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海洋 知识点
日什么月什么成语-生活感言
物理海洋
知识点
1
海洋海域尺度,
其宽度远大于其深度,
海洋深度一般是水平宽度
的千分之一左右,
亦即海
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约为
10
-3
。
2
水色是海洋、湖泊、河流中的水在现场所呈现的颜色,即太
阳光经水体吸收、散射后,可
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监测到的散射光的颜色。
影响海洋水色的三要素为总悬浮物、
叶绿素和
黄色物
质。
3
透明度,
即海水透光的程度。
将一个直径
30
cm
的白色圆盘
(透明度盘)
垂直沉入海水中,
直到刚刚看不见为止。这一深度叫海水的透明度。
< br>
4
光进入海水在其中传播时,大部分波段的光都会
被吸收而衰减,且海水对光的吸收
有选择性,与光的波长有关。在纯净的海洋中,海水对波长在
480 nm
±
30
nm
波段的蓝绿
光吸收系数最小,
此波段的蓝绿光在海水中衰减最小,穿透能力最强,所以海洋有
“
蓝色
窗口
”
之称。
也因此,
在利用可见光进行海洋探测时一般选用蓝绿
波段。
海水混浊度增加,
“
窗
口
”
会向长波方向转移。
5
海水的比热容是
1
kg
海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海水比热容较大,是空气的
4
倍。由于海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
1
m
3
海水温度变化
1
℃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能
使大约
3
100 m
3
大气产生
1
℃的变化。因此,海水温度较气温变化缓慢、滞后,水温日变
化幅度远小
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
6
中国近
海表层海水温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同纬度沿岸表层水温低于外海;夏季南北
温差小,同纬度沿岸表层水温高于外海。
月平均最高值在
8
~
9
月,
最低值在
2
~
3
月,
比气
温的变化一般滞后
1
~
2
个月。
7
在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度在
20 m
左右深度达到极大值,称之为次表层暖水,该
水团的形成机制是太阳辐射加热
和海冰覆盖共同作用的结果。
8
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
绝热上升到海面
[
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1.013
³
10
5
Pa
)
]
时,由于压力减小,
海水微团体积会增大,海水
对外做功消耗能量会导致温度降低。此时海
水微团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
9
在大洋某一深度,
存在一个铅直方向温度梯度较大的水层,
称为大洋主温跃层。
其常年存
在,
与季节性跃层相比,
< br>也称之为永久跃层。
该跃层在低纬度海域沿纬向从西向东深度逐渐
变浅。其深度沿经向呈
W
形变化,热带
200
~
300 m
,随纬度升高逐渐
加深,副热带海区最
深,一般可达
800 m
左右。其后深度逐渐变浅,到亚极地海域跃升至海面形成海洋极锋。
10
中国四大海区内,海洋环境各种参数的跃层种类较多。其
中以温跃层最具代表性,既有
季节性跃层,
也有常年性跃层。<
/p>
季节性温跃层主要发生在黄渤海海区和东海北部,
南海海区
季节性温跃层不显著。
11
黄海冷水团是指在夏季存在于黄海中部洼地温跃层至海底的低温水团。夏半年,上层水
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
6
℃~
12
℃)高盐(
31.6
~
33.0
)特性,因而
形成冷水团。黄海冷水团的形
成、发展和消亡是与温跃层的演变同步进行的。春季
5
月,随
着温跃层的出现,黄海冷水团亦开始形成。至春末的
6
月,随着温跃层的发展,冷水团则完
全成型。
7
~
8
月为温跃层的强盛期,亦是冷水
团的鼎盛时期。从
9
月开始,温跃层上界深
< br>度明显加深,强度减弱,冷水团亦处于衰消期。至
12
月,温跃层和冷水团几乎同时消失。
12
海水盐度是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
的固体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之
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无机盐总克数表示。世界大
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5
。盐度、
温度
和压力,是研究海水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基本参数。
表层海水盐度是指位于海面以下
0.5
m
处海水的盐度。
世界各大洋表层
海水盐度主要与蒸发和降水有关,与蒸发和降水之差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等盐度线基本
呈东西走向,
即相同纬度盐度差异较小。
经向呈双峰型分布,<
/p>
即副热带海区盐
度最高,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区盐度相对较低。随着
深度的增加,不同纬度间盐度差异减
小。深层海水的盐度主要
受海洋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受蒸发、降水、结冰、
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
,海水盐度分布不均匀,最高和最低值均出现在边缘海。
四大洋海水平均盐度,大西洋的最高,约为
34.90
;印度洋的次之,约为
34.76
;太平洋的
约为
34.62
;北冰洋的约为
32.0
,是四大洋中盐度最低的大洋。各个海区含盐量悬殊也很
大。对于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
平均而言,北大西洋的最高(
35.5
),南大西洋、南太平洋
的次之(
35.2
),北太平洋的较低
(
34.2
),而北冰洋表层海水的盐度是四大洋中盐度最低<
/p>
的。
赤道地区降水丰富。除南太平洋
秘鲁寒流北部的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
mm
左右外,大部
分海区年降水量在
2 000 mm
左右,特别是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太平洋海区,大部分年降
水量在
3 000
mm
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
1 050 mm
< br>左右。因赤道地区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
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低于世界大洋平
均盐度。
13
决定海水密度的主
要因素是海水温度和盐度。盐度低、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小,盐度高、
温度低的海水密度大
。
海洋水温对海水密度一般起决定性作用。
大洋表层温度从赤道
向两极
递减,因此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浮力作用,
密度小的海水位于在密度大
的海水上面,使海水呈层分布。沿垂直方向海水密度
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
14
海洋热液喷口环境以高温、
硫化氢含量高、
含氧量低和
pH
低为主要特征,
并且这些参数
有较大变化。
15
根据海冰密集度和船舶通航情况可将海冰分为散冰、稀疏冰、密集冰和密闭冰等。描述
海冰的参数有冰速、冰内压强、冰温、海冰盐度、海冰密度、海冰密集度和冰厚。
<
/p>
冰厚是指海冰的厚度。依据海冰厚度的不同可以将海冰分为厚冰和薄冰,其中厚度超过
p>
30
cm
的冰称为厚冰。
海冰力学主要研究海冰的抗压强度,影响海冰抗压强度的因素有海冰的盐度、温度和冰龄。
新冰抗压强度大,低盐度海冰的抗压强度大,温度越低抗压强度就越大。
海冰的力主要有
4
种:推力、胀压力、冲击力和上拔力。
< br>影响海冰上表面热平衡的通量包括净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16
浮冰又称流冰,是所有自由漂浮于海面、能随风和
海流漂移的冰的总称。海面上的浮冰
并不是一时能够形成的,
按照它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油脂冰、
初生冰、
冰皮、
尼罗冰、
莲叶冰、
灰冰、<
/p>
灰白冰,
以及白冰、
一年冰、
多年冰几个阶段。
浮冰的流速单位是米每秒,
记为
m/s
;
浮冰的流向以地理方位北为
参考,指浮冰流去的方向。
17
海洋锋是指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它们可用温度、盐度、
密
度、速度、颜色、叶绿素等要素的水平梯度,或它们的更高阶微商来描述。在锋带附近各
种参数的梯度明显增大,具有强烈的水平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因而是不稳定的。
18
潮汐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海水在天体(主要
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
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习惯上把海
面的升降称为潮汐,
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周期性流动称为
潮流。
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
与地球和天体之间距离的立
方成反比。
虽然太阳
质量远大于月球,但因为月球距地球比距太
阳近得多,月球引潮力约为太阳引潮力的
2.17
倍。其他天
体引潮力远远小于月球和太阳引潮力。所以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与月球有关。
p>
阴历每个月月初(朔)和中旬(望)附近,即月相为新月、满月时,月球、太阳和地球在一<
/p>
条直线上,
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方向相同,所引起的潮汐椭球,其
长轴方向一致,
因此潮高
相互叠加,
潮
差出现极大值,称为天文大潮或朔望潮。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
即月相为
上、下弦月时,地球、月球、太阳形成直角,月球和太阳引潮力方向接近正交,几乎没有叠
加效应,故潮差达极小值,称为小潮或方照潮。实际上,在较多地方,大潮发生的时间稍有
延后现象,因此,大潮发生的时间是在满月和新月之后一天或两天。
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
相邻两次面对太阳的时间间隔称为天
或日,
采用平太阳日
(
24
h
)
为一天的时间间隔。
相邻两次面对月球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太阴日,
时间间隔比太阳日长,
< br>约
为
24
小时
50
分。
< br>在一个太阴日内,
发生
1
次高潮和
1
次低潮的称为全日潮或日潮,
发生
2
次高潮和
2
次低潮的称为半日潮。若半日潮中
2
次高潮潮高相差很小,称之为正规半日潮,
若
2
次高潮潮位相差较大,称之为不正规半日潮。
某海区潮汐类型,通常根据
1
个朔望月内潮汐发生情况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
3
类。
根据
1
个朔望月的潮汐特征,若大多数日子每天均发生
2
次高潮
2
次低潮的为半日潮海区;
若多数日子每天发生
1
次高潮
1
次低潮的为全日潮海区;若有些日期发生的是
1
次高潮
1
次低潮,其他日期是
2
次高潮
2
次低潮,则为混合潮海区。
中国
最早开始潮汐观测的有塘沽(
1895
)、青岛(
1898
)、厦门(
1905
)等地。
在港口工程规划
设计中,必须调查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特征,以此为依据确定港口高、
低水位等相关参数,作为工程设计标高的参考依据。
19
来自太平洋的潮波系统主导了中国大部分海域的潮汐运动
。在渤海,大部分海域属于不
正规半日潮海区,
只有秦皇岛和黄
河口附近为正规全日潮,
其附近外围环状区域为不正规全
日潮;
黄海大部分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海区;而南海大部分海域为不正规日潮海区。
20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作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
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
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也就是潮汐涨落所形成的水位差,叫
潮差。
根据平衡潮理论,由月球引起的潮高最高为
36
cm
,最低为
-18
cm
,最大潮差为
54
cm
;
由太阳引起的潮高最高为
16
cm
,最低为
-8
cm
,最大潮差为
24
cm
。两者叠加,理论最大
潮差为
78 cm
。
实际潮汐很复杂。加拿大芬迪湾的最高潮差记录达到了
18
m
,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区。
中国沿岸潮差普遍有数米之多,
杭州湾的最大潮差接近
9
m
。大洋
潮差与根据平衡潮理论计
算的潮差较为接近。
大洋中的潮差不大,一般只有几十厘米至
1
m
左右。近海潮差差异较大,喇叭状海岸或河口
地区潮
差一般都比较大。例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法国的塞纳河口、中国的钱塘江口、英国
的泰
晤士河口、
巴西的亚马孙河口、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恒河口等,<
/p>
都是世界上潮差较大的地
区。
21
根据
Kelvin
波传播的理论,
北半球沿波前进方向右侧的潮差大于左侧,
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朝鲜半岛的潮差和黄海中国沿岸的潮差均比海洋内部大。
p>
22
浙江杭州的钱塘涌潮每年都会吸
引各地游人前来观看,其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潮、南亚的
恒河潮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钱
塘涌潮的最佳观赏时期是农历的八月十八左右。
23
p>
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
体变咸,当盐度达到或超过
25
时,即形成
咸潮(或称之为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咸潮一
般发生在冬季。中国咸潮入侵主要发生在
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等河口区域。
24
描述海水运动的方法有
2
种:一种是研究水质点运动,即跟踪水质点以描述它的时空变
化,
称之为拉格朗日方法;
另一种是研
究各时刻质点在流场中的变化规律,
即以流场作为对
象研究流动
,
称之为欧拉方法。
通常多用欧拉方法来测量和描述海流,
p>
