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记录整个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记录和内容
梦想文章-谁说话的声音传得最远
2017-2018
学年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
教研活动报表
(
语文
组)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
3
月份
4
月份
5
月份
6
月份
注重语言实践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中的经典实用的导
入技能
有效培优补差措施方法交流
语文中低年级复习有办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研主题
教研目的
明确作业设置及批改要求。
学习小学
低年级语文预习的方法,提高
预习效率。
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提
高阅读教学水平
p>
探讨口语交际课,
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
/p>
际能力。
改进古诗课文的教学方法,提
高课堂效
率。
学习交流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技能。
交流培优补差中的方法措施。
指导如何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主持人
参与人员
备注
学习小学语文作业设置及批改要求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p>
注:
1
、端正教研课题上报报态度。教研课
题制定是对一个学期工作的梳理和小结,对理清教学工作思路,激提高工作能力大有益处。
2
、教研组长根据教研小组内,教师的实际需要及
教学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期要制定适合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和课题,围绕教研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
教研工作。
3
、教研活动主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要立足本校实际进行“真”教研,切忌“假、大、空”的教研
活动。
4
、各教研组要利用
好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真正走向“高效课堂之路”、“名师之路”。
小学语文作业设置及批改要求
为使语
文课堂教学更高效,语文作业的批改更规范,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
量,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特对我校小学部语文作业的设置及批改做
p>
以下要求
一、布置作业要求
作业布置力求从“
双基”出发,注意培养能力,在“听、说、读、写”方面
精心设计,尤其是读书和写作的
练习。同时,注意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口头作
业和书面作业的有机结合。
二、学生作业规定
1.
学生的作业本子要统一。簿面必须保持整洁美观,不得在作业本上乱涂乱
画或写与作业无关的字。封面三线格式为:第一线写学校校名,第二线写班级;
第三线写姓名。第四线写任课老师。
2.
学生作业必须字迹端正、清楚、整齐。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不用自动
笔);中高
年级一本作业本只准用一种颜色的笔(黑笔或蓝笔)书写,笔色要求
前后一致。每页的左
边画一竖线(有的作业本是现成的就不必画了),竖线到左
边界约
1
厘米,所画栏内用来写题号,大题号一律用大写数字“一、二、三”等
表示,小题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作业开头时,必须在第一行正中写明第几课及课题。第一课时的作业在课
题
后写上
(一)
,
第二课时,
就不必写课题,
在上次作业后空一行后,
写上
p>
“
(二)
”
每道题
目要写清题号及题目要求,
题号写在左竖栏方格内,
每道题之间
空开一行。
4.
中高年级抄写词语、
组词时,一般每行写四个;造句每做一个空一行;填
空做完一题空一行。
5.
每次作业完毕,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空出一行打
上等第格。
6.
如学生作业错误,教
师应在等第格下一行的左边写上“订正”,学生另起
一行按题号订正。教师批改后应再空
一行做下一次作业。
7.
学生作业时
,教师要注意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正确,字迹的端正,
字的间架结构的合理。
p>
三、作业批改要求
(一)课堂作业
1.
教师批改作业必须认真负责,做到及时、准确、特别是字迹要写得工整,
让教师
的书写成为学生的榜样。
2.
教师一
律用红笔批改,不得用蓝笔或铅笔。批改的符号要清楚明白,“×”
表示错误,“√”表
示正确。批改符号不得超过两格,杜绝出现漏批或者不批。
3
.
批改作业统一采用等第制。优秀、良好、及格。各年级尽可能采用无劣等
评价,即使错误较多,等他订正后视情况再给予良好、及格等。
4.
有时可适当写上评语以鼓励学生,写在分数格的下一行,例如:“作业
认
真”、“有进步”、“进步了,希望继续努力”。有时可根据错误情况,在错题
旁写上带有启发性的提示,帮助学生订正错误。例如:“想想看,错在哪里?”
5.
凡作业连续几题错答,也应逐个打“
X
”或指导学生重做后再批阅,不可
用一个大“<
/p>
X
”连批几题。低年级的作业重在写字,对于学生的生字和词语,
要
逐个仔细批改。
6.
