要求青年教
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自己的
3
年奋斗目标<
/p>
(包括学历、
教学业务水
平等)
。要求不满
3
年教龄的教师或自愿拜师学习的青
年教师与有经
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通过
3<
/p>
年拜师,由师傅确认
是否满师,提出满师申请,学校通过个人成果
汇报(上一节公开课,
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学科论文、进行一次答辩)及学生座谈会
确
认其是否过关。对提前满师的教师给予奖励,未能如期满师的教师,
< br>其学期考核中不能获优秀和良好。
教师阶梯性发展平台
的搭建,
使每位语文教师在不同层面上都有
了较大的提高。语文
组涌现了像卓晖、郭昶、方幼红、张薇素、邬亚
军等在宁波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也
出现了像竺意芳、杨雨、叶
洁芸、卓尔等在ⅩⅩ市有很大影响的品牌教师;另外像沃彭飞
、周艳
这样的骨干教师、
学科苗子也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语文组对教师阶梯
性发展的培训经验还发表在《中小学培训》上。
p>
2
、开发力量雄厚的团队资源
语文组的领头雁卓晖、
郭昶老师是宁波市名师,
他们曾被评为教
坛明星刊登在
《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上。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通过上观摩课
、讲座、结对等形式传达他们的教学理念。名师的示范
课,使老师们看到卓晖老师的课充
满“煽动性”
,
给人以振奋激越之<
/p>
感。郭昶老师的课洋溢着“感悟性”
,给人以严密清晰之感。通过
这
些经典课的观摩,
老师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
一堂好课必须具有独
立的个性,
而唯有个性才会在人
们心中永存。
同时在青年教师的心灵
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使他们懂得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有锲而
不舍的追求。
如青年教师叶洁芸拜宁波市名师郭昶为师,
坚持每星期师徒互听
2
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一年后,在业务方面快速脱颖而出,<
/p>
02
年,喜获宁波市第七届教坛新秀评比低段语文第一名。所执教
的
《找珍珠》
一课被评为全国协作区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一
等奖和
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并有
20
多篇
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
《小学语文教师》等语文权威杂
志上发
表。
2004
年,她作为宁波市
唯一的小学语文代表,参与了浙江电教
馆组织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拍摄,执教的《自己去吧
》得到了纪育华老
师的高度褒奖,
录象带已公开发行。
此外,
口语交际课
《长颈鹿请客》
也以精妙的设计在宁波百课创新活动中获奖。
竺意芳老师执教的
《快
乐的足球赛》以其“亲切自然、情境交融”的教学风格获“全国百千
p>
万工程”
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是这一届宁波
地区语文获奖的唯一选手。
郭昶老师执教的
《滥竽充数》
一课更以其娴熟的教学技巧在全国注提
实验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
p>
精诚协作是团队资源开发的保证。每当组内有人要上教研课时,
年级组的
老师都会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
我们语文组每届都有人被推
p>
选去参评宁波市教坛新秀,
除了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外,
大组的合作
精神在ⅩⅩ市也是有口皆碑。每届教坛新秀“练兵”时,组内的
老师
会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亦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
< br>们,
促其快速成长。
市教研员张晨瑛老师曾多次赞扬我们
实小语文组
的合作精神强,教研氛围浓。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不仅注重自身的建设,
而且充分发挥了实验小
学语文组在全市的示范、龙头作用,
10
多年来,我们相继
与花湖镇
校、
班溪镇校、
滕头小学、<
/p>
江口镇校、
裘村镇校的语文组结成了联谊。
持之以恒地为他们作教学常规的示范,向他们及时提供教改前沿信
息。
98
年,介绍我们大组的《为乡示教,送教下乡》的经验文章发
表于《人民教育》第
3
期上。
3
、构建教研活动的新体系
98
年,我们大组首先提出了“引导点拨——自主创新”的课堂
教学的基本模式,
并在教学上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探索,
建立了阅读
教学
“启动准备——主体研究——互动深入
——内蓄强化——个性拓
展”五步模式,初步建立了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体系。
。
03
年,我们大组整
合原有的教研、科研、培训资源,提出了走
“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之路,便于教师更加深
入系统地研究问题。活
动一般分
“准备阶段——实践阶段——研
讨阶段——总结阶段”
进行。
如去年
我们语文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以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建<
/p>
构》为基础,举行了以“把握目标、整合目标”为主题的研训活动。
准备阶段,
组织教师重温了“目标观”的有关观点和内容,
接着
由各年段组长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目标观”的资料,在年段内组织
教师进行学习、讨论。每位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写下自己的思考,并以
年段为单位
进行交流。
再通过大组的集中讨论、
交流确定本学期的研
究主题为“寻找整合目标的线索”
。
实践阶段
,
各教师分头完成个性化教学设计,
根据设计进行教学
实践操作,
年级组内
教师互相评课,
教师根据教学思考写出教学反思
稿。在此基础上
集中讨论,推选出年段最佳设计,并集思广益,进一
步完善该设计,
形成每年段一篇优秀教案。
由设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实践。
研讨阶段
,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突破口,
举行教学沙龙——
《课外阅读
,
我们关注什么》
。
讨论了课外阅读中
教师怎样进行指导,
使学生快乐地、自觉地阅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研讨课执教教
师介绍形成最佳设计的思路,
着重谈设计中的
< br>“目标观”
的有关内容。
执教教师与小组成员对话,交流
研讨课的得与失,针对“目标整合”
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
/p>
总结阶段,
各教师独立撰写有关“目标观”的论文。语文大组完<
/p>
成主题活动研究报告。
总结本次研训活动的得失,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研训活动,
老师们对目标的定位、
目标的整合进行
了尝试
、探讨和反思,形成了共识,知道了教学子目标如何围绕主攻
目标展开、
串联,
由简单到复杂,
由局部到整体,
形成结构化的组合。
寻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较为合理科学的整合目标的线索。今
年
4
月
17
日
,该活动在宁波市主题构建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了与会
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p>
该次研训一体化活动的经验介绍发表在
《浙
江省小学教师培训》中。今年
10
月,教研组以“把握目标、
整合目
标”
为主题推出的精品研讨课——
《种子的力》
由郭昶老师执教在
“浙
江省第六届百课万人创新课”
中进行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
高度
评价。
二、科研一体,提升理念——课改的主渠道
< br>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要依托于一个重要的载体——教育
科研。善学才能善研
,善研才能善教,这早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
近几年来,语文组在学校总课题《小学生
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
1
、吐故纳新,充实内需
p>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
p>
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
间学习有关的报刊杂志,
认真摘抄,
青
年教师们更是从网上获取大量
的有效信息,
每学期还进行了教师
的教学文摘交流,
使自己紧紧跟上
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一
桶水”变为“长流水”
,变为“源头活
水”
。
为了拓宽教师的眼界,
了解国
内外教育教学的动态,
我们还聘请
了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省教研
员柯孔标、特级教师沥汾水、金感芳和
宁波教科所的专家作了题为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奠基》
、
《新课
< br>标下的语文阅读》
、
《怎样撰写实验报告》等讲座,这些
报告以其生动
的实例,
详实的资料和创新的理念,
让每位老师看到了当今语文教学
的一些前卫观念,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p>
2
、创设氛围
,加强交流
为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
语文组定期组织语文学术沙龙,
教师与
教师之间针对教学行为等各抒己见,这种讨论自由、灵活,没有被框
死的议题,没有事先
准备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时间与顺序,只要说
出你的所思所想。
在这里,
教师的思维任意驰骋,
常有意想不到的
“顿
悟”
。
近年来,
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课堂教学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