即在海洋中某些站点
同时对海流进行观测,
依观测结果,
用矢量表示海流的速度和方向,
绘制流线图来描述
流场
中速度的分布。
25
在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海水不断地发生混合。
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
混合的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如热量、浓度
、动量等)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海水混合的
形式有
3
种:分子混合、
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海水混合具有区域性,
可分为界面混合和内
部混合,其中界面混合主要发生在海气界面、
海底层、海洋锋区。
降温或增盐效应会导致海
水密度增大,引起海水对流混合。海洋上层(海
-
气界面)是海
水混合最强烈的区域,因为
海气界面上存在着强烈的动力和热力过程。
< br>例如,
风使海水产生海流和海浪,
它们所具有的
速度梯度和破碎都会引起海水的混合。
26
海洋中,影响物质长期输运的主要是海流作用。
27
科里奥利力,简称为科氏力,是地球在转动中出现的惯性
力之一。在地球北(南)半球
上的物体沿径线运动时,
受到向右
(左)
的科氏力的作用,
使其物体运动
方向不断向右
(左)
偏移。
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
海水将在该力的方向上产生运动。
与此同时科氏力便相应起作
用,改变海水流动的方向。随着流速的增大
,科氏力逐渐增大,流向逐渐偏转,直至科氏力
与水平压强梯度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取得平衡时,
海水的流动达到稳定状态。
若不考虑海
水的湍应力和其他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
这种水
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
常流动,称为地转流。地转流的流向与压强梯度力
的方向垂直。在北半球,
当观测者顺流而
立时,右侧等压面高,
左侧等压面低。
28
引起海流运
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
者表现为作用
于海面的风应力,
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海流按
照成因分为密
度流、
风海流和补偿流;
按照运动方向分上升流、
下降流;按照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分为
暖流和寒流;按照海流发生位置分为西边界流、东边界流、赤道流等。
29
海流的观测包括流向和流速两项。
流向指海水流去的方向,
即顺时针旋转,
至海流流去的方<
/p>
向形成的夹角(流向角),单位为度(°)。正北为
0
°,顺时针旋转,即正东为
90
°,
正南为
180
°,正西为
270
°。
30
风向和海流的流向规定正好相反,
风指风吹来的方向,
海流指流去的方向,
俗称
“
风来流
p>
去
”
。北风指的是北面吹来的风;北流指的
是从南向北流的流。
31
南大洋
的海流主要有南极绕极流和南极沿岸流。这两支流分别由南大洋盛行的西风和南
极沿岸地
区的东风驱动,也被称为西风漂流和东风漂流。
32
p>
南极绕极流大部分穿过德雷克海峡,成为地球上唯一东西贯穿的大型洋流,即世界大洋
唯一一支不受边界限制而贯通整个纬圈的海流,流程长达
22
000 km
。
33
惯性流是在引起海流的外力停止后,由于惯性仍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流。其特点是具有
时间性,当各种摩阻力导致海流能量逐渐消失时,惯性流也就消失了。当忽略摩擦力作用,
只考虑科氏力作用,海水流动方向逐渐偏转,流动轨迹为圆,惯性流的周期
T
=
2
π
/f
。
34
索马里海流为特殊的西边界流,地处印度洋季风作用区域
。冬季沿索马里沿岸南流,称
之为索马里暖流;
夏季西南季风盛
行,
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
由于海水离岸输送导致该
海域出现上升流,形成索马里寒流。
35
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层南北副热带海区均存在一反气旋式水平环流,在亚北极海域存在一<
/p>
气旋式水平环流。
在副热带环流中,
大洋
的西边界处出现海流流幅变窄、
流速增大和流层加
厚的现象,<
/p>
称之为西向强化。
该处的海流称之为西边界流,
< br>是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度向
高纬度的强流。与近岸水相比,西边界流具有高温
、高盐、高水色和高透明度等特征。北半
球的西向强化现象比南半球更为显著,即北半球
的西边界流强于南半球。
大洋西边界流有北太平洋的黑潮、
南太平洋的东澳海流、
北大西洋的湾流、
南大西洋的巴西
海流和南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海流。
大洋东边界
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海流、
秘鲁海流,
大
< br>西洋的加那利海流、
本格拉海流,
印度洋的西澳海流。<
/p>
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西边界流分别为
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巴西暖流。
斯托梅尔在
1948
年建立了一个考虑底摩擦效应、封闭大洋中的漂流模式。其结果指出了科
氏
参数随纬度变化是产生大洋环流西向强化的基本原因。
36
黑潮和湾流分别是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西边界流,
也是两大洋中
最强的洋流。
其携带大量的
热量从热带流向高纬度海区,
对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南、
北半
球的陆海分布不
平衡。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半球西边界流都非常
强大,
号称两大洋流;
而南半球的西边界流
则较弱。
通常把由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跨过赤道的部分
组成的、
沿南美北岸的海水流动称为圭亚那流
和小安的列斯流。
小安的列斯流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以后称为佛罗里达流。
佛罗里达
流经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后与安的列斯流汇合视为湾流的起点。
此后它沿北美陆坡北上,
到
35
°
N
附近,
离岸向东,
直到
45
°
W
p>
附近的格兰德滩以南,
海流都保持在比较狭窄的水带
内。此段称之为湾流。湾流是海洋中流速最大、影响深度最深的暖流。
p>
黑潮是海洋中第二大海流,居于湾流之后。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陆后的向北分支,<
/p>
是沿北太平洋西边界的一支由南向北的强大暖流。
黑潮起源于菲律
宾群岛的吕宋岛以东海区,
经中国台湾一带海域进入东海沿陆架向东北流动,
东到日本以东,
与北太平洋漂流相接,
为
世界著名的暖流。黑潮具有高温、高盐、水色高、透明度大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幅窄、流速
大、
影响深度深
(可达
1
000
m
左右)
的流场特征。
这支强大暖流对邻近的东亚地区的航海、
渔业生产、
海洋环境以及气候均有显著影响。
日本的海洋性
气候温暖宜人,
对此有重大影响
的海流即为黑潮。
其实,
黑潮的水并不黑,
甚至比一般海水更为清澈透明。
由于黑潮海水浊度极低,
易吸
收阳
光中的红色、黄色光波,
偏重散射蓝色光波,
所以人们看向海面时,该海域海水颜色深于其
他海域颜色,看起来为蓝黑色,
故被称为黑潮。
37
北欧与中
国漠河相比,漠河寒冷、干燥,但北欧的气候温暖、湿润,是因为受一支海流的影
响。<
/p>
这支海流就是由湾流携带的暖水与高纬度海域南下的冷水混合后,
在北大西洋西风作用
下形成的北大西洋暖流。
38
由风引起的海水流速和流向各层各不相同。表层流速最
大,流向与风向呈
45
°夹角,在北
半球偏右,
南半球偏左。
随深度增加,
流速呈指数衰减,
北半球流向逐渐右偏。
到某一深度,
流向与表层流向相反,流速仅为表层流速的
4.3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即为风
海流的影响深度,
称之为摩擦深度。
但是从表层到底层
积分得到的海水体积输运与风矢量的
方向垂直,在北半球指向右方,在南半球指向左方。
39
由于南大洋是东西贯通的
,其海洋锋面大体与纬线平行,与气候带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40
南海处于东亚季风区,
南海环
流表现出明显的季风特性,
是太平洋中季风环流最显著的海域。
其总特征是西南季风期间盛行东北向漂流,东北季风期间则为西南向漂流。
41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顺时
针方向流动。
42
南森于
1898
年观测到北冰洋中浮
冰随海水运动的方向与风吹的方向不一致,他认为这是地
球自转的效应所引起的。
1905
年瑞典著名物理学家艾克曼(
Ek
man
)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
提出了著名的漂流理论。
漂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风海流现象:
风海流的流动方向与盛行风向
p>
不一致;且随深度增加,流向逐渐偏转,流速迅速减小。
43
太平洋中的北赤道流位于
1
0
°
N
~
20
°
N
范围内,是一支稳定的由信风引起
的风生漂流,它
自东向西流动,
是由风和浮力通量驱动的浅层环
流。
北赤道流到达菲律宾沿岸后,
受地形阻
隔发生分叉,形成向北流动的黑潮和向南流动的棉兰老流。
44
在海峡、水道或狭窄港湾内的潮流,因受地形条件的限
制,一般为往复式潮流。
45
电影
《后天》
讲的是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引发世界大洋环流中
断,
从而地球迎来新的冰期
的灾难性故事。
其中世界大洋环流中断的起始点位于北大西洋的拉布拉多海域,
这里是湾流
与拉布拉多海流的交汇处,是全球大洋深层水的生成源地。
46
亚热带盛行的信风将大陆西岸的上层海水离岸输送向海
洋,
当近岸上层海水离开后,
深层的
低
温海水向上涌升,补偿被风输送走的缺失部分,这样形成的向上涌升的海流称作上升流,
属于补偿流。
上升流把海底的养分带到海水上层,
吸引鱼类在此
聚集形成富饶的渔场。
在世
界著名的渔场中,
< br>秘鲁渔场即属于上升流形成的渔场。
而北海道渔场、
纽芬
兰渔场和北海渔
场则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
47
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著名的渔场之一。
拉布拉多寒流和湾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
海
水
扰动引起营养盐上泛,
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鱼类在此大量
繁殖。
寒暖流交汇造成这
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
水性鱼群相汇聚。
48
秘鲁渔
场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
东南
信风在南美大陆附近
海域从南向北吹送,
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
去,
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
该
上升补偿流导致深层海水上泛,
把海底丰富的营养盐带到大洋表层,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为
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
类在此聚集从而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49
北海道渔场位于黑潮暖流与亲潮寒流交汇处。
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
密度大的冷水下沉,
密
度小的暖水上升,
p>
使海水发生扰动。
上泛的海水将深层的营养盐带到海洋表层,
使得浮游生
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从而
使该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50
< br>海洋的中尺度涡旋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会携带流体与其一同移动,
中尺度涡旋是通
过在等密
度面上形成闭合等位涡线的机制来实现这一过程的。
51
湍流运动是海洋空间尺度非常小的运动,
可以调整海洋物质、
能量的分布,
对能量输送的作<
/p>
用远高于分子热运动。
52
p>
在仅知道大潮最大流速时,往复流的小潮最大流速一般取大潮最大流速的一半。
53
热盐环流是全球海洋热量的输送带。<
/p>
如果全球持续变暖,
极端情况下,
将导致
北极附近冰山
融化,
使得北大西洋高纬海域盐度降低,
海水密度减小以至于无法下沉,
大洋深层环流中断,
使得全球海洋与大气环流系统产生巨大的变异,低纬向高纬输送热量停止,从而温度剧降,
< br>整个北半球被冰雪所覆盖,新冰河时代来临。大约
12 800
年前,曾发生过类似的短期急剧
降温事件,称为
“
p>
新仙女木事件
”
。
54
风吹过海面会产生波浪,
海面
变得粗糙产生阻力,
在中、
低风速下,阻力系数随风速增大而<
/p>
增大。但风速超过
25 m/s
后,波
浪剧烈破碎,在海气之间形成一个沫滴悬浮层,使得
阻力系数随风速增大反而减小。
55
在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中纬度海区,
海水顺时针方向流动。
低纬盛行东北信风,
海水<
/p>
向西流称之为北赤道流;
遇到大陆后,
海
水主流向北流,
在中纬度地区盛行的西风的影响下,
海水向东流
;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流,一部分向南流。向南的流动与北赤道流相接形成
了顺时针
环流。在北半球高纬海区海水则形成逆时针环流。
56
大洋中西风漂流包括北太平洋漂流、北大西洋漂流及南极绕极流。
57
南极底层水的温度低于
0
℃,密度很大,只能沉在海底,不能穿过较浅的德雷克海峡,因
此它不是绕极循环的,但它可以沿着最深的海盆中向北扩散,
进入各大洋底层。这样
,
在南
极边缘海沿陆坡下沉的高密度水成为世界大洋底层水的主
要来源。
58
全球的大洋环流
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大输送带。
极地海水受到最强的冷却,
密度
增大;
冬季
海水结冰时,
海水中的盐分
被留在水中,
此即结冰析盐过程。
结冰析盐过程增大了海水盐度
,
也会使海水密度增大。
低温高盐的极地海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在大西洋北部,
表层水以下的
低温高盐
海水下沉后形成北大西洋深层水;
在南极边缘海,
则形成南极底
层水。
这两个过程
成为整个大洋输送带的主要驱动器。
59
当流体内部密度垂直分布呈现稳定
层化结构时,流体内部也会出现波动,这种波称作内波。
内波和表面波不同,
最大的振幅发生在海洋内部。
海洋内波的恢复力远小于表面波的恢复力。<
/p>
这种波动传播缓慢,