作业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必须指导订正,并及时批改。
(二)作文
1.
保证篇数。一、二年级写话训练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不作统一规定,但要
重视说话训
练,逐步过渡到写话。三~六年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7
篇。
p>
2.
作文第一页是目录,写每一次作文题
目及所得等第。凡作文,全批全改,
每学期只能有一篇互批
(教
师要负责打出等第)
,
一篇略批
(要改
出错别字病句,
有总评);其他的教师批改。批改要理清层次,改通句子,划出错别字,
用正规
修改符号;
每篇文章要根据内容有
2
~
3
处眉批,
有针对性的总评,
语言要流畅,
富有亲切感,反对语言粗暴
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公式化,突出指导和鼓励;批
阅后用等第记分,做到科学评分,符
合学生实际,等第格画在文末另起一行,长
三格,宽两小格夹一大格。学生的下一次作文
另起一页。
3.
每篇作文批阅后在总
批下写上批改日期,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四、其他作业要求
(一)家庭作业要求
1
、低年级:平时不布置书面作业,以阅读作业为主,周末一张
16
开的《周
周练》,作业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2
、
中年级:
平时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
20
分钟,
建议课外阅读至少
30
分钟,
周末一张
8
开的《周周练》
。
高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
30<
/p>
分钟
,
建议课外阅读至少
30
分钟,
周末一张
8
p>
开的《周周练》。
3
、课堂作业要有紧扣课文的拓展练习。
(二)周记要求
引导学生即时性记
录身边的人、事、物,关注生活中的你、我、他,以生为
本,以真为本。教师不强制,不
硬性,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去拾颉生活之浪花,
去书人生之顿悟,并且要容忍孩子个性化
的语言,甚至一些土语、俗语,只要孩
子愿意写,坚持写就够了。每周一篇,鼓励学生多
写,可以与课文中的小练笔结
合起来。教师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读学生的日记,圈画出学
生的错字别字病句,
进行适当修改即可。
(三)
《补充习题》可以作为课堂作
业,也可以作业家庭作业来完成,要
全做全批,要画分数格。
(四)《练习与测试》按交管中心
2013
年
11
月第一期《教研周刊》上的
要求执行。
五、批改进度
1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习字册等随教学进度进行,不允许超前或滞后
。
2
、作文一周内改好。
3
、课作当日改好,最迟不超过次日。
常用符号如下:
类别
错字
别字
订正
佳词好句
前后调整
增添词句
删改词句
符号
○
○
∏
波浪线
说明
“○”标在错字上
学生订正正确后封口
用长城符号调换符号
起段
隔段
□
□
∥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预习”
是指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
预习是课堂的
“前奏曲”
,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课
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
径。
著名教育家叶
圣陶先生曾说:
“学生通过预习,
自己阅读课文,
动了天君
(指
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
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
有独创成功的快感;
或
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
就作比量短长的
思索;
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
困惑而没法解决,
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
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
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
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p>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
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
对一个新的认
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
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
在预习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
地会遇到
一些新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
分析和吸收。
p>
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
/p>
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预习在小学低年级是自学的尝试和演习。
二、明确预习任务:
低年级指的是一
二年级,
由于他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在拼音和生字的训练上,
所以
预习也是围绕这些方面。
(一)认字
。先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在借助拼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
不理解的生字、词,
最后要拼读圈出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
忆字形的方法。
低年级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
写字,
学生预习时借助拼音及平
时
学到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
为课堂上的识字写字做好准备,<
/p>
也为刚好地理解课文
做好铺垫,
教师也可
以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把不认识或者难记的生字圈出来,
多读
几遍
,也可以教会他们通过查字典组词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字义。
(二)读通顺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p>
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所以读通句子对学生理解课文尤
为重要。
读通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才能在脑中留下一些印象,
老师讲到哪儿,
学生
能很快让自己的思维随老师指导迅速到位。
(三)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以上这些步骤是规定的程序,每一节课开始之前都要进行。根
据一年级学
生的特点,
教师应把课文后面的生字连同拼音音节在
黑板上板书。
在板书的时候,
要求学生预读课文一到两遍;
p>
等板书完了,
再要求学生集体拼读生字,
并
简要的
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方法。
三,提出预习要求:
(一)识字:
1,
< br>一类字:(
1
)拼读:读准字音,就要将需学习的生字多
拼读几遍,突破难度
的翘舌音,前鼻音等。(
2
)识记字形,每个组词
2
个,写在生字条下方。
二类字:给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找
4
个成语朋友,写在课文田
字格下方;圈出难写的字,
观察范字,说说书写方法。
2
、读文
:熟读课文三遍以上,家长或学习伙伴签字,在课题边上;生字条注音;
用阿拉伯数字标
出自然段序号,
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
其实在小学生标画
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
为今后的习作的做好铺垫。
3
、会意: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能提出疑问(打上问号,或写下问句)、划出
佳
句。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适用于大多数的孩子,
有些能力较强一些的孩子,
也可以结合
文中的插图练习
说话,也有助于学习新课。
四、检查、评价
学生要巩固预习的效
果、
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还需要老师进行检查。
并且
每次检查后,都要进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对于预习完成的好的学生
,可奖
励小红花或一粒糖果。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预习中来,
在孩子课本上进行预习后的批语。
p>
当然家长的批语也要郑重,
如不能只是签上
“已
预习”
就完了,
最好能批上像
p>
“读得通顺”
、
“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
/p>
之类的话,
对孩子当时预习情况进行及时鼓励,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低年级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反思
