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童年谱-高三励志名言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0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总复习知识点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常用的数量关系
---------------------------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
常用单位换算
-----------------------------
基
本
概
念
------------------------------
数和数的运算
p>
--------------------------------
< br>度量衡
---------------------------------
-----
代数初步知识
----------------
----------------
空间与图形
------
----------------------------
简单的统计
---------------------------------
1
1
2
3
3
16
17
20
24
【常用的数量关系】
1
、每份数×份数
=
总数;
p>
总数÷每份数
=
份数
;
总数÷份数
=
每份数
2
、
1
倍数×倍数
=
几倍数;
几倍数÷
1
倍数
=
倍数;
几倍数÷倍数
=1
倍数
3
、速度×时间
=
路程
;
路程÷速度
=
时间
;
p>
路程÷时间
=
速度
4
、单价×数量
=
总价;
p>
总价÷单价
=
数量
;
总价÷
数量
=
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p>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6
、加数
+
加数
=
和;
p>
和
-
一个加数
=<
/p>
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
-
减数
=
差;
p>
被减数
-
差
=
p>
减数;
差
+
减数<
/p>
=
被减数
8<
/p>
、因数×因数
=
积;
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
=
商
;
被除数÷商
=
除数;
商×除
数
=
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
正方形
(
C:
p>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
=<
/p>
边长×
4
;
C=4a
面积
=<
/p>
边长×边长;
S=a
×
a
2
、
正方体
(
V
:体积,
a
:棱长)
表面积
=
棱长×棱长×
6
;
S
表
=a<
/p>
×
a
×
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体积
=<
/p>
棱长×棱长×棱长;
V=
a
×
a
×
a
3
、
长方形
(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b
:宽
)
周长
=<
/p>
(长
+
宽)×
2
;
C=2(a+b)
面积
=
长×宽
;
S=a
×
b
4
、
长方体
(
V
:体积,
S
:面积,
a:
长,
b
:宽,
h:
高)
(
1
)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 br>宽×高)×
2
;
S=2(ab+ah+bh)
(
2<
/p>
)体积
=
长×宽×高;
< br>
V=abh
5
、
三角形
(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
=<
/p>
底×高÷
2
;
S=ah
÷
2
三角形
的高
=
面积×
2
÷底
三角形的底
=
面积×
2
÷高
6
、
平行四边形
(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
/p>
=
底×高;
S=ah
7
、
梯形
(
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高)
面
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2
;
S=(a+b)
×
h
< br>÷
2
8
、
圆形
(
S
:面积,
C
:周长,π:圆周率,
d
:直径,
r
:半径
)
(
1
p>
)周长
=
π×直径π
=2
×π×半径;
C=<
/p>
π
d=2
π
r
(
2
)面积
=
π×半径×半径;
S=
π
r2
9
、
圆柱体
(
V
:
体积,
S
:底面积,
C
:底面周长,
h
:高,
r
:底面半径
)
(
1
p>
)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br>=Ch=
π
dh=2
π
rh
(
2
)表面积<
/p>
=
侧面积
+
底面
积×
2
(
3
)体积
=
底面积×高
10
、
< br>圆锥体
(
V
:体积,
S
:底面积,
h
:高,
r
:底面半径
)
体积
=<
/p>
底面积×高÷
3
11
< br>、总数÷总份数
=
平均数
p>
12
、
和差问题的公式:
< br>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
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
应用题,简称和差问题。
(
p>
和
+
差
)
÷
2=
大数;
p>
(
和
-
差
)
÷
2=
小数
13
、
和倍问题的公
式: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我们通常叫做和倍问题。
和÷
(
倍数
-1)=
小数;
小数×倍数
=
大数(或者:和
-
小数
=
大数)
14
、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问题即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
两数。
差÷
(
倍数
-1)=
小数;
小数×倍数
=
大数(或者:小数
+
差
=
大数)
15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
=
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
=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
、
浓度问题
溶质的
重量
+
溶剂的重量
=
< br>溶液的重量;
溶液的重量×浓度
=
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
÷溶液的重量×
100%=
浓度;
溶质的
重量÷浓度
=
溶液的重量
17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
=
售出价
-
成本;
p>
利润率
=
利润÷成本×
100%
;
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
/p>
涨跌金额
=
本金×涨跌百分比;
税后利息
=
本金×利
率×时间×(
1-
利息税)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常用单位换算】
(一)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
/p>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
< br>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0
厘米;
1
厘米
=10<
/p>
毫米
(二)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p>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p>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三)体积(容积
)单位换算:
1
立方米
=1000
p>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p>
升;
1
立方厘
米
=1
毫升;
1
立方米
=
1000
升
(四)重量单位换算:
1
吨
p>
=1000
千克;
p>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
斤
(五)人民币单位换算:
1
元
=10
角;
1
角
p>
=10
分;
1
元
p>
=100
分
(六)时间单位换算:
1
世纪<
/p>
=100
年;
1
p>
年
=12
月;
<
/p>
【大月(
31
天)有:
< br>1
、
3
、
5
、
7
、
8
、
10
、
12
月】
;
【小
月(
30
天)有:
4
< br>、
6
、
9
、
11
月】
【平年:
2
月有
28
天;全年有
365
天】
;
p>
【闰年:<
/p>
2
月有
29
天;
全年有
366
天】
< br>1
日
=24
小时;
1
时
=60
分
=3600
秒;
1
分
=60
秒
;
【基
本
概
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
数
1.
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
1
)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1
,
2
,
3<
/p>
……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
0
也是自然数。
p>
1
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
1
组成。
0
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
数。
(
2
)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
-
”的数叫
做负数,
“
-
”叫做负号。
正整数(
1
、
2
、
3<
/p>
、
4
、……)
(3)
整
数
零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负整数
(
-1
、
-2
、
-3
、
-4
……)
2
、零的作用
(
1
)表示数位。读写数时,某个单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用
0
表示。
(
2
)占位作用。
< br>(
3
)作为界限。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p>
。
3
、计数单位
:一(个)
、十、百、千、万、十万
、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
、数的整除
:整数
a
除以整数
b(b
≠
0
)
p>
,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或者说
b
能整除
a
。
(
1
p>
)如果数
a
能被数
b
(
b
≠
0
)整除,
a
就叫做
b
的倍数,
b
< br>就叫做
a
的约数(或
a
的因
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
35
能被<
/p>
7
整除,所以
35
是
7
的倍数,
7
是
3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的约数。
(
2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
1
,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
10
的约数有
1
、
2
、
5
、
10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
1
,最大的约数是
10
。
(
3
)一个
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如:<
/p>
3
的倍数有:
3
、
6
、
9
、<
/p>
12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3
,没有最大的倍数。
(
4
)
个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
都能被
2
整除,
例如:
202
、
480
、
304
,<
/p>
都能被
2
整除。
。
(<
/p>
5
)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能被
5
< br>整除,例如:
5
、
30
、
405
都能被
5
p>
整除。
。
(
6
)一个
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
整除,
例如:
12
、
108
、
204
都能被
3
整除。
(
7
p>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
9
整除,这个数
就能被
9
整除。
(
8
)能被
3
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
9
整除,但是能被
9
整除的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
9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
4
(或
25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p>
4
(或
25
)整除
。
例如:
16
、
404
、
1256
都能被
4
整除,
50
、
325
、
500
p>
、
1675
都能被
25
整除。
(
10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
8<
/p>
(或
125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8
(或
125
)整除
。
例如:
1168
< br>、
4600
、
5000
、
12344
都能被
8
整除,
1125
、
13375
、
5000
都能被
p>
125
整除。
(
11<
/p>
)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
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
