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销售部工作总结-北京物资学院是几本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年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线段图直观。例
1
画出表示东山村原计划造林面积和实际造林面积的线段图,还在图上<
/p>
标出了表示实际比原计划多的那一段,帮助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
让学生体会这是把原计划造林面积作为单位“1”,
实际多造林
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面积相
比。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需要分两步解答。
思路与解法多样。例题用两种方法求得实际
造林比原计划多
25%
,“兔”的思路是:实
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
4
公顷占原计划造林面积的
25%
,他先算了
4
公顷;“鸟”的思路是:
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
125%
p>
,比原计划多
25%
,他先算了
125%
。教材希望这些解法都是学
生在线段图的
帮助下想到的,在交流时鼓励思路与方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解法。
类推并比较。“试一试”解决的问题与例
1
貌似相同、
实质不同。所谓貌似相同,因为
两个问题都是实际造林面积和原计划造林面积的关系,学
生往往会从实际比原计划多
25%
得
出
原计划比实际少
25%
这个错误结论。其实,这两个问题有质的
区别,首先是数量关系不同,
作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其次是两个
问题的结果不同:实际比原计划多
25%
、原计划比实际少
p>
20%
。为此教材里有比较两题的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原因的安排。
设计题组,加强概念。解答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是应用百分数
意义进行推理的过程,每
一个求百分率的问题都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p>
各个百分率都有特定的具体含义。
练习一里编排一些题组,旨在进一
步加强百分数的概念。如第
4
题分别把会游泳人数或不会
游泳人数与全班人相比,得到的两个百分数是不同的。第
5
题里既有相同条件求不同的百分
率,也有不同条件求相同的百分率,从中体
会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的不同。第
7
题里虽然三
个百分率的计算思路一致,由于利用的条件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
六年级
科目
数
学
教师
徐万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
级
六年级
科
目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纳税
和收入利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
2
教学纳税的
问题,例
3
教学利息的问题,它们的解题思路与数量关系有相似的地方,适宜编排在一起教
< br>学。收获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在教学利息的问题前先教学纳税问题,是合理的安排。另外,
税率和利率都是国家的有关部门规定的,
普通公民不需要计算税率和利率,只要
根据规定的
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缴纳多少税、能收入多少息。所以,这两道例题和练习二里
只涉及求一个
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 br>创造迁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纳税问题。例
2
求
p>
60
万元的
5%
是
多少万元,从
5%
的
概念出发,利用<
/p>
5%
与意义上的共同点,让学生在
60<
/p>
万元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懂得求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计算。计算
60×5%转化成
60×
0
.05
,再次体会两者的数量关系
是一致的,用乘法求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是多少是合理的。把
60×5%转化成
60×0.05
是计算
百分数乘法的常用策略,
当一个
数乘分数的计算比较麻烦时,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的优越
就显现了。
< br>
例
2
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
/p>
“试一试”和练习中还要计算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
增值税、
p>
个人所得税等,都是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税率虽然不同,计算应纳税额的原理与方法是致<
/p>
的。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关于纳税的问题,实现例题到练习题的迁移。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p>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p>
年
级
六年级
科
目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以百分数乘法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
4
已知
《趣味数学》
打八折是
12
元,
求书的原价是多少。
教材先告诉学生八折是
80%
,
还在底注里介绍什么是打折扣,以及折扣的含义,指出几折就是十分之
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十。
然后让学生思考原价和实际售价的关系
,
联系打折扣的含义,
得到数量关系“原价×80%
=实际售价”。在这个关系式里,已知实际售价、求原价,如果设原价为
x
元,就能列方程
解决问题。
用不同方法检验,沟通百分数问题的联系。检验实际问题的答案,一般不采用代入原方
程的方法,因为把
x
的值代入原方程只能检验解方
程,不能检验列方程。教材鼓励学生联系
折扣的含义,用多种方法检验。“兔”检验实际
售价
12
元是不是原价
15
元的
80%
,“鸟”
检验
原价
15
元的书打八折后的实际售价是不是
12
元。例题及两种检验,都在原价、现价、
折扣三个数量
里已知两个,求另一个,它们是有关折扣的三类实际问题。例题的解答及其检
验,体现了
各类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进行解决各类问题的练习,灵活
应用数量关系。练习三里编排了关于折扣的各种问题,
第
1
p>
题已知原价和折扣,求打折后的售价;第
2
题已知打的折扣以及打折后的实际售价,求
打折前的原价;第
4
题根据原价和现在售价,求打的折扣。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能进一步理
< br>解折扣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灵活掌握数量关系。
解答这些
题都从折扣的具体含义分析数量关
系,首先是“原价×折扣=现价”。在这个关系式里,
如果已知原价求现价,可以列乘法算
式计算;如果已知现价求原价,列方程是常用的方法
。然后是“现价÷原价=折扣”,即现
在售价是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十,就是打了几折。
练习三的第
3
题,把已知的百分数改说成
打的折扣,启示学生求打的折扣就是求现价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十,为第
4
题作了铺垫。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
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六年级
科
目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列方程解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
例
5
把男生人数作为单位“1”,例
6
把九月份用水量作单位“1”,两道题都求单位
“1”是多少,
在例
4
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
利用线段图显示相等关系,
分散列方程的难点。
求单位“1”是多少的百分数问题一般
列方程解答,找到相等关系既是关键,又经常是
难点。例
5
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美术组的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先画表示男生人数的线段是因为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
p>
让学生在
图右边的括号里填写总人数,
体会
总人数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和,
从而找到相等关系。
例
p>
6
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九月份和十月份的用水量,先画表示九月份用
水量的线段是因为
把它看成单位“1”的量。
十月份用的水比九
月份少,
也就是“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
月份节约的用水量
=十月份用水量”,这正是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教材利用线段图直观
反映例
5
里的两个数量的相并关系,例
6
里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相等关
系。
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都形如“x±ax=b”,不仅设单位“1”的量数为
x
,还要用含有
x
的式子表
示女生人数或十月份节约用水的立方米数,这是列方程的难点。教材让学生在
例
5
的线段图上用
0.8x
表示女生人数,
看着例
6
的线段图思
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立方
米数怎样表示,能有效化解难点。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年
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六年级
科
目
《圆柱和圆锥》
例
< br>1
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
圆
锥比较陌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
。先
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
在