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
刚开始学生还能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行预习,
但
日子一长,
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
< br>学生的敷衍主要表现为,
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
动笔标小节
圈生字,
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
只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
标记,
这样,
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
预习做得不到位,
是学生惰性,
还是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
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并与学生进行
交
流,
我感到教师这方面的原因还是主要的。
< br>归纳一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检查的方法
不科学,不能体现出预习的作用。预习的要求,老师布置得很
明确,
但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
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预习对学习新课文有多大的
帮助,学生因此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
反思自己
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中,
揭示课题之后,
往往把学生看作了对课文毫无
了解的人,
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
题:
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猜猜课文会是
怎样的一个故事
?赶快打开书本读一读。
其实学生已经预习了,
他们对课文已是
有所了解了,这些问题提得不适时,是多余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
的想法:
不预习也没关系,
反正老师上新课时还
会让我们读课文的。
而那些已经
认真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更加失
去了学习兴趣,没有新的内容可学,就草草地、
不动脑筋地再读一遍课文。
其次,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
但课文要求学习的有
些生字,
对学生来讲可能已经不是新的、
陌生的字。
他们在其他途径中已经认识,
或者已经能写这些字
了,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不分仲伯,十个要掌握的生字,
每个读三遍,每个写一排,没
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懂的也教,不懂的倒
可能没多花时间教,
< br>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从而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
做到全身心地投入,
因为他们知道,
老师上课还要把这些生字
反复读,
反复记的,
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
问才会有思
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改变,从教师开始。
六、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
学生已
对课文预习了,
教师应该明确,
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
起点,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
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
而是让学
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
找出有关小
节进行朗读,
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
只动嘴的现象。
这
样也能促进
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
1
、这类字虽然是生字,但以前出现的频率就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
记,只要熟字换个偏旁就行,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
2
、
这类字也是熟字换偏旁,
但是容易混淆,
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
3,
这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
字方法学生跳一跳
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
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
主性就
会提高。
综上所述,如此反复
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从而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
< br>思维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
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
养
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历时最长,课时最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br>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
形成阅
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情
感体验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
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一)珍视感悟,注重熏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
学生钻研文本,
p>
要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 br>有所感悟和思
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遍,享受审美乐趣。
< br>
(二)以读为本,教给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读,通过读发展语言,发展感受、理解、欣赏、评
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和审美能力,文化
理解力。所以,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
强对阅
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
略读和浏览。
诗文教学还应要求学
生诵读,以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关于阅读方法,第一学段提出“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第三学段
则鼓励学生逐步就课文的表达顺序、思想感情
、表达方法做深入的探讨。当然,
关于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知识,应在理解语句的过程
中随文学习。
(三)培养语感,强调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大量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强化语言实践,厚积薄
发,促进其言语经验、知识向能力转化,形成良好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借助多
种形式的读、思考、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对语文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
的应对
能力。同时,积累显得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自觉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格言警句及优秀
诗
文。
(四)重视习惯,着眼长远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课程标准把它
具化为独立
阅读的习惯、借助字典词典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探究和质疑的习惯
、
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心得的习惯、
积累背诵精彩内容的习惯、<
/p>
读书看报的习惯、
爱
护图书的习惯等。<
/p>
这些习惯,
对于学生长远发展,
开成良好
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
意义。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1.