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
/p>
(
12
)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
100
以内的质数有:
2
、
3
、
5
、
7
、
11
、
13
、
17
、
19
、
23
、
29
、
31
、
37
、
41
、
43
、
47
、
53
、
59
、
61
、
67
、
71
、
73
、
79
、
83
、
89
、
97
。
(
13
)一
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
4<
/p>
、
6
、
8
、
9
、
12
都是合数。
(
p>
14
)
1
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
1
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
数按其约
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
1
。
(
15
)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
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
叫
做
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
15=3
×
5
,
3
和
p>
5
叫做
15
的质
因数。
(
16
)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
式表示出来,
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
:
把
28
分解质因
数
(
17
)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
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
公约数。例如:
12
的约数有
1
、
2
、
3
、
4
、
6
、
12
;
18
的约数有
1
、
2
、
3
、
6
、
9
、
p>
18
。
其中,<
/p>
1
、
2
、
3
、
6
是
12
和
1 8
的公约数,
6
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
18
)公
约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
列几种情况:
①
< br>1
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④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⑤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
1
时,
这两个合数互质,
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
互质,
就说这几
个数两两互质。
⑥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
大公约数。
⑦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
1
。
(
19
)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如:
2
的倍数有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3<
/p>
的倍数有
3
、
6
、
9
、
12<
/p>
、
15
、
18
……
其中
6
、
12
、<
/p>
18
……是
2
、
3
的公倍数,
6
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①如果较
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③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
1
p>
)把整数
1
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0
份……
得到的十分
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
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
2
)一位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
3
p>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
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
4
p>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
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
进率也是
10
。
2
、小数的分类
(
1
p>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
2
p>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
3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
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 br>(
4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
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
/p>
5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
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
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π
(
6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
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
/p>
(
7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
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p>
(
8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
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
9
p>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如:
3.1222
……
0.03333
……
(<
/p>
10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
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
节的首、
末位
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节只有
一个数字,
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例如:
3.777
……
简写作:
3.7(
•
)
;
0.5302302
……
简写作:
0.53(
•
)02(
•
)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
1
p>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
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2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
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
1
”平
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
3
p>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
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
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
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
带分数:假分数
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
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
,
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
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
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
再在
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出来,其
它数位连续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
2
p>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
p>
数位上写
0
。
3
、小数
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部分
p>
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
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
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
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
法来读。
< br>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
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
法来读
。
8<
/p>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
”来
表示。
(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
,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
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
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p>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
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
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p>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
/p>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
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
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
/p>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4
或者比
4
小,就把尾数去
掉;如果尾数
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5
或者
比
5
大,
就把尾数舍去,
并向它的前一位进
1
。
例如
:
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
1
p>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
p>
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
/p>
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
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2
)
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
,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
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
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
3
p>
)比较分数的大小
: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
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
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
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
,就在
1
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
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
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p>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2
和
p>
5