小于表面波波速;
振
幅则通常大于表面波的振幅。
通常内波的振幅为几
米,甚至可达
百米;波长近百米至几十千米,周期几分钟至几十小时。它是引起海水混合、
形成细微结
构的重要原因。
60
南海是全球五大内波高发区之一,其内波振幅能达到
200
m
左右。
61
潜艇
“
掉深
”
是指潜艇在航行中,由于浮力状况突然改变,使潜艇在垂直方向上失去控制,导
致潜艇快速下沉。海洋内波,特别是大振幅海洋内波,能使海水等密度面发生起伏,潜艇在
航行中遭遇海洋内波就可能发生潜艇
“
掉深
< br>”
。
62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
全球海洋吸收的太阳
辐射量约占进
入地球大气顶的总太阳辐射量的
70
%。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绝大部分储存于海洋的表层
(混合层)水中。通
过海面以蒸发潜热、海面有效回辐射(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将
能量从海洋输送给
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
63
当大洋中的潮波传播到近岸浅水区域时,由于非线性作用使潮波发生变形,形成浅水分潮。
浅水分潮的角频率为原分潮角频率的和、
差或者倍数乘积。
角
频率为原线性潮波偶数倍的浅
水潮波称之为倍潮波。
64
海浪是风作用在海面上,
其所
带来的压力及摩擦力使海面产生扰动,
在海面形成周期性起伏。
海浪是海水的表面运动,
是发生在海洋表面上的表面波,
即沿着
水与空气界面间传行的一种
波动,其恢复力是重力,因此海浪属于重力波。
65
波浪具有波动的一般性质,
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叫作波长;
从波峰到相邻波谷之间的铅
直距离叫波高,
通常以
H
表示。
海浪波高表示法很多,通常使用有代表性的波高,
如平
均波
高、均方根波高、最大波高、有效波高等。有效波高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将海上固
定点连
续观测到的波高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取总数的前<
/p>
1/3
个的波高做平均,
即
1/3<
/p>
部分大
波的平均波高,称有效波高。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它是由风把能量
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
波浪
能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
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
波浪在海洋传播到近岸浅海区域,
随着水深变化,波速、波长、波高和波向都会发生变化,
但是波周期基本不变。
波浪类型按波形传播分为前进波、驻波,
按
照成因可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
3
种。风浪指
的是一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海面的波动状态。
此时的海面波动常是杂乱无章的
,
其波高、
波
长和周期都为随机量。<
/p>
当海面的风力迅速减小、
平息或风向改变后,
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
不会立即消失。
它们在原来海区继续
传播,
甚至传至其他海区,
经过漫长路程和时间而慢慢
消衰,
这种失去外力作用的波浪称为涌浪。
也就
是说,
涌浪指的是风停后或风速风向突变区
域内存在下来的波浪
和传出风区的波浪。近岸浪指的是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
受地形作用而改变
波动性质的海浪。
风浪的周期一般只有数秒量级,
最长可达二十几秒。
涌浪的周期要长于风浪周期,
长者可达
几十分钟。
风浪波面粗糙,
波长和周期短,
波峰陡峭,
波峰线短,
常出现波浪溢浪
(
“
白帽
”
)
现象。涌浪典型波面特征为波面光滑,波峰线长
,波长和周期长于风浪。
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包括风速(风
力大小)、风时(风的作用时间长短)、风区(风的作用
区域大小)。
< br>
66
当波浪遇到比较陡峭的海岸时,会发生反射
而形成驻波,在港湾、码头常会见到这种情况,
但范围不会太大。当波浪遇到障碍物时,
如岛屿、海岬、防波堤等,它可以绕到障碍物遮挡
的后面水域去,这种现象称为绕射。<
/p>
67
中国
1966
年
8
月
15
日正式开始填绘第一幅海浪图。
68
海洋中的波浪自深水向岸边传播进入浅水时,
波浪的传播方向将发生偏转,
波峰线也将随着
海
底地形而变得弯曲,
最终趋向于与海岸线相适应或接近平行,
这
种波浪传播变形现象称为
波浪的折射。波浪经过折射后,基本以垂直岸线的方向涌上沙滩
或岸滩。
69
根据波峰的形状
、峰顶的破碎程度和浪花出现的多少,可将海况分为
10
级,如海况等级表
所示:
海况等级表
海况等级
海面征状
0
海面光滑如镜,或仅有涌浪存在
1
波纹或涌浪或小波纹同时存在
2
波浪很小,波峰开始破裂,浪花不显白色而仅呈玻璃色
3
波浪不大,但很触目,波峰破裂,有些地方形成白色浪花<
/p>
—
俗称白浪
4
波浪具有明显的形状,到处形成白浪
5
出现高大波峰,浪花占了波峰上很大面积,风开始削去波峰
上的浪花
6
波峰上被风削去的浪
花,开始沿着波浪斜面伸长成带状,波峰出现风暴波的长波形状
7
风削去的浪花布满了波浪斜面,有些地方到达波谷,波峰上
布满了浪花层
8
稠密的浪花布满
了波浪的斜面,海面变成白色,只有波谷某些地方没有浪花
9
整个海面布满了稠密的浪花层,空气中充满了水滴和飞沫,
能见度显著降低
70
海啸是由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
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是从海底到海面整层水体的
波动或起伏。海啸波高在茫茫的大洋里不足<
/p>
1
m
,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
长减短而波
高急剧增高,
可达数十米,
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
“
水墙
”
。
海啸同海浪的成因不同,
波长不同,
传播速度不同,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
71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现狭长形,长约
2
250
km
,最宽处
355
km
,均
深
490 m
,最深
3 040
m
(在萨瓦金槽中央),面积约
438 000 km
2
。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
运河与地中海相连,
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盐度为
36.0
~
41.0
,
平均
40.0
,是
世界海洋中盐度最高的海。<
/p>
72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
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约
44
m
,
最深约
152
m
。
黄海的名称来源于水域水色,
由于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年的时间注入黄海
(目
前黄河入海
口位于渤海海域)
,
河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将黄海近岸海水染成
了黄色故而得名。
73
海岸带
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
即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
通
常可划分为
3
个部分:
①潮上带,指
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至特大潮汛或风暴潮作用上界之间的地带。常出露水面,
蒸发作用强
,地表呈龟裂现象,有暴风浪和流水痕迹,生长着稀疏的耐盐植物,常被围垦。
亦称海岸
。
②潮间带,
指平均大潮低潮线至平均大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
此带周期性地被海
水淹没和露出,
侵蚀
、淤积变化复杂,滩面上有水流冲刷成的潮沟和浪蚀的坑洼,
是发展海
< br>水养殖业的重要场所。
亦称海滩。
③潮下带,
指平均大潮低潮线以下的潮滩及其向海的延伸
至波基面部分,水动力作用较
强,沉积物粗。亦称水下岸坡。
74
< br>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很不均匀,
北半球温带亚极区较高,
南北两半球的热带、
亚热带大洋
区较低,北冰洋海区初级生产
力最低。
75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
15
℃时约为
340 m/s
;而在海水
中它的传播速度却
达到
1 500
m/s
左右,大约是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4
倍多。
人们经过反复测试,发现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会受温度、盐度和压力影响而改变,
随这些因素的增大而加快。
其中,
温度对声速影响最大。
水温每升高
1
℃,
声速大约增大
4.6
m/s
。
76
风对海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洋学研究中,科学家通
常用的风速为海表面上方
10
m
处的
风速,称之为
U10
。
77
测风应选择在空旷、不受建筑物影响的位置进行。仪器安装高度以距海面
10
m
左右为宜。
78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
上层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
引起的全球性现
象。研究表明,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几毫米。
79
《
2014
< br>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
1980
~
2014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0
p>
毫米
/
年。
海洋生物
知识点
1
地球的原始时期,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
也没有臭氧层,
紫
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
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2
世界上的生物种类繁多,
为了更
好地研究、认识生物,人们常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将
生物划分
7
个基本的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
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由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个层次组成。
4
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运动能力及所处海洋水层环境的不同,
可将其分为浮游生物、
游
泳生物和底栖生物。<
/p>
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
被动地悬浮在水层中的生物。
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
器官,<
/p>
没有或者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不能远距离游动,
也不足以抵拒水
流的作用。德国浮
游生物学家亨森首先用
“
plankton
”
专指浮游生
物,该词来自希腊文,意为漂泊流浪。
游泳生物在水层中能
克服水流阻力,
自由游动,
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
是海洋生物中一个重
要生态类群。
5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碎屑食物链有两种,
< br>一种是红树植物碎屑
—
碎屑取食者
(双壳类、
腹足类
等)
—
肉食者
(荔枝螺、
玉螺等)
,
另一种是动物残肢碎屑
—
碎屑取食
者
(线虫、
多毛类等)
—
小型肉食动物(鲫科小鱼等)
—
大型肉食动物。
p>
6
海洋浮游生物根据体型的大小可以分为:微微型浮游生物,<
2
μ
m
;微型浮游生物,
2
~
20
μ
m
;小型浮游生物,
20
~
200
μ
m
;中型浮游生物,
200
~
2
000
μ
m
;大型浮游生物,
2
~
20
mm
;巨型浮游生物,>
20
mm
。
7
Pratt
和
Gairns
(
1985
)
根据营养
关系及食性,将微型生物划分为
6
个功能营养类群,
其中
光合自养型属于初级生产者,含叶绿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海洋上升流区通过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水涌升过程,
使表层水变得肥沃,
从而提高生物的生产
力,上
升流区生活的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生命周期较短,偏向于
r
选择类型。
8
生活在深海的动物
90
%都能发光。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动物发光的作用可能有
3
种:掩护
自己,躲避敌害;诱捕猎物;作为求偶的信号。
p>
9
发声是许多动物的重要行为功能
,许多海洋动物也会发出人耳听到、听不到(次声或超声)
的声音,如龙虾、虾蛄等许多
甲壳类,黄鱼等石首科鱼类,鲸类等哺乳动物等。它们发出的
声音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军
事应用价值。
10
在众多的海
产品中,燕窝、海参、鱼翅、鲍鱼、鱼肚、干贝、鱼唇、鱼子,被视为宴席上的
上乘佳肴
,俗称
“
海鲜八珍
”
< br>。
11
中国传统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12
蚤状幼体是所有十足目动物共同经过的幼体期,
腹部分节,
但通常腹肢尚未发育,
眼柄长成。
13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桡足亚纲。
为小型甲壳动物,
营浮游与寄生生活,
分布于海
洋、淡水或半咸水中。在生殖季节,一般雄性都用第
1
触角或第
5
胸足抱握雌性。
14
由于有孔虫主要以浮游藻类、海洋微生物等为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p>
有孔虫个体小但数量巨大,现已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被称作
“
p>
大海里的小巨人
”
。
15
海绵动物的骨骼一般为硅质、
< br>钙质以及角蛋白组成的骨针和骨丝,
极少种类的骨针是由硫酸
锶构成的。
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海绵动
物的固着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海