对话教学理念
<
/p>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书编者、
文
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与
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
活动,使学生与文本、学
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主构建
,教师与学生的
对话应该成为一种引导、启发、点拨和分享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p>
2.
情感体验理念
p>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指它的思想熏陶作用和独特情感体验的特点。
小学语
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语言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我们在阅读教学
中,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情感,欣赏
课文优美的语言形式,提高认识美、理
解美的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要避免两种偏差:<
/p>
一种是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
位,
< br>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表达,
结果学生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不做合理
的引导。一种是架空教材,无视作者和编者的意图。
< br>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教材编排意图,贯彻教材意图,
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
丰富的、正
确的情感体验。
(二)实现阅读教学重心的转移
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课文内容的解读上,而应聚焦语言,强化实践,注
重运用,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重心转移。阅读教学中要瞄准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这个方向,
引导学生由言得意、
由意悟言,
从而提高语感和语言文字运
用能力。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叙事性文章:理思路,了解事件梗概;抓关键,
领悟文本内涵;说感受,升
华阅读情感;悟写法,提升表达能力。
说明性文章:抓要点,理解内容;明方法,
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析语言,
体会说明文语方简洁、平实、准确又通俗易懂的特点。<
/p>
诗歌:引导揣摩,领略
语言美;启发想象,体会意境美;加强诵读,鉴赏声
韵美。
寓言:依托故事,感受形象;深入理解,读懂寓意。
2.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文的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教学中应采取不
同的教学策略,有的以朗
读为主,有的以交流讨论为主,有的以角色表演体会,有的以仿
说仿写为手段,
有的以积累诵读为方。
3.
根据教者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
1
)依据气质选择
我
们常常艳羡名师的风采,却又模仿不来,这往往与自己的风格有关。不同
的人,气质类型
不同,或情思激荡,或严谨朴实、或风趣幽默、或睿智深刻,或
典雅含蓄,或自然大气,
不能说哪一种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特征,在教学中
应该扬长补短。
< br>
(
2
)依据才情学识选择
不同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智力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些
不同会使他们实施阅读教学的理念、
目标、
方法、
途径也表现出与众不同之处。
只要善于将自己才情
学训诸方面之长与教学原理紧密结合、
与学情自然融合,
阅
p>
读教学必能既独树一帜,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4.
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别,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词、句、段、篇,语文知识,课外阅读,教学类别
不同,方法也不同。
句
子的教学:
可采取联系下下文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从字词入手突破、
反复诵读等方法。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贯彻“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
原则,从语文运用的实际
需要出发,
从所遇具体语言实例出发,
进行精心的指导和点拨,
可设计相应的练
习,引导学生尝试运用。
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
良好的读
书。广开阅读渠道,课内外结合,指导读书方法,组织交流活动。
三、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小学阅读教学一般大体上可以分为“初读感知-精
读感悟-总结巩固”三个
阶段。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精心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2.
巧妙处理,落实字词目标,扫清阅读障碍
3.
想方设法,抓牢抓实初读,整体感知文本
4.
指导质疑问难,引发探究欲望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问题导读,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获得阅读感
受。
灵活采
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评价,教师点拨,拓展思
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加强语感培养,
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设计适
当地练习,
落实语言能力训
练。
(三)总结巩固,拓展升华
在这一部分,
教师往往不是简单地总结,
也可以拓展阅读材料,
启发学生继
续探究,把学生的阅读活动
引向课外或者下一节课的学习。
注重语言实践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指出:“口语交
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
/p>
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怎
样提高学生的倾听、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达到与人文明和谐交流
呢
?