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
< br>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
2
和
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
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
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
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
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
,再把小数化
成百分数。
<
/p>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
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
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
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
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
得的商
只有公约数
1
为止,然后把所有
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p>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
数)的公约数去除,一
直除到互质
(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
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4
、成为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1
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
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 br>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
1
时,
这两个合数互
质。
(五)约分和通分
(
1
p>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
1
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
简分数为止。
(
2
p>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
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
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
就扩大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0
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7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小数点向
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0
倍……
< br>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
0
补足位。<
/p>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
2
p>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
、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
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
+
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2
、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
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
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
p>
1
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
积;
p>
一个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
0
不能做除数。
(因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
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
0
,均得不一个确定的商。
)
被除数÷除数
=
商
除数<
/p>
=
被除数÷商
被除数
=
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
个数的运算。
< br>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
的一个加
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
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
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
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
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p>
5
、乘方
: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
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
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
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
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
是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8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5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
p>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
3
、乘法
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
a
×<
/p>
b=b
×
a
。<
/p>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
(a
×
b)
×
c=a
×
(b
×
c)
。
5
、乘法
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
相加,
即
(a+b)
×
c=a
×
c+b
< br>×
c
。
6
、减法
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
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
减数的和,
差不变,
即
a-b-c=a-(b+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
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
进一。
2
、整数
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
位退一
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
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
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
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
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
果不够除,
就多看一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
商
1
,要补“
0
”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p>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
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
0
”补足。
6
、除数
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
的小数
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
,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
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
p>
0
”
)
,然后按照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p>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
/p>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
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
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
甲数除以乙数(
0
除外)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
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 br>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
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
法。
4
、有括
号的混合运算
: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
括号外面的。
< br>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9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五、应用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
1
p>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
一种基本数量关系
,
或用
一步运算解答
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
应用题。
(
< br>2
)解题步骤:
A
、
p>
审题理解题意:
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
时,不丢字不添
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
理解题意。
B
、
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
这是解
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
要求什么着手,
p>
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
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算法,进行解答
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
、检验
: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
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
复合应用题
(
1
p>
)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
,用
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
解答的应用题,通
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
2
)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
p>
3
)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
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
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
(
4
p>
)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
5
p>
)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
6
p>
)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
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p>
(7)
解答加法应用题:
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
求比
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
p>
8
)解答减法应用题:
a.