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其
呼吸、摄食、排泄、
生殖等生理机能都是依靠水沟系统中的
水流
来实现的。
海绵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囊胚,称为中实幼虫;继
续发育,其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
小细胞,而植物极的一
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这个发育期称为两囊幼虫。它离开母体后,
在海中营浮游生活,
不久即营固着生活。
偕老同穴是六放海绵纲偕老同穴属海绵
,又名
“
维纳斯花篮
”
(或
“
天女之花篮
”
),因其精致
的白色网络状形体而得名。其活体外表有一薄层细胞。体弯
曲,管状,基端窄,有一簇纤维
附着海底。
取食自体表小孔进入
中央腔的有机碎屑和微生物。
其形体的残骸为珍品。
在日本,<
/p>
人们认为它是永恒爱情的象征。
16
腕足动物海豆芽外形像豆芽,
有两个分离的钙质或几丁磷灰质壳
,
在壳口方向有触手冠,
自
寒武纪就已
出现。现生种
300
多种。
17
棘皮动物门的特点是辐射对称,
具独特的水管系统。海参、海胆、海百合等都属于棘皮动物
门。
综合目前的资料,
所有的棘皮动物仅在海水中出现。
尚未发现
有生活于淡水的棘皮动物。
18
海胆类口部的咀嚼器由约
30
个骨状物和牵动此骨状物的肌肉即降肌和提肌组成。
19
海参是海参纲的一类棘皮动物的统称,
又名海黄瓜。
其具代表性生物应激反应有吐脏、
夏眠、
自溶、
再生修复。
海参在受到攻击或者
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会发生吐脏现象,
环境条件好
转后,
p>
内脏能够重新长好。呼吸树是海参的呼吸器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海参
逐渐进入百姓餐桌。海参有
“
< br>海底人参
”
之称,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较为突出
的是海
参皂苷、海参多糖、海参脑苷脂和海参多肽。
20
海星再生的条件是必须含有中央盘的残肢。
海星在进食的时候会把贲门胃翻出体外,
包裹住
食
物进食。
海星也以海参为食,
所以大量的海星会对海参养殖业造
成巨大的损失。
海星是依
靠体表的皮鳃进行呼吸的。
21
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
具有世代交替,
具有原始的消化道,
只具有两
胚层
—
外胚层和
内胚层,不具有中胚层
。
22
水母大家族属于刺胞动
物门(又叫腔肠动物门),包括自育水母纲、水螅水母纲(两纲共约
1 086
种)、方水母纲(约
36
种)、十字水母纲(约
50
种)和钵水母纲(约
200
种)的动
物,共有
1
300
~
1
400
种。水母体内的含水量高达
95
%以上,堪称含水量最高的生物。
23
北极霞水母是个体最大的一种浮游动物,伞径可达
2
m
以上,触手伸长超过
30
m
。
24
僧帽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纲管水母目僧帽水母科。
僧帽水母为热带和亚热带
大洋性
种类,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 br>僧帽水母由于形态上的特殊结构和生理上的特殊机能
而漂浮于海洋表层,
其地理分布主要受风、
海流的影响。
虽然其主要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
大洋区,
但是也有报道称北美洲芬迪湾和
苏格兰西部的赫布里底群岛有发现,
而强风也可以
把僧帽水母吹
上海滩。僧帽水母不是单一一只水母,而是一个包含水螅体及水母体的群落。
上面为浮囊
体,
具有漂浮作用,
而下面有营养体
(
有口,
负责摄食)
、
指状体
(形似营养体,
无口)和繁殖体(发挥繁殖功能),分工明确,合作紧密。
25
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极高
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素有
“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
之称。
珊瑚是腔肠
动物门珊瑚虫纲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具有石灰质、
角质或革质的
内骨骼或外骨骼。
造礁珊瑚共生有大量的虫黄藻
(为单细胞藻)
,
正是这些虫黄藻为珊瑚
“
染
”
上了绚丽的色彩。
虫
黄藻
80
%的光合产物会提供给珊瑚,维持珊瑚的生存。海水
升温、酸化等使珊瑚释放掉
与其共生的虫黄藻,产生
“
白化现象
”
。
26
石芝珊瑚为单生的珊瑚类动物,表面呈褶襞状。
27
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有着一年四季盛开不败的
“
海菊花
”
,它就是
海葵,属于腔肠动物门,
无骨骼,雌雄异体。
28
环节动物具有疣足和发达的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具有
索状神经。
29
沙蚕在分类学
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
海蛆、
海蜈
蚣,是原口动
物。中国的沙蚕种类有
80
多种。群舞是沙蚕集体进行交配的一种现象,以提高交配的成功
率。
30
单环刺螠,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
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体呈长圆筒形,吻圆
锥形;腹刚毛
1
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圈
9
~<
/p>
13
条褐色尾刚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
鲜和中国渤海湾等,是中国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底栖生物的常见种。
< br>
31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动
物界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适应力强,
分布广泛,陆地、淡
水和海洋中都有大量分布,像蜗牛、河蚌、贻贝、牡蛎、乌贼等都是我
们
熟悉的代表生物。
32
万宝螺、唐冠螺、大法螺和鹦鹉螺并称
“
世界四大名螺
”
,具有相当
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
“
活化石
”
和海洋中的
“
p>
夜游神
”
。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是现
存唯一一类具有外壳的头足类动物,曾经称霸过奥陶纪海洋。
33
腹足类动物左右不对称,神经扭转成
“
8
”
字形,有些种类又
有反扭转现象,多具螺旋形
的壳。
研
究发现,
早期的腹足类是两侧对称的,
不对称的体形是在进化过
程中经扭转而形成
的。身体扭转后,其一侧的器官如鳃、心耳、肾等发育受到阻碍而退化
消失。即使后鳃类腹
足动物如海牛、
海兔等的内脏又发生了反扭
转,
但其消失的器官不能重新发生,
所以尽管外
形两侧对称,但内脏器官仍然是左右不对称的。
34
扭转是腹足类面盘幼虫的壳和内脏团在头
-
足上方逆时针旋转
180
°的现象
。
扭转有时可在
短暂的几分钟内完成。扭转会导致其不对称的体
形,如形成了一个螺旋形的外壳,消化管、
神经索被扭成
“
p>
8
”
字形等。另外,还有些种类,在扭转后
又有反扭转,结果使鳃、外壳和外
套膜也消失。
35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是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
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
36
牡
蛎,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生物的统称,有生蚝、海蛎子等别名,分布广泛。牡蛎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海产贝类。中国沿海主要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
褶牡蛎、
长牡蛎、
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团队主导
完成了国际上首个贝类(牡蛎)全
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该成果于
2012
年在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上发表。
37
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生长适温范围
5
℃~
23
℃。
38
花蛤,即菲律宾蛤仔,是市场上常见的贝类海产品,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39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
2
属
1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
海域。
其形如蚌蛤,
壳大而厚。
此类动
物的外壳上有深大的沟纹,
如车轮的外圈,
故被命名为砗磲。<
/p>
40
鲍鱼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
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壳坚厚、
扁而宽。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
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海洋中药石决明,为鲍科动物的贝壳。
41
鱿鱼的胴部呈圆筒状,较为细长,末端呈长枪的枪头样;有
10
条腕。乌贼的胴部呈袋
状,有
10
条腕。而章鱼的胴部为球形,有
8
条腕。另外,我们常吃的
“
笔管鱼
”
,其实是鱿
鱼中的一种。
42
章鱼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通过改变色素细胞
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
43
海洋中药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44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
它们体外被有一层几丁质的<
/p>
甲壳,
身体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且为异律
分节。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常有变态现象,
其生
长过程常伴有
蜕皮现象。
45
鲎是肢口纲的
节肢动物,
因其头胸甲形如马蹄,又名马蹄蟹。
鲎是名副其实的
远古遗民,有
“
活化石
”
之美称。现生种类只有
1
目
1
科
3
属
4
种,全部生活于海洋中。除美
洲鲎分布于北
美洲和中美洲沿海外,其余
3
< br>种中国鲎、
圆尾鲎、
南方鲎都分布于东南亚沿海。鲎有<
/p>
4
只眼
睛,包括
2
只单眼、
2
只复眼。头胸甲前端的单眼仅有
0.5 mm
长,对紫外光敏感,可以用
来感知亮度。
在鲎的头胸
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
鲎的血液
中
含有铜离子,呈蓝色。从鲎的血液中提取
“
< br>鲎试剂
”
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
因细菌感染而致病,
被广泛用于制药、
临床以
及科研等领域。
中国鲎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
物,被《中国物种
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捕捉、驯养繁殖、经营利
用、收购、出售
中国鲎及其产品。
46
对虾全身由
20
节组成,头部
5
节、胸部
8
节、腹部
7
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
1
对。
有
5
对步足,前
3
对呈钳状,后
2
对呈爪状。头胸甲
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
均有锯齿。
47
南极磷虾的肉富含蛋白质,被誉为
“
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
,具
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南极
磷虾具有较为特殊的产卵机制,
其卵需
在南大洋水域下沉至千米以深水层孵化,
随后开始上
浮至表层,
并在上浮过程中不断发育,至近表层后开口摄食。
因此,南大洋
只有特定的水域
才能形成南极磷虾的产卵场。
南极磷虾眼柄腹面
、
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基部都具有球状发光器,
可发出磷光。
p>
48
日本蟳为梭子蟹科蟳属的动物
,
俗称石甲红,
在我四大海区日本、
马
来西亚、朝鲜半岛等地
有分布,一般生活于低潮线、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
下。
49
有一类海洋生物往往
会把海螺壳当自己的居所。
在它们长成后,
会找一个适合当作自
己房子
的海螺壳。它们钻进去,用几条短腿撑住螺壳内壁,长腿伸到壳外爬行,用大螯守
住壳口。
沿海渔民俗称这类海洋生物为
“
白住房
”
。这类海洋生物就是寄居蟹。
50
七鳃鳗和盲鳗是无颌鱼形动物,
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
而海鳗、
鳗鲡等则是
有颌
鱼类,在进化上比七鳃鳗更高等。无颌鱼形动物是一类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发生于距
今
5
亿年前后的奥陶纪,
在演化史中
曾经繁盛过,
后来在生存竞争中大量灭绝了。因此,如今生
存的
少数种类只是古老无颌类的孑遗。
51
中国鱼种最多的海区是南海海区。
52
日常生活中,有好多被称为
“
鱼
”
的生物并不是真正生物学定义的鱼
,例如,鲍鱼是贝类,鲸
鱼是海洋哺乳类,文昌鱼是脊索类。
鱼
类的主要特征如下: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
大都
具有适于游
泳的体形和鳍;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
环为单循
环,为变温动物。而上述动物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不属于鱼类。
53
鱼类洄游是鱼类因生理要求、
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
而发生的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
鱼类洄游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鱼类不同的生理需求,可分为产卵性、索饵性和越冬性洄游,
按所处生态环境不同,
可分为海洋鱼类的洄游、
溯河性鱼类的
洄游、
降海性鱼类的洄游和淡
水鱼类的洄游
4
种。中华鲟的生殖洄游按生态环境分类属于溯河性鱼类的洄游。
54
鱼类的产卵习性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鱼为了寻求适宜的产卵条件,