现实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例题在图画里呈现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
让学
生从中找出圆柱形状物体,
告诉他们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还
要回忆生活中的其他例
子,体会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是比较常见的,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
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
观察交流,分别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结构
特点。教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发现
它们的特征。圆柱的特征突出三点:从上
到下始终一样粗;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侧面是
一个曲面。圆锥的特征也突出三点;有
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在学
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现圆柱和圆锥的
几何图形,图文结合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
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
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
的基础知识。
圆柱与圆锥的高都是特定的概念,
圆柱的高是它两个底面
之间的距离,
圆锥的高是它顶
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教材在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里用虚线画出了圆柱两个底面圆心间的
线段,
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还在图形外面标注“高”,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分别
是这两条线段的长,还暗示了测量圆柱、圆锥的高的方法。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年
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六年级
科
目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
2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例
3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样安排,符合知识间的关系,突出
侧面积是认知
的重点。
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
例
2
计算圆柱形罐头侧面的商标纸
的面
积,在问题情境里,学生知道商标纸是围到圆柱侧面上的,于是产生把商标纸展开的愿
望
。教材指导“沿着接缝剪开”,接缝的长是圆柱的高,沿着接缝剪就是沿着高剪,展开是
一张长方形纸。学生在“围—剪—展—围”的活动中,体会了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指点方向,探索侧面积的算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长×宽”,怎样利用圆柱
的
底面直径和高计算侧面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材
让学
生研究这些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这样,
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得出侧面积算法是推理的结果,
在推理过
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 br>
画出表面展开图,研究表面积的算法。学生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
验,知
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例
3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创造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的氛
围,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
一个圆柱的展开图。为了能顺利地画图,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
沿高展开侧面,得到的长方
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指导学生应用圆柱侧面积知识,先画出侧
面的展开图。第二个问题
是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指导学生根据圆柱立体图形里的底面
直径,画出两个底面圆
。通过画图,看到圆柱的展开图是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圆
形)组成的,由此
得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在小组里
讨论“怎样计算
圆柱的表面积”,一要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二要根据已知的圆柱的
有关条件,说
说侧面积与底面积的算法。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
目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年
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六年级
《圆柱的体积
》
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是解决新颖问题
的常用策略,也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教学
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策略,
分三步进行。
建立“等底”“等高”概念,形成“等积”猜想
。例
4
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
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锥,图文结合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因
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后推导的,学生需要形成“等底”“等
高”概念。然后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底面积×高”计算,得到等底、等高的长
< br>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由此猜想,圆柱的体积也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形成了研
究圆柱体积算法的思路。
割、拼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圆柱的体积是否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要看它能不
能转化成相应的长方体。学生
有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
成
16
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里讲“近似”,是因为拼成的物体的“长”
是
8
段弧组成的曲线。由此想像,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
/p>
32
份、
64
份
……切开后拼成的物
体的“长”越来越接近线段,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切、
拼操作以及想像中,实
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通过推理,得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切、拼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还要
通过推理得到。教材先指导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的关系,看到两个物体的体
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再体会“底面积×高”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也算得了
圆柱的体积。由此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便于记忆和应用。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
目
数
学
教
师
徐万年
年
级
反思课题
反思内容:
六年级
《圆锥的体积》
就小学生现有的知识
,把圆锥转化成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
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
柱不同
认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估计圆锥体积是圆柱的
几分之几。
例
5
图示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从图画直观,学生
能确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教材让学生估计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估计
不要求准确,也不要求全体学生有相同的答案,说成其他分数都允许。估计要经过验证才能确
认或修正,“估计—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首先准备器材,找等底等高的圆柱、
圆锥容器各一个,教材图示了比较底面积和比较高的方法。然后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
空的圆柱容器里,看看几次正好倒满。从倒沙子实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
之一,确认或者修正原来的估计。
利用圆柱体积算圆
锥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上面实验的结论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
等高圆柱的体积×
1/3
。圆柱的体积通过“底面积×高”计算
,所以圆锥的
体积=底面积×高×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