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女性故事-爱一个人好难简谱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
学内容为依据,
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
上编写的。编者一方
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
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
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
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
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
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
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
间与几何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与
实践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
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
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
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
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
,
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
、会用比例尺,能利用
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
、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
、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
做出正确的判
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p>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
、
p>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
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
p>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
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
.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
知识的
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
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
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
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
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
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2
.
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
力。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
础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认识正
比例关系的图像,而且要求学生“能利用方格纸等
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
小。
”与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
几方面的改进。
(
1
)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
(
2
)“比例的应用”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同时
将比例尺的教学
移到这里,使得“比例的应用”由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
决问题
三部分组成,丰富了教学内容。
(
3
)注意
渗透函数思想。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便于
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
;
在实例的基础上,
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用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都可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
的量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对函数思想获得初步的了解。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
自主探索,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改进:
(
1
)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
(
2
)
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深了学生对圆柱
特征的认识,锻炼
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
p>
3
)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
4
)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
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
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
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册
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
排了“整理和复习”,
把小学阶段所
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
复习,
使学生对所学
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
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更
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册教材对“整理与复习”的编排有以下几点改进:
(
1
)
依据
《标准》
划分为
< br>
“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
合与
实践应用”四个领域。也相应安排了四节的内容。
p>
(
2
)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
间。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
习。使教材摆脱了知识点
罗列,概念、法则汇编的局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梳理知识的线索
,留给学生参与
知识的整理的空间。
(
3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
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材在尽可能通过问题情境,着力引导学
生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相
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
特别是在实际问
题情境中的应用,从而学以致用。
(
4
)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
习题,促进学生综
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总体
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
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
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6
.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 br>(
1
)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
2
)注意反映数
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
的体验,增进学
好数学的信心。
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就每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单元
负数
一、教学内容
1
.负数的初步认识。
2
.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
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
数学
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
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
1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3
)通
(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
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
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
的初步构建。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
例
1
例
2
例
3
例
4
内容
引出负数的必要性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认识数轴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运用大量实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
量”,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
2
、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小学生由于仍处
于具体形
象的思维水平,在首次接触新的数学符号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
质,从而产生一些不
正确的认识。
3
、把握好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
建
立负数的概念。这里正数、负数、数轴都只是描述性定义。小学段的负数大小
比较不能抽
象比较,需借助数轴进行。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一、教学内容
1
.圆柱
2
.圆锥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
圆锥的
底面和高。
2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
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
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
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通过观
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之间的联系,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p>
1
.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
.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
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
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
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如下:
例
1
圆柱的认识
例
2
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圆
圆柱的表面积
柱
例
4
例
5
圆柱的体积
例
6
圆锥的认识
圆
锥
圆锥的体积
例
3
五、教学建议
1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
能力。
2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
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
、
生活中的圆柱圆锥与纯数学上的圆柱圆锥。
生活
中的圆柱圆锥有杂质、
细节
上欠严谨。纯数学上的圆柱圆锥剔除
了所有杂质、标准的几何形体。教学上注意
把握主要特征,不要在细节上作过多的纠缠。
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例
1
例
2
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
3
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