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
的环境中发育,常常要进行由深海、外海游向浅海或近岸的洄游(鲐等),或由海洋向江河
的溯河洄游(大麻哈鱼、鲥鱼等),或由江河向海洋的降海洄游(鳗鲡等),其中后两种更
为人们所熟知。
55
< br>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卵生、
卵胎生、胎生。
卵生:
受精卵被包裹在卵壳内于体内或体外孵化成
个体。
卵生鱼类多行体外受精,
成熟的雌鱼把卵直接产在水中,雄鱼同时排精,在水中完成<
/p>
受精,胚胎发育的营养完全来自卵黄,因受环境限制和缺乏保护,受精率会受到一些影响。
大多数鱼类都以卵生方式繁育后代。
卵胎生:鱼类的卵在雌鱼体内受精,受精卵在生殖道内进行发育,与母体在营养上无联系,
完全靠自身的卵黄提供营养,只是胚胎的呼吸依靠母体进行。
< br>胎生:
受精卵没有类似于蛋壳的外壳,
在母体内生长成个
体。
这种类型胚胎与母体发生营养
联系,
前期营养由本身的卵黄提供,
后期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
< br>形成卵黄囊胎盘,
胚胎营养从母体中获得。
鲨鱼中,上述
3
种生殖方式皆存在。
56 <
/p>
我们通常用鱼的鳞片或耳石来确定一条鱼的年龄。
科学家还可以根
据脊椎骨来判断鲨鱼的年
龄。
57
鱼类生长最迅速时期一般在性成熟以前。
58
许多以浮游生物或者小型鱼类为食而又生活在外海的鱼
类,往往有大规模集群生活的现象。
59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声。
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
60
鲨鱼长有
5
~
6
排牙齿,其一生需要更换上万颗牙
齿。
61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
没有鱼鳔,
调节沉浮主要靠肝脏。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鲨鱼的
肝脏依
靠比一般甘油三酯轻得多的二酰基甘油醚的增减来调节浮力。
62
鳐鱼体扁平,
尾巴细
长,
有些种类的鳐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带锯齿的毒刺。
它们
的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
< br>
63
电鳐是软骨鱼纲电鳐目鱼类的统称。背腹扁
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
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
栖居在海底。
电鳐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
电
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电鳐有
“
海底电击手
”
之称。
64
所谓鱼翅,
就是鲨鱼鳍中的细
丝状软骨,
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品,
并没有太高<
/p>
的营养价值。
65
盾鳞是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
由棘突和基板两部分组成,
< br>呈对角线排列。
各棘突均向后伸,
以手由后向前抚摸鱼体
皮肤,则如摸砂纸一样。棘突外被一层釉质;基板埋在真皮内,
内有
髓腔,有神经和血管通入腔内。在发生上,釉质来自外胚层,由表皮细胞所分泌;内层的齿
< br>质来自中胚层,
由真皮乳突的细胞所产生。
盾鳞和牙齿是
同源器官,
牙齿同样是由釉质和齿
质形成,其内也有髓腔。
p>
66
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
p>
鳔是通常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
内壁为黏膜层,
中间是平滑肌
层,外壁是纤维膜层。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鳔内含氧量随鱼活动水
层下降而升高,
生活在浅水水域的鱼类鳔内含氧量不高。
在缺氧的环境中,
鱼
鳔可以作为辅
助呼吸器官,
为鱼提供氧气。
但鱼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膨胀调节鱼身体的密度,
使鱼
悬浮在限定水层中。
67
生
活在不同水环境下的鱼类,体液的渗透压不同。海水硬骨鱼类体液的渗透压低于海水。
68
鲅鱼也叫蓝点马鲛,在不同地方又有马鲛、条燕、燕鱼
、板鲅、竹鲛、青箭等称呼,属于硬
骨鱼纲鲈形目鲅科。蓝点马鲛体呈纺锤形;吻稍尖,
口裂大。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渤
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域均有。鲅鱼栖息于近海
中上层,具有洄游习性,为北方经济鱼种
之一。
69
发光细菌常和鱼类共生。
角鮟
鱇等动物具有共生有发光杆菌的发光器,
利用共生发光细菌发
出
的光来照明和觅食,而发光细菌又靠从动物体中得到营养来维持生命。
70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石斑鱼亚科,栖息于海洋岩礁、珊瑚
礁区,是一类凶猛的食肉性鱼类。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
具有性别转换特征。
首次性成熟时全为雌性,
雌鱼达一定年龄及大小时
可发生性转换,变为雄鱼。石斑鱼鱼肉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
有
“
海鸡肉
”
之称。石斑鱼是
低脂肪、
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
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 br>“
中国石斑鱼之都
”
是漳州的荣
誉称号,得此殊荣,正是缘于石斑鱼是漳州市当前水产养殖的
主导品种,其养殖规模、贸
易流通量均居全国前列。
71
大菱鲆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
“
多宝鱼
”
,原产于欧洲大西洋
海域,后
由雷霁霖院士引入中国。
72
鳕形目鳕科鳕属里有
3
种鱼,
分别是大西洋鳕鱼
(
Gadus
morhua
)
、
格陵兰
鳕鱼
(
Gadus
ogac
)
和太平洋鳕鱼(
Gadus
macrocephalus
)。只有这
3
种,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鳕鱼。
73
鳗鲡属共包含
15
种鳗鱼,中国有
6
种
—
日本鳗鲡、双色鳗鲡、花鳗鲡、孟加拉鳗鲡、云纹
鳗鲡和西里伯鳗鲡。鳗鲡嘴巴宽大,鳃孔小且左右分离;没有腹鳍,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
为一体。
鳗鲡作为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
原产于海中,
p>
溯河到淡水内长大,
后回到海中产卵。
鳗鲡
肉质细嫩,味美,肉和肝的维生素
A
的含量高,具有相当高的
营养价值。江苏、浙江一
带将其列为上等鱼品,福建、广东、四川则视之为高级滋补品,
称之为
“
水中人参
”
< br>。福建省
省会
—
福州市地处闽江
流域,
是鳗鲡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重要的鳗鲡养
殖及
烤鳗出口基地,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
“
中国鳗鲡之都
”
的称号。
74
弹涂鱼属于鲈形目虾虎鱼科。
弹涂鱼胸鳍鳍基肉柄状,
能在陆地上爬行或跳行。
栖息于河口<
/p>
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烂泥底质的低潮区,对较差的水质环境耐受力强。
75
䲟鱼,
又名吸
盘鱼,
喜欢吸附在鲨鱼、
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
有着
“
免费旅行家
”
p>
的称谓。
76
人们口头上常说
“
左鲆右鲽,左舌鳎右鳎
< br>”
,就是说比目鱼中,凡两眼在身体左侧者是鲆类和
舌鳎
类,
两眼在身体右侧者是鲽类和鳎类。
比目鱼刚从卵孵化出来的
时候,
两只眼分别在身
体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但是随着发育,
慢慢沉到海底,一只眼开始向左或向右移动,经过
一系列变态之后,变得和成体一样,营
底栖生活。
77
飞鱼科多为暖
水性上层鱼类,
以太平洋赤道及热带水域中最多。
它强有力的尾
鳍,
帮助它跃
出水面,同时其胸鳍特别发达。飞鱼有时在空中滑
翔可达
10 s
以上,飞过
100
m
以上的距
离。
78
金枪鱼,又称为鲔鱼、吞拿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广阔水域。广义上,鲭科中
金枪鱼属、细鲣属、舵鲣属、鲔属、鲣
属
5
< br>个属的鱼都可称为金枪鱼。
狭义上,
金枪鱼指的是金枪鱼
属中的
8
个种:
太平洋蓝鳍金
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
黑鳍金枪鱼、青干金枪鱼。金枪鱼有强劲的肌肉、发达的皮肤血管系
统。
79
海洋里最大的鱼是鲸
鲨,
鲸鲨科鲸鲨属的唯一种。
鲸鲨栖息于水域上层,
滤食小型甲壳类和
小鱼等。卵生,卵椭球状。鲸鲨广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
海域。
80
南极犬牙鱼为生活
在南大洋的一种稀有深海鱼类。
因为生长速度较慢,
且在过去一
段时间内
被大规模开发,资源量迅速下降,从而导致该鱼种的捕捞量非常低,由此被人称
之为
“
海中
白金
”
。目前,负责管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对该鱼种进行了
非常严格的管理,但非法捕捞现象仍极为严重。
81
海龟产完卵后,
爬回海中,没
有护卵的习性。
幼海龟需要数十天才会破壳而出,在夜晚成群
爬
出窝巢,利用光线的引导很快地爬向大海,但是幼海龟成活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
82
棱皮龟,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主要分布
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
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83
鸟类皮肤上没有分泌油脂的腺体,
全身只有尾脂腺分泌油脂,
所以鸟类需要经常用嘴将油脂
从
尾脂腺挤出然后涂抹在羽毛上,看起来就像梳理羽毛一样。
84
帝企鹅也称皇帝企鹅,
是企鹅
家族中个体最大的。
帝企鹅是群居动物,
于冬季在南极繁殖后<
/p>
代。雌企鹅产卵后去海里觅食,雄企鹅负责孵卵。
85
加拉帕戈斯企鹅是所有企鹅中分布最靠北的,
也是唯一一种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企鹅。
它们生
活
在位于太平洋海域、属于南美洲的科隆群岛。
86
信天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鸟。目前,信天翁有
4
个属。
87
在海鸟中,海燕身体小巧玲珑,体长一般
140
~
254
mm
,体重
20
~
50 g
,是最小的海鸟。
p>
海燕属于鹱形目海燕科。
88
p>
海洋哺乳动物是前肢特化为鳍状、
体温恒定、
胎生哺乳和用肺呼吸的海洋脊椎动物,
又称海
兽。它们都是由
陆上返回海洋的,属于次水生生物。一般包括鲸目、鳍脚目、海牛目的所有
动物,以及食
肉目的海獭和北极熊。
89
儒
艮,被称为
“
美人鱼
”
,是海牛目儒艮科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儒艮分布在南北纬
27
°之
间印度
-
西太平洋水域,分布范围并不连续,全球
37
个热带与亚热带国家与地区均有儒艮
的踪影。儒艮主要生活在海草丛生的浅海
。在中国,儒艮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和台
湾沿海。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
乳动物。
90
鲸类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和鱼类完全不同。
鲸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为须鲸。须鲸的种类虽少
,
但个体都很大。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叫作齿鲸。齿鲸种类较多。
鱼的尾鳍的方向是垂直的,而鲸的尾鳍是水平的。
91
蓝鲸,又叫蓝长须鲸,属须鲸科,体长可达
33
m
,体重可达
181 t
,是生活在
海洋中最大
的哺乳动物。虽然其体型巨大,却以体型很小的南极磷虾等为食。
92
抹香鲸是齿鲸中个头最大的一种,<
/p>
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不结冰的海域,
由赤道一直到两极都可
发现它们的足迹,主要栖息于南、北纬
70
°之间的海域。其头部特别大,占体长的
1/4
~
l/3
;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因此又被
称为
“
巨头鲸
”
。抹香鲸具有动物界中最大的脑。
抹香鲸头部巨大的脂肪体能起到浮力调节器的作用,
帮助它从深海区迅速上升,
减少沉浮时
间。
抹香鲸超大的肺活量可使它们潜到
2
000
m
深的海底,
是公认的鲸类中潜水深度最大的。
抹香鲸的怀孕期长达
14
~
16
个月。抹香鲸身上的
三大宝物是体油、脑油和龙涎香,具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
其中龙
涎香是抹香鲸肠道内难以消化的固体物质经很长时间的复杂变化而形
成的,这是一种极好
的保香剂。抹香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93
白鲸被称为
“
海洋中的金丝雀
”
。每年夏季,成千上万头白鲸从北极地区出发,开始它们的迁
徙。灰鲸是鲸类中洄游距离最远的一种。
94
海豚睡觉时会保持自然游动。
95
中华白海豚是鲸豚类哺乳动物。
中华白海豚身上的颜色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变化,
通常把中华
白海豚的一生分成
< br> 6
个年龄段,分别是婴儿期(体铅灰色)、幼儿期(体浅灰色)、少年期
(身上布满灰点)、青年期(身体灰、白两色各半)、壮年期(身上有少量灰点)和老年期
p>
(浑身纯白色或粉红色)。
96 <
/p>
海豹和海狮区别如下:海豹科没有外耳,因此只有没有外耳的海豹(
seal
)才是真正的
海豹
(
true
< br>seal
)
;
海狮科有一对小小
的外耳。
特别是,
有一类鳍脚目动物英文为
fur
seal
(海狗),它们也是有外耳结构的,因
此属于海狮科。海豹科的前鳍肢毛茸茸,虽然短小,
但是
<
/p>
每个趾头上都有爪子;海狮科的前鳍肢较大且毛发少。由于前鳍肢弱小,海豹科在水中
p>
游泳主要依靠其后鳍肢,
但由于后鳍肢
不够灵活,
海豹科在岸上的行动十分不便,
一般靠扭
动整个身体前行;相比而言,海狮科在岸上行动要灵活得多,其依靠后鳍折叠在陆地上
“
行
走
”
< br>,这也是为什么海狮能常见于各类海洋馆的表演中。
97
威德尔海豹出没于海冰区。
极
地科学家利用海豹在海冰上留下的冰洞采集海冰样品及放置仪
器。人们把威德尔海豹称为
“
打孔巨匠
”
和
“
海洋学家的有力助手
”
。
98
1963
年,
Redfield
等提出了
Redfield
比值: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磷、氮、碳的需求
比
为
1
:
1
6
:
106.