笔者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
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谈谈自己对口语交际的一些认识及教
学建议。
什么是“口语交际”呢
?
笔者认为,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
的交际
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这样三个要素:
一是交
际主体,是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
变换的
;
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
,简称话语
;
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
的前言后语、
交际的时间、
地点、
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
自然环境等,
简称为语境。<
/p>
我们只有抓住这三要素多做文章,
才能加强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p>
才
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
一、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
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为此,我们要
做到:
1.
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
角色指的是交际主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所显示的临时身份。
发挥其作用,
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生活的角色。
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视:
①角色地位的转
换。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听
< br>众、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②创设角色表
演
的机会。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让他们表演,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又能很快
促使他们进
入交际情境。如“语文园地二”中的《我该怎么办》,就可以让学生
在小组内、全班内几
位同学协作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同学、要好的小伙伴等角
色,表演出主意、劝说爸爸妈
妈的过程
;
教师也可以参与角色的扮演之中,加强
示范、指导的作用。
2.
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
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
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
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
其中,
在动态的交
际中反复训练、
体会
、
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如
“语文园地
七”
中
《该怎么做》
,
可以分组协作,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
?
”教师参
与学生的讨论之中,
形成生生互动、<
/p>
师生互动的局面,
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
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
;
还可将评议出来
的好做法向家长汇
报,让家长能体谅自己的诚实做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展现语境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
提出:
“
(
口语交际
)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
”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采用
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
知识。”因为生动
、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
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
达欲望。
1.
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永远的话题,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
现多彩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
“不吐不
快”。如“语文园地一”中《春天在哪里》,在学生充分地找春天、画春天的基
< br>础上,让他们将看到的春天、听到的春天说出来,画出来,甚至把以书籍、报刊
杂
志、上网收集的资料与画面展示出来,感受春天的美丽。
2.
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借助音像、图片、表演、课件等手段,或教师极富感染的语言调动,创造特
定的情境,
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
能促使言
之有物、
言之有
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二年级“语文园地
三”中《我们身边的垃圾》,可
以通过音像或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
、
去向等展现出来,
让
学生交流各自的
发现、
想法。
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
画出来,
或制成模型,
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3.
课外延伸,体验生活
课内情境教学有时可能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
而课外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
交际空间,
适时地将课内向课外延伸,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语文园地六”
中《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在课内交流活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方
案竞
争的方式,将竞争评选的最佳方案在班级庆祝“六一”儿童节时予以实施,
就可以使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这样课内外
紧密联系,创设了更多口语交际的机会。
三、突现话语的审美性
交际中的话语
主要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以达意为主,但并不妨碍人们在
表达中追求话语的美感,<
/p>
使之符合审美要求。
同时,
具有美感的话
语还可以以其
感染力增强达意的效果。话语的美感主要表现在语音、文字、内容等方面。
《标
准》强调:“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p>
1.
讲究文明礼貌
< br>这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能与人文明和谐交流,对于一、二年级主要达到:“能
认真听
别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如“语文园地五”
中《猜谜游戏》
,学生各自准备谜语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参与、组
织猜谜语活动,教师引导
学生猜谜语时要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
2.
训练话语技能
< br>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生有时“说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
是缺少
词汇、语序不清、无从说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示范、点拨
的作用。如“语
文园地四”中《续讲故事》,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续讲这一故事。
在学生续讲故事中,教师
适时点拨,让学生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具体情节,规
范其语言,使学生续讲的故事像模
像样。
3.
重视学生评价
< br>教师应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
让他们参与口语评价之中,
从而获得知识,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对他们的评价不求全责
备,
主要从语言是否清楚明白,
是否
讲
究文明礼貌,
交际的习惯是否正确等。
既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评
价,
又可以在
全班共同评价。
如
“语文园地八”
中
《未来的桥》
,
对学生各自设计的未来的桥,
先在小组内交流、展
示、评议,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评议。评议中不仅评议设计
的桥,也要评议设计的说明等
,还可以通过质疑完善说明。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
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
交际,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真正的
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