求剩
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
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
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
甲数少多少。
< br>
c.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
,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9
)解答乘法应用题:
a
求相同
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
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
是多少
。
<
/p>
(
10
)解答除法应用题:
a.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
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p>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
,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
倍。
d.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
个数的应用题。
(
11
)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
单价×数量;
路程
=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工效
;
总产量
=
单
产量×数量
3
、典型应用题
: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
题规律的复合
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
1
p>
)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
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
=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
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
p>
=
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
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
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
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
差之和的
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
(大数-小数)÷
2=
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
=<
/p>
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
/p>
=
最小数应得数。
例: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
乙地开往甲地。求
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
此题
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
,则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
2
”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
汽车从乙地到
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
2
)
p>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
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和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求出单一量之后,
解题采用乘法
还是除法,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和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
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两次归一
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 br>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
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
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
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
(单一量)
,
然后以它为标准,
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
< br>单一量×份数
=
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
÷单一量
=
份数(反归一)
例
:
一个织布工人,
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
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693
0
÷(
477 4
÷
< br>31
)
=45
(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
3
)归总
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
量的个数
)
,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
特点:两种相
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
反比例算法
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
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
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
实际
4
天修完,
每天修了多少米?
800
×
6
÷
4=1200
(米)
分析:
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
做“归总问
题”
。不同之处是
“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
是先求出
总量,再求单一量。
(
p>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
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
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
小数的和)
,然后再求另一个
数。
解题规律:
(和+差)÷
2 =
大数
大数-差
=
小数
(和-差)÷
2=
< br>小数
和-小数
=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
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
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
,乙班在调出
46
人
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
,甲班为
9 4
-
87=7
(人)
(
p>
5
)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 br>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
找准标准数(即
1
倍数)
一般说来,题中说是
< br>“谁”的几倍
,把谁就确定为标
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
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
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
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
和÷(倍数
+
1
)
=
标准数
p>
标准数×倍数
=
另一个数
< br>
例
:
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
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
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
汽车各有多少
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
115-7
)÷(
5+1
)
=18
(辆)
,
18
×
5+7=97
(辆)
(
p>
6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
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
1
)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
=
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
所
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
度是乙绳的
3
倍,实际比乙
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
列式:
(
63-29
)÷(
3-1
)
=17
(米)…
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
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
剪去的长度。
(
7
)行程
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
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
间的
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
=
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
=
速度和×时间
<
/p>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
=
路程
÷
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
:路程
=
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
这是速度差。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16-9
)
=4
(小时)
(
8
p>
)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
=<
/p>
船速+水速
逆速
=
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
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
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
所以
流水问题当
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
=
(顺水速度
+
逆流速度)÷
2
< br>流水速度
=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2
路程
=
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
=
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p>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
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
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此
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
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
已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