99
原核藻类主要指蓝藻,
细胞直径较真核藻类小。
原
绿藻是由美国藻类学家
Lewin
在加利福尼
亚海湾的海鞘类动物的泄殖腔中发现的。
该藻在藻类进化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原绿藻是
含有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
不含藻胆素的原核生物,
因此被认为是介于原核藻类与真核藻类
之间的一个类群。真核藻类细胞直径一般在
10
μ
p>
m
以上,包括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
藻、褐藻、裸藻、绿藻、轮藻和红藻等。
100
海藻是生长在海洋中的藻类,其主要特征如下:无维管束组织,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
p>
现象;
不开花,
无果实和种子;
生殖器官无特化的保护组织,
常直接由单一细胞产生孢子或
配子;
无胚胎的形成。
藻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光合色素
和辅助色素的种类,
以及贮存养分的
种类,其次是细胞壁的成分
、鞭毛着生的位置、鞭毛类型、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
101
蓝藻是最早存在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的大气
环境从无氧变为有氧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含有固氮酶,可以直接固
定大气中的氮。
102
螺旋藻
隶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FAO
)
在
1974
年曾宣布螺旋藻
是
“
< br>未来最佳食品
”
。
103
红海束毛藻是红海中重要的浮游藻,
虽属于蓝藻类,
但体内的藻红素含量很高。
它们大量繁
殖时,成群成团地漂浮在海面,可以把海水
“
< br>染
”
成红色,红海因而得名。
104
夜光藻是甲藻门的一类单细胞藻,
< br>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
细胞近乎圆球形
(直径为
150
~
2
000
μ
m
),有一条能轻微活动的触手。成
熟的夜光藻横沟不明显,仅在腹面留下一点痕迹。在腹
面纵沟内有一条短的鞭毛。夜光藻
原生质呈淡粉色。当其大量聚集时,白天一般呈粉红色,
浓度高时还呈褐红色。
夜光藻的游动能力十分微弱,
不能主动摄食,
捕
食主要依靠上浮过程
中与食物的碰撞。
它利用分泌黏液的触手末
端粘住碰撞到的食物,
并将其送入泡口,
在细胞
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它的食物种类范围很广,包括浮游藻类、桡足类的卵、鱼卵、原生
动物以及一些细菌。
夜光藻细胞受刺激时,细胞内发生化学反应,
才会发出荧光。
夜光藻在
密度低的时候,
它们发出的光不足让人发现;
当它们以罕见的密度聚集,受到刺激,就会
发
出很亮的蓝光。
然而,
夜光藻是一种
危害很大的有毒赤潮藻类。
它们暴发性繁殖并聚集在一
起,可形
成赤潮,对渔业危害很大。夜光藻等藻类的衰败过程需要大量耗氧,来不及游
走的鱼或者贝类等底栖生物就会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
夜光藻还会黏附于
鱼鳃上,
阻碍鱼类
呼吸。
夜光藻本身并
无毒性,但其吞食浮游生物之后,体内会存有高浓度的氨,这些氨渗出
或排出至附近水域
后,有些特殊藻类(如亚历山大藻)能将之转化为神经毒素,危害鱼、虾
的呼吸系统。<
/p>
105
在光照和水温适宜时,甲
藻能够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硅藻一样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
故有
< br>“
海洋牧草
”
之称。
106
硅藻是很重要的一类浮游藻类,<
/p>
是浮游藻中研究最详尽的类群,
且往往是高纬度和温带地区
占优势的浮游藻类,
是近海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
硅藻是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通
过食物链最终影响
渔业产量。
因此,
硅藻在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
硅藻
一般通过细胞分裂进行营养繁殖,
也可以通过复大孢子生殖。
硅藻细胞进行分裂繁殖时,
所<
/p>
产生的
2
个子细胞中,
一个以母细胞的上壳为上壳,
故与母细胞同大;
一个以
母细胞的下壳
为上壳,故略小于母细胞。所以,经过多代细胞分裂后,部分后代细胞变得
越来越小。这种
变化趋势对物种的生存不利。
硅藻在长期进化过
程中产生了一种与此有关的适应方式,
即较
小的硅藻细胞通过形
成复大孢子,
使缩小的细胞恢复到该种细胞的最大体积。
复大孢
子形成
过程因种类而异,但都和有性繁殖过程相关。
107
隐藻为单细胞藻,不具有细胞壁。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运动。
108
果胞是红藻的雌性生殖器官,
为单个细胞,
基部膨大部分含一卵核,
顶端有一细长的受精丝
。
低等红藻的受精丝较短,
系果胞一端或两端的稍微隆起或延伸
。
受精后,
高等红藻的果胞在
母体上发
育成为一种称为囊果
(亦称果孢子体)
的二倍体结构,
由囊果内产孢丝上的果孢子
囊产生果孢子。
低等
红藻的果胞在受精后,
合子经多次有丝分裂形成果孢子囊,
成熟
的果孢
子自果孢子囊中放散出来。
109
角叉藻是红藻的一种,藻体丛生,叶状体薄。
新鲜的角叉藻质地如软骨,从绿黄色到暗紫色
不等;晒干脱色后,呈微
黄色,半透明,角状,质硬。
110
< br>紫菜属于红藻门红毛菜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生长在潮间带海域。中国紫菜产量
居世界首位,南方以养殖坛紫菜为主,北方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
在中国的养殖藻类中,紫
菜的产量仅次于海带,但经济产值却高于海带。紫菜营
养丰富,其蛋白含量超过海带,
并且
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核黄
素,具有
“
神仙菜
”“
长寿菜
”
的美称。
海苔是由紫菜加工而成。紫菜烤熟之后质地脆嫩,特别是经过调味处理之后,添加了油脂、
p>
盐和其他调料,就变成了美味的海苔了。
“
霞浦,大海已然成为种植紫菜的一座水上农场。
”
2012
年,风靡全国的饮食文化专题纪录<
/p>
片《舌尖上的中国》第
4
集介绍了
p>
“
中国紫菜之乡
”
霞浦海边味道香浓的紫菜,虽然只有短短
4
< br>分钟的亮相,却使
“
霞浦紫菜
”
一夜之间闻名于海内外。
111
冷温带大陆架区硬质底上生长着大型褐藻,
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
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近岸
海洋生态系统,称之为海藻场。
112
细基江蓠是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
< br>生长在有淡水流入的内湾泥沙滩上,
附生在沙粒和各种贝
壳上,为中国南方人工养殖的藻类品种。
113
琼胶,
又称冻粉,
是从石花菜及其他红藻中提
取出来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藻胶,
可作冷食
和细菌的培养基。
114
绿藻有约
8
000
种,约
90
%分布于淡水,
10
%分布于海
洋。石莼目和管藻目的种类以海生
为主。
115
大叶藻为多年生沉水草本高等植物,
不是藻类。
有根状匍匐茎,
节上生须根;
茎细,
有分支。
大叶藻在山东沿海地区是建造海草房
的主要材料。
116
“
红海滩
”
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
造就
“
红海滩
”
的是翅碱蓬,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
的植物。
117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其木材呈略红色,
而树
皮提炼出
的丹宁可以用作红色染料。福鼎是中国维度最高的红树林自然生长地。
118
某些海洋贝类体内含有毒素,<
/p>
它并非由贝类自身产生的,
而是由被其摄食的微藻
(主要是甲
藻,其次是硅藻)或菌类所产生。贝类毒素在贝类的体内毒素积聚至
足够浓度后,
人类若食
之则会发生中毒事件。
< br>贝类毒素传统上被划分为四大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
性贝类毒素、
遗忘性贝类毒素和神经性贝类毒素。
其中麻痹性贝
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是中国贝类中毒
事件的主要
“
凶手
”
。
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由涡鞭毛藻、
莲状原膝沟藻、
塔马尔原膝沟藻等甲藻产生,
是世界上毒
性最强、
引起中毒事件频率最高的贝类毒素。
有一种石房蛤毒素,
< br>毒性竟是眼镜蛇毒素的
80
倍。当人们食用含有这种毒
素的贝类后,
会发生神经性中毒的症状。中毒后的半小时内,人
会感觉嘴唇刺痛或麻木,
这种感觉会逐渐扩散到面部和颈部,
并
伴随头晕、
恶心、
腹泻等症
状。严重的
,还会出现肌肉麻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迄今发现有
10
余种腹泻性贝类毒素
,主要由鳍藻属和原甲藻属中的有毒甲藻产生。当人们
食用含有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出
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有一些腹泻性贝类毒素通过
作用于
人体的酶类系统而影响生理功能,
有一些则会对肝脏或心肌造成损害。
< br>慢性接触腹泻
性贝类毒素甚至会促使消化系统肿瘤的形成。
119
海水中的二甲基硫主要来源于海洋藻类。
120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
us
)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是导致中国沿海
地区人们食
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
121
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已报道的赤潮生物有
300
多种,
分别隶属于细菌门、
蓝藻门、
绿藻门、
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原生动物门<
/p>
10
个门类,除了原生动
物红色中缢虫
外,其他的赤潮生物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已经确定的有毒赤潮生物
83
种。
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
150
多种,其中
30
种在中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
122
1988
年上海市甲型肝炎
流行。
根据调查发现,
居民习惯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是
造成
甲肝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毛蚶是此次甲肝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123
1977
年,美国深
潜器
“
阿尔文
”
号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区
2
500
m
深处中央海脊的火山口周围首
次发现热液口。热液口生物主
要依靠化能合成作用生产有机物质。
124
裸藻门既具有植物性特征又具有动物性特征。
具植物性特征是指其具有载色
体,
能进行光合
作用;具动物性特征是指其具有感光性眼点,不
具有细胞壁,会动物式吞食固体。
海洋地质地理
知识点
1
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结构改变并使其内部物质发生变化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 br>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 <
/p>
地质上所谓的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地震学界所说的岩石圈是指上部具有高
Q
值的介质。
3
大洋岩石圈年龄越老,厚度越大。
4
莫霍面是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
霍洛维奇于
1909
年发现的。在该
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
7.0
km/s
左右突然增加到
8.1
km/s
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
km/s
突然增至
4.4
km/s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平均为
33
km
。
5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
6
奠定了海岸基本轮廓和地貌形态格架的是构造运动。
7
古海洋学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演化的科学,
p>
又称历史海洋学。
它利用现代地质学和
海洋
学知识,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古海洋表层及底
层环流的形成、
演化及
其地质作用,
阐
明海水成分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化,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演化,
生产力和生
物地理发展史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影响,
以及海洋沉积
作用的历史。
深海钻探和同位素地球化
学等方面的古海洋学研究
,揭示了大洋演化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8
微体古生物法是古海洋学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9
洋壳较陆壳年轻,一般不超过
2
亿年,而大部分陆壳至少为
10
亿
年。因此大陆地层可以记
录比大洋地层年代更久的地质信息。但陆壳远没有洋壳构造活动
剧烈。
10
洋壳形成于大洋中
脊轴部,
并从中脊轴部向两侧运移,
经过深洋盆,
最后在海沟处向下俯冲
并消亡于地幔之中。
11
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物质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
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
它们在时间、
空间上的变化
,
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
是当前深海钻探中引人注目的
一个研究领域。
12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
称为大陆漂
移。
《
海陆的起源》
是阿尔弗雷德
p>
²魏格纳阐述其
“
大陆漂移
”
理论的经典著作,
大陆漂
移学说认为,
地球上所有
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
块,
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
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
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13
海底扩张学说是关于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理论,
是对大陆漂移说
的进一步引申和
发展。它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科学家赫
斯(
Hess
)和迪茨(
Dietz
)提出的。
14 <
/p>
通常用扩张速率来表示海底扩张作用的强度,
一般以单侧的速率来
表示。
太平洋的扩张速率
为每年
5
~
7
cm
,大西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
1
~
2
cm
。
15
< br>地体是地壳物质的碎块,
它或者在一个板块上形成,
或者
由一个板块断裂而成,
后来增生到
另一个板块之上。
16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
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
地球表
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岩石圈,
岩石圈被构造活动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
板状块体,
被称为
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这些板块以每年
p>
1
~
10
cm
的速度移动。板块边界分为
3
种类
型:
①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
②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
③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
块边界。
17
汇聚型板块边界,
其两板块间
的应力场以挤压作用为主,
边界两侧板块相对运动向一起聚合
汇
集。其地震活动以逆掩断层为主。
18
分离型板块边界也称生长边界,
伴随洋壳新生和海底扩张。
特点是两板块做背离运动,
向两
侧分离、散开。分离型板块
边界发生的地震以正断层型为主。
19
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
地震活动几乎全部发生在板块的边界上,
火山也多发生在边界附近,
其他如张裂、岩浆上升、热液活动、大规模的水平
错动等,也多发生在边界线上,其中地震
活动是板块划分的首要标志。
< br>
20
如果地幔内的流体上升到巨大的大陆之下并
向左右扩散时,
那么大陆块就会从这里裂开,
并
向两侧推移,这就是地幔对流。
洋中脊属于地幔对流的上升区,由此推动板块水
平运动,在
海沟处汇聚下沉。
21
地球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块、印度
-
澳大利亚板块和
南极板块
。板块运动及其相互作用导致了目前海陆的分布格局。
22
在地球表面上,
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
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
0
~
1
km
,
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
4
~
6
km
。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
和大洋中脊。
23
从地形变化和地壳结构的角度来说,
p>
大陆边缘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
也是大陆地壳和
大洋地壳之间的过渡带,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等海底地貌单元,平行
于大陆
-
大洋
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千
米,
宽几十至几百千米。
大陆边缘按构造活动分为稳定型和活动
型两
大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位于板块内部,被动地随着板块运动
,
缺乏海沟俯冲带,故无强烈的
地震、
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
发育有巨厚的沉积物。
活动型大陆边缘有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
动。
24
海沟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
两壁较陡、
狭长的、
水深大
于
5 000 m
(如毛里求斯海沟
5
564
m
)的沟槽。大多数海沟有不对称的
V
形横剖面。海沟
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
。
25
深渊一般指深度超过
6 500
m
并一直延伸到
11 000 m
的
轮廓清楚的海沟。世界上深渊的面
积约
4.5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深海海底面积的
1.7
%。
26
边缘海盆地是岛弧靠大陆一侧的深海盆地,水深
2
000
~
5 000 m
,与海沟、岛
弧组成沟弧
盆系。边缘海盆地与火山岛弧相连,故其热流值一般较高。
< br>
27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
北起琉磺列岛、
西南至雅浦岛附近。
马里亚纳海沟是
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最深处在
挑战者海渊,为
11 032 m
,是地球的最深点。
28
大陆架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
是大陆向海洋的自
然
延伸,
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通常被认
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
藏和海洋资源,
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
油储量的<
/p>
1/3
,素有海洋资源的
“
聚宝盆
”
之称。
29
在国际法上,
沿海国的大陆架
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展到大陆边
外
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
