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面人家 精品教案

绝世美人儿
845次浏览
2021年03月03日 15: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步步为营)


山那面的人家



周立波




【教学目标】


1


.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 的生


活气息和明丽的地方色彩。



2< /p>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乡情乡俗,引发对湖湘文化、家乡文 化的浓厚兴


趣,鼓励学生叙乡俗、抒乡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 br>


【教学重点】



1

< p>
.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与鲜明的地方色彩。


2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结合时代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建议】



1

.本文通俗易懂,语言极富地方色彩,小说记叙的内容和描写的场景画面都是学生较熟


悉的,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阅读法,让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

< br>自己来品味、感悟、表达。



2


.第一课时,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课文脉络和大意。教师可简要介绍作者


和 他的写作风格,以及课文的时代背景;也可事先作业布置,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周立波的


资料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整理后在课堂进行介绍交流,比赛看谁的资料全面中肯。教师可引


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层意。



1 / 8



3

< br>.第二课时,重点赏析课文。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是本文的重要特点。要引导学

生从小说表现的乡俗民情、大量使用的地方方言以及引用的民歌民谣等方面仔细体会。作者

< br>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形成了自己


鲜明独特的风格。教师可提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方言词语要做好记号,以备讨论时理解其


含义,为分析作品特点打下基础。



4


.课文通过描写山那面人家一对普通农民的婚礼,充分表现了湖南的民情风俗,教师可


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乡情乡俗,引发对湖湘文化、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

< p>
鼓励学生叙乡俗、抒乡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 br>5


.建议教师搜集有关民情风俗的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自己查阅的资料,比比看谁的资料更全面、精彩。



2


.教师适时总结归纳补充。




1


)作家作品


< /p>


周立波(


1908


1979


),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圣


手,


1946


年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 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


大林文学奖。


1951


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


1955


年回到家乡深


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 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


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 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


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 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




2


)时代背景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


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


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三、整体感知



通过充分的阅读整体感知:



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通过“我”参加一对青年婚礼的所见所闻所感,尽情地渲染了“歌声载道,喜气盈


2 / 8



门”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的新气象 ,刻画了人们新的精神面貌,歌颂了新的道德风尚,同


时也批评了旧的思想风习。



2


.根据情节的发展,划分小说的结构。< /p>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我想这话也似乎有理”)写“我”和姑娘 们一起去参加山那面人


家的婚礼。



第 二部分(从“翻过山顶”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写“我”参加婚礼的经过。



这部分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翻 过山顶”至“并且这样欢喜呢?”)描写新房的布置、摆设和婚礼前热


闹欢乐的气氛。< /p>



第二层(从“新房里,坐在板凳上谈笑的人们中有乡长”至“兽 医堂客说”)写婚礼前


人们对新旧婚姻制度的议论。



第三层(从“外边有人说”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写婚礼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把新郎送回去以后”至结尾)写“我”参加完婚礼后回家去。



3


.简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山那面人家》反映二十世纪合作化时期的农村新生活,绘制出一幅多姿多彩、生活气< /p>


息浓郁的山乡风俗画,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



四、品味探究



(一)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本 文体现了周立波小说的几大特点:时代特点突出、地方色彩浓郁、人物个性鲜明。请


同学 们分成三个组,分别围绕这三大特色讨论探究。



1


.“时代特点”组




1


)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 状况。




2


)小说中哪些描写体现了这样的时代特征?




3


)小说描写了充满新生活情趣但也留有旧风俗痕迹的婚礼,歌颂了新人物、新 时代。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新”在何处,哪些地方又留有旧风俗的痕迹。



2


.“地方色彩”组




1


)小说作者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 ,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


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请你在文中找出几 个这样的词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2


)说说小说中引用“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


又来”和“旧式婚姻不自由,女的哭来男的愁,哭得长江涨了水,愁得青山白了头”两段 民


3 / 8



谣的作用。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的民风习俗,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更在人们的岁时祭祀,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俗中表现出来。说说文章展现了什么样的民风民 俗。



3


.“人物形象”组




1


)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找 出相关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身份


和性格。


< br>(


2


)找出文章几次描写姑娘们笑声的语句,说说这些笑 声表现了姑娘们怎样的心理和性


格特点。



(二)各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1


.“时代特点”



社会氛围:



青春,康健,无挂无碍的 农业社里的生活,她们劳动过的肥美的、翡青的田野,和男子


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 /p>



家居摆设:



人们把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点起,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房里的陈设。床是旧床,帐子也不


新 ;一个绣花的红缎子帐荫子也半新不旧。全部铺盖,只有两只枕头是新的。


< p>
堂屋上首放着扳桶、箩筐和晒簟,这些都是农业社里的东西。正当中的长方桌上,摆起


两枝点亮的红烛。烛光里,还可以清楚地看见两只插了茶子花枝的瓷瓶。靠里边墙上挂一面

< p>
五星红旗,贴一张毛主席肖像。



经济生活:



他支给邹家五块钱现款, 叫他们连茶饭,带红纸红烛,带一切花销,就用这一些,免得


变成超支户。



婚礼仪式:



仪式开始了 ,主婚人就位,带领大家,向国旗和毛主席像行了一个礼,又念了县长的证


书,略讲了几 句,退到一边,和社长坐在一条高凳上。



她从新蓝制服口袋里 掏出一本红封面的小册子,摊给大家看一看,“我把劳动手册带来


了。今天我有两千工分 了。”“我不是来吃闲饭,依靠人的,我是过来劳动的。我在社里一


定要好好生产,和他 比赛。”



2


.“地方色彩”



湖南方言:



4 / 8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


我的建议-冉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