权权利。
北冰洋
2/3
以上的面积属于大陆的水下边缘,
即在北冰洋的周围具有非常宽阔的大
陆架,最宽达
1 200
km
以上。
30
中国相邻四海总计
470
多万平方千
米,
其中可管辖海域约
300
万平方米;
岛屿
11
000
余个。
大陆架宽广,黄海、渤海全部位
于大陆架上,东海大陆架宽
200
~
600
km
,南海大陆架宽
180
~
250
km
,大陆架总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位。
31
1873
年,英国
“
挑战者
”
号调查中,利
用测深锤测量深度,发现了大西洋中部有一条南
北向的山脊。这是首次发现大洋中脊。
32
洋中脊,
又称中央海岭。
p>
在地貌上,
洋中脊是一条在大洋中延伸的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海底山<
/p>
脉系列;在地质上,洋中脊是一条巨型构造带,断裂特别发育,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其纵
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总长约
6.5
万千米,宽
1
500
~
3
000
km
,高出洋底
2
~
3
km
,
其露出洋面以上的部分成为岛屿,
如
冰岛、
亚速尔群岛、
科隆群岛和复活节岛等。
< br>
33
Frederick
Vine
和
Drummond
Matthews
通过研究洋壳岩石的磁异常特征而提出了新
生洋壳产生于洋中脊的论断。
34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35
大洋盆地是地表最为低凹的地区,
“
条条江河归大海
”
< br>,
从陆地上风化剥蚀出来的大量碎屑物
质源源不断地被江
河搬运,最后输入海洋。海洋成为物质的最终沉积场所。
36
菲律宾板块对亚洲大陆板块俯冲,
欧亚古陆反向蠕散,
其边缘部分上层软流圈上拱,
导致岩<
/p>
石圈拉长碾薄而张裂,形成裂谷,前部的琉球弧陆块渐渐裂离,裂谷处形成弧后盆地,
p>
发展
成目前的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
37
世界上
80
%的火山爆发发生在海底。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
2
万多座(太平洋就拥
有一半以上)。这些火山中有的已经衰老
死亡,有的正处在年轻活跃时期,有的则在休眠。
现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分布在大洋
盆地,绝大多数分布在岛弧、大洋中脊的断裂带上,
总体呈带状分布,统称海底火山带。
38
海伦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
火山,是喀斯喀特山脉(
Cascade Range
)的一部
分,是由胡安德
富卡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而形成的。
39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贝尼奥夫等人在研究海沟附近的地震时,发现了贝尼奥夫地震源带,
岛弧下
的中、小型地震震源呈带状分布。一般在海沟附近发生的为浅源地震。
40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处,因此是典型的
地震带,地震频发。
41
因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汇聚,应力不断集中,一般在
30
km
左右深度形成特大型地震,所
以目
前观测到的大地震均发生在环太平洋。
42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
海底滑坡或气象变
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它的波长长,
传播
速度快,波高在茫茫的
大洋里不足
1
m
。但当到达海岸浅
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
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
“
水墙
”
。地震海啸通常由震
源在海底
50
km
以内、里
氏震级
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43
沧海桑田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
,
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靠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
壳上
升,海底便会露出,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
生
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
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44
威尔逊旋回即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
包括萌芽
阶段、
初始阶段、
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残余阶段和消亡阶段。
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
裂谷,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
东非裂谷。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经出
现洋壳,
< br>如红海、
亚丁湾。
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
海洋边缘又出现俯冲、
消减现象,
所以大洋迅
速扩张,
如大西洋。
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
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
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渐趋减小,如
太平洋。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终于导致两
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残留小型洋壳盆
地,如地中海。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
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如喜
马拉雅山山脉。
45
加勒比海(
Caribbean Sea
)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西部与西南部是墨
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
美洲诸国;
北部是大安地列斯群岛,
包括古巴;
东部是小安地列斯群
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46
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高加索山
脉以东,制约着中亚巨大、平坦
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性的内陆海。
47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
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岛以
西,所罗门群岛以南,南北长约
2 250 km
,东西宽约
2 414
km
,面积
4 791 000 km
2
,是
世界上最大的海。
48
阿拉伯海为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印度半岛之间。
其北部为波斯湾
和
阿曼湾,
西部经亚丁湾通红海,北界为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南
面即印度洋。
49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
呈狭长形,
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
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红海海水多呈蓝绿色,
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
< br>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红海是世界上海水温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上最咸的海。
红海
长约
2 250
km
,最宽
355
km
,均深
490
m
,最深
2 211
m
,面积
438 000
km
2
。
50
白海长年被雪白的冰层覆盖,加上有机物含量少,
p>
海水也呈现白色,故而得名。注入白海的
河流有奥涅加河、
北德维纳河、
梅津河等。
白海深入俄罗斯西北部
内陆,
是北冰洋的边缘海,
靠近科拉半岛,
以狭长的咽喉海峡与北面的巴伦支海相连,
二者以卡宁诺斯角与圣诺斯角之
间的连接线为分界线。北极圈从白海穿过。
51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
52
中国大陆边缘四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最
浅的是渤海,最深的是南海。渤海是
中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在冬季,渤海的平均温度最
低。渤海海峡口宽
59 n
mile
,有
30
多个岛屿,其中较
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黄海从胶东半岛
成山角到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面最窄,
习惯上以此连线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
南黄海两部分。东海,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
北临黄海,东临太平洋,以琉球群岛为界,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东海的面积是
70
余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在
349
m
,多为水深
200
m
以内的大陆架。南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
海。
53
渤海:被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
庙岛群岛包围;黄海:被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
包围,南至长江入海口一线;
东海:被中国大陆与日本岛、琉球群岛包围;南海:中国、越
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国围成的海。
54
中国近海总面积
470
多万平方千米
,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海域。渤海
与黄海的界线,
一般以辽东半岛西南端的老铁山岬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部的蓬莱角连线
为界
;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
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韩国济州岛西南
角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
海的分界线为中国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南端
猫头鼻连线。
55
渤海三面环
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它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
个主要海
湾。具体位置在
37
°
07
′~
41
°
0
′
N
、
117
°
35
′~
121
p>
°
10
′
E
。
56
南海
有中国最大的珊瑚岛
—
永兴岛,
在
p>
16
°
50
′<
/p>
N
、
112
°<
/p>
20
′
E
,
p>
属于西沙群岛的宣德群岛,
西北距海南岛榆林港约
< br> 182 n mile
,是南海诸岛交通枢纽,也是海南省西沙、中沙、南沙<
/p>
群岛的行政中心,现为海南省三沙市党政机关驻地。
57
南海素有
“
< br>亚洲地中海
”
之称,是两大洋和三大洲的海上枢纽,
p>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中国联
系东南亚、南
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路。
58
基于板块构造学说,最为古老的大洋是太平洋。
59
印度洋位于亚洲、
大洋洲、<
/p>
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包括属海在内,
面积
为
7
411.8
万平方千米,
p>
若不包括属海,面积为
7
342.7
万平方千米。印度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21.1
%。印度
洋板块形成于
9
000
万年以前的白垩纪,在地质年代上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洋。
60
在印度洋海底中部,
分
布着
“
入
”
字
形的中央海岭,
把印度洋分为东部、
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
p>
东部区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隔为中印度洋海盆、
西澳大利亚海盆和南
澳大利亚海盆。
这些海
盆都比较广阔,
海水较深。
西部区域海岭交错分布,
分隔出一系列海盆,
主要有索马里海盆、
马斯克林海盆、马达加斯加海盆和厄加勒斯海盆。
这些海盆面积较小,海水较浅。
南部区域地形较为简单,有克罗泽海盆、大西洋
-
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东印度洋海盆。
61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
25.4
%。位于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
南极洲之间。东西较狭窄、南北
延伸,轮廓略呈
S
形,自北至南全长约
1.6
万千米
。大西洋
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约
2 400
km
。
62
< br>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北冰洋跨经度
< br>
360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63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
群岛进入北冰洋,
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它是连接大
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它以巴芬湾以北为起点。
64
在北冰洋欧亚大陆一侧,大陆架从海岸一直向北延伸
1
100 km
,最宽处可达
1 700
km
,西
伯利亚海域的大陆架宽度可达到
< br> 900 km
。北冰洋在世界大洋中拥有最大的大陆架。
65
弗拉姆海峡是北冰洋联系大西洋的通道,也是北冰洋联
系其他大洋最深的通道。
66
北冰洋整个深海区被
3
条海岭分为两
大部分,
靠近欧亚大陆一侧的为欧亚海盆,
靠北美洲一
侧的为加拿大海盆。
这
3
条海岭基本平行,
分别为门捷列夫海岭、
罗蒙诺索夫海岭和
南森海
岭。
67
南森海岭,
起自勒拿河口附近,
向西北延伸到格陵兰
海的北部,再折向南,
到冰岛附近同北
大西洋海岭相接,被认为
是北冰洋中的大洋中脊。
68
南极辐合带是一条非常明显的自然地理边界,
其位置在
48<
/p>
°~
62
°
S<
/p>
,
是一个很不规则的圆
圈,
在各大洋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在印度洋、
大西洋一侧
约在
50
°
S
,
在太平洋一侧在
55
°~
62
°
S
。它的南部
边界是南极洲
24 000
km
长的海岸线。
69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的石乙水,
流经中朝边界,
向东北又折向东南,
最终流入日本海。
70
苏伊士运河
1869
年通航,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
最近的航线。
它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也是亚洲与
非洲的交界线,
是亚洲与非洲、
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p>
71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
拿马,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是重要的航运要道,
被誉为世界
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
“
< br>世界桥梁
”
。
72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
支流最多的河流,最终流入大西洋。
73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自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
74
中国入海河流中的第一大河是长江,它也是亚洲、中国
的第一长河,全长
6 403 km
;它发
< br>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是世界第三长河,
仅次于亚马
孙河与尼罗河;
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75
黄河入海口,
位于山东省东营
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
地处渤海湾与莱州湾的交汇处,
185
5
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76
莫桑比克海峡是西印度洋的一条水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长达
1 670 km
;东为马达加
斯加岛,西为莫桑比克。<
/p>
77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
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其最宽
处宽
970
km
,最窄处也有
890
km
。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
为
5
248
m
p>
。对航海者来说,德雷克海峡被称为
“
航海
家的坟墓
”
,该处风大浪高,有时还有
冰山漂浮。
78
英吉利海峡是
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
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
是世
界上最繁忙的
海峡,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
20
万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峡之冠。
79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
/p>
5
°
36
′
p>
W
、
35
°
57
′
N
),长
p>
58 km
;
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
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
13
km
< br>;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的唯一通道,和地中海一起构成了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天然
分界线,被誉为西方的
“
生命线
”
p>
,
是大西洋与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间海上交通重要航线。
p>
80
马六甲海峡西岸是印度尼西亚
的苏门答腊岛,
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
面积为
65
000
km
2
。海峡长度为
800
km
,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
65 km
< br>,向北渐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达
2
000
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
家往来的
重要海上通道。
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
六甲海峡被誉为
“
海上十字路口
”
p>
。
另
外,由于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
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
也被誉为日本的
“
海上生命线
”
。
81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
道,
也是亚洲和北美洲、
俄罗斯和美国、
阿拉斯加
半岛和楚克奇半岛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也从白令海峡的中央通过。
p>
82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
印度洋的海峡,
亦是唯一一条进入波斯湾的水道。
海峡的北岸<
/p>
是伊朗,
有阿巴斯港。
海峡的南岸是阿曼
。
海峡中间偏近伊朗的一边有一个大岛
—
格什姆岛,
隶属于伊朗。
83
琼州海峡,又称雷州海峡,亦称雷琼海峡,是海南琼州岛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所夹的水道
,
为中国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东西长约
80
km
,南北平均宽
29.5
km
,最宽处直线距离为
33.5 km
,最窄处直线距离为
18 km
左右。
84
台湾海峡是福建与台湾之间连通南海、
东海的海峡,
< br>北起台湾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平潭岛连
线,南至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被
称为
“
海上走廊
”
。
85
吕宋海峡是连接南
中国海和菲律宾海的一系列海峡,
北起台湾岛南至吕宋岛,
长达
320
km
。
86
波斯湾有
“
< br>石油海
”
之称。
87
墨西哥湾以及巴西、南非周边海域被称为世界深海油气
勘探和开发的
“
金三角
”
。
88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最靠南的海域,最南端几乎到了
50
°
N
,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大型海湾。
89
亚丁湾是位于也门和索马里之间的
一片阿拉伯海水域,
通过曼德海峡与北方的红海相连,
以
也门的海港亚丁为名。
90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西临印度半岛,东临中南半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
南在斯里
兰卡至苏门答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
经
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中国海相连。
宽约
1
600 km
,面积
217
万平方千米,水深
2
000
~
4 000
m
,南部较深;盐度
30
~
34
,是世界面
积最大
的海湾。
91
胶州湾位于中国
山东半岛南部,有南胶河注入。胶州湾口窄内宽,面积
446
km
2
,为伸入内
陆的半封闭性海湾
,属于构造湾。
92
海州湾是
南黄海最西面的开敞海湾,
位于江苏东北端的黄海之滨,
东以岚
山头与连云港外的
东西连岛的连线为界与黄海相通,面积约
820 km
2
。
93
海洋中的岛屿面积大小不一,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火
山岛、
珊瑚岛和冲积岛。大陆岛是因
地壳运动引起陆地下沉或海
面上升,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岛,格陵兰岛、台湾岛、
海南岛等都是典型的大陆
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作用而产生的喷发物质
(主要是熔岩)
堆
积而成的岛。
珊瑚岛是由造礁珊瑚和
石灰藻等的遗骸堆积而成的岛。
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岛是
典型的火
山岛,
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典型的珊瑚岛,
中国南海诸岛中的
多数岛屿为珊瑚岛。
冲积岛是由河流、湖泊中的泥沙堆积而成,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是中国
最大的冲积岛。
94
格陵兰岛
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
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
全岛面积为
p>
216.6
万平方千米,
海
岸线全长
3.5
万多千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比西欧和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
因此
也有
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95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岛),
< br>位于太平洋西部,澳
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岛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岛屿。
96
世界上最年轻的火山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苏特塞岛。
97
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屿,
位于欧洲大陆西侧的大西洋中,
是大不列颠群岛的主岛之一,
面积为
209 331
km
2
。
98
布干维尔岛是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是
著名的
“
铜岛
”
。
20
世纪
60
< br>年代发现
丰富的铜矿资源,
蕴藏量
8
亿吨以上。
在以新兴矿业城镇潘古纳为中心的铜矿产区,
有外资
经营开采的露天采矿场。
自
p>
1972
年投产以后,
所产矿石经精选后
由管道送往东岸港口输出,
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要出口商品。
99
南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岛素有
“
镍岛
”
之称,镍矿储量居
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量的
25
%
,同时新喀里多尼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镍生产地区。
100
自
1710
年以来,邦加岛屿一向是世界上首要的锡产地,锡产量占印度尼西亚全国总产量一
半以上,是世界著名的
“
锡岛
”<
/p>
。
101
复活节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
Rapa
Nui
)或赫布亚岛(
Te Pito
te Henua
,意即
“
世界之脐<
/p>
”
)。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
Paaseiland
),
意即
“
复活岛
”
,以纪念
他们到达的日子。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
27
°
S
和
109
°
W
交会点附近,面积约
117 km
2
,现属智利共和国的瓦尔帕
莱索地区。
102
吕宋岛位于
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它是菲律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经济最发
达的岛屿。
吕宋
岛盛产稻米、椰子,吕宋雪茄闻名于世。吕宋同
时也是菲律宾三大政区(吕宋、维萨亚、棉
兰老)之一。中国古籍称吕宋岛为
“
小吕宋
”
。
103
在中国的台湾岛与菲律宾的吕宋岛之间宽
200 n
mile
的海域内,分布着巴坦、巴布延
2
片群岛,形成了巴士、巴林塘和巴布延
3
个沟通南海与太平洋的水道。
104
巴厘岛是印尼
13 60
0
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位于印度洋,爪哇岛东部,大致呈菱形,
< br>主轴为东西走向,岛上东西宽
140
km
,南北相距
80
km
,全岛总面积为
5 620
km
2
。
105
广西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
106
灵山岛位于胶南市东南灵山湾中,与大珠山遥相对峙
,是中国的第三高岛。
107
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火山岛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既有单个的火山岛,也有群岛式的火山岛。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洋火山岛,
它与大陆地
质构造没有联系;
另一种是大陆
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
p>
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
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
属大陆岛与
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108
珊瑚岛是由海洋中造礁珊瑚的钙质遗骸和石灰藻等的
遗骸堆积形成的岛屿,由于珊瑚生长、
发育需要温暖的水温,因此,珊瑚岛只分布在南、
北纬
30
°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109
美济礁是中国南沙群岛中一个珊瑚环礁,
中国渔民称之为双门或双沙。
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110
马来群岛,
也叫南洋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群。
它位于亚洲
东南部。
该群岛由
2
万多个岛
屿组成。
总陆地面积
2
475
249
km
2
,
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
20
%。
马来群岛沿赤道延伸
6
100
km
,南北最大宽度
3 500
km
。
111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位于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的西北角。
112
夏威夷群岛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br>几乎位于太平洋正中部,
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面积最大的
一个二级群岛。该群岛呈弧状跨北回归线,包括
8
个大岛和
124
个小岛,绵延
2 450 km
,
形成新月形岛链。夏威夷岛为其最大岛,
岛上有
2
座活火山,
气候终年温和宜人,
降水量受
地形影响较大。
113
加拿大群岛是位于北美大陆以北和格陵兰岛以西的众
多岛屿的总称,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巴芬
岛,它是世界第五大岛,
约有
51
万平方千米。
114
南海诸岛包含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
群岛。东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
中位置最北的一组群岛,
共有
3
p>
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
(东沙岛和东沙礁)
、
南卫滩环礁
(暗
礁)及北卫滩环礁(
暗礁)。它是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组群岛。南沙群岛
是中国南海诸岛四
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南沙群岛最广的群岛,主要包
< br>括太平岛、南威岛、永暑岛、渚碧礁、万安滩等。中沙群岛主要部分由隐没在水中的暗沙、
滩、礁、岛所组成。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并且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115
曾母暗沙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
116
百慕大群岛位于北大西洋,是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地,距北美洲约
900 km
,距美国东岸佛罗
里达州迈阿密东北约
1 100 n mile
,距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东南约
840 n
mile
。
117
所罗门群岛是西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
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
是英联
邦成员之一。
118
托克劳群岛是太平洋中南部岛群
,是世界上最小的群岛,
由法考福环礁、阿塔富环礁、
努库
p>
诺努环礁
3
个珊瑚环礁组成。
119
法罗群岛由位于北大西洋中的
18
个
岩石岛屿所组成,是丹麦王国的海外自治领地。地理位
置在挪威西方约
< br> 602 km
、苏格兰西北方约
310
km
处。
120
阿拉伯半岛南靠阿拉伯海,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北面以阿拉伯河口至亚喀巴湾顶端为界,
与亚洲大陆主体部分相连,
位于印度洋板块。
半岛
南北长约
2
240
km
,
东西宽
1
200
~
1
900
km
,总面积达
322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121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
雷州
半岛合称
“
中国三大半岛
”
,
为寿光羊口镇小清河口同江苏与山东
交界处的绣
针河口两点连线以东的部分。
胶东半岛是其一部分。
山东半岛三
面临海,
北面与
辽东半岛隔渤海相望,
东部与韩国隔海相望。
因为地理上的原因,
山东半岛地区与东北
和韩
国联系紧密。
122
p>
瑙鲁共和国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
有
“
天堂岛
”
之称。
p>
瑙鲁面积只有
24
km
2
,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1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可以测得样品的绝对年代。
124
海底沉积物为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以及人
类活动中落入海底的物质,
包括泥沙等
碎屑物质、灰尘、动植物
的遗骸、宇宙尘埃等,因此,海底沉积物在靠近陆地的海域较厚,
在远洋较薄。
125
远洋沉积物就是沉积在大洋底表
面的物质。
在沉积之前,
长期悬浮于海水中;
< br>沉到海底之后,
成为一层软泥。
它的主要成分是红土的微
粒,
含钙、
硅的浮游生物
(放射虫和硅
藻)
的残骸,
以及火山灰、宇宙尘埃和化学物质等。
126
半深海沉积物为水深
200
~
2 000 m
的海底沉积物
,相当于陆坡区的沉积物,主要是青泥、
红泥、珊瑚泥、火山泥等细粒物质。
127
浅海沉积物是水深为
20
~
200
m
的海底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也称陆架沉积。浅海
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沉
积时间较短,不适于研究古气候。
128
钙质软泥在大洋中分布最广。
根据所含的主要钙质生物遗骸,
分为有孔虫软泥、
颗石藻软泥、
翼足虫软泥等。
129
浊积岩是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
沉积岩的统称,
常见的有硬砂岩质浊积岩、
碎屑灰岩质浊积岩,
还有多种浊流成因的岩石类型。
130
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南端,
北部与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接壤,
东北
与土耳其接壤,西南濒临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131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
亚两大洲的名城,
位于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
海峡纵贯其中。
132
塔林,
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
文化中心
,位于波罗的海芬兰
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
133
汉堡市位于不来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国北部一座
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
仅次于柏林。
134
芬兰地处
60
°~
70
°
N
,面积为
338 145 km
2
,是欧洲第七大国。其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
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
面是俄罗斯,西南濒临波罗的海。
135
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由地中海一些岛屿组成,有
“
地中海心脏
”
之称,
是一处
著
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136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
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
岛、
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
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
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
2 000 km
。由于这片海域常
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
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
方式难以解释的现象,
因而
成了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
词,故又被称为
“
魔鬼三角
”
。
137
澳大
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由澳大利亚大陆、
塔斯马尼亚
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
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
及其边缘海。是世界上唯
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138
马德拉群岛有
“
大西洋明珠
”
的美誉,它位于非洲西海岸外,面积
796
km
2
,属亚热带气候。
139
大嶝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东南海面,
由大嶝岛、小嶝岛、
角屿岛
3
< br>个岛组成,
其中角屿
岛与大金门岛最近,距离仅
1 800 m
。
140
福建距离台湾岛最近的距离是从福建平潭岛到台湾新
竹,总距离约为
130 km
。
141
辽宁省长海县海域面积约
10 324 km
2
,海岸线总长约
359 km
,是中国东北地区距离日本、
韩国最近的区域,也
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和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
142
东兴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城关镇,
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
南端,
与越南芒街市隔江相
望。
143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中国
18
000
km
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
江入海口,地处长
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
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
也是中国年吞吐
量最大的港口。<
/p>
144
海底热液活动普遍发生在
大洋中活动的扩张型板块边界以及板块内其他扩张活动中心,
被称
为人类认识地球深处活动的窗口。从分布区域上看,海底热液系统多集中在太平洋。
海底热液流体是由海水沿着海底裂隙下渗,
被下部岩浆加热、<
/p>
反应后沿着通道涌出海底形成
的,
海水、
沉积物中的孔隙水、
岩石中的结晶水以及岩浆中释放的流体组分
都可构成热液流
体的物源。
海底热液口环境是以高温、高硫化氢含量、低含氧量和低
pH
为主要特征的。
根据海底热液
温度及喷出的矿物成分,一般将海底热液烟囱划分为:
①
p>
“
黑烟囱
”
,热液
温
度为
320
℃~
400
℃
(高温型)
,
以硫化物为主;
②
p>
“
白烟囱
”
,
p>
热液温度为
100
℃~
320
℃
(中温型),以硫酸盐(重晶石、硬石膏),非晶质二氧化硅及闪锌矿为主;
③低温喷口,热液温度低于
100
℃(低温型),主要为碳酸盐或非晶质二氧化硅。
海底
“
黑烟囱
”
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很适合嗜硫生物的生长。
“
黑烟囱
”
通常出现在洋中脊轴附
近。
洋壳内热液的循环作用与距离洋中脊的远近有关。
随着距中脊轴
越来越远,
洋壳内的热
液循环作用会逐渐变弱。
145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热液矿床主要
形成在洋中脊的裂谷中。因为这里地壳较薄,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