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
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母亲节作文
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还提到一
个核心概念,就是
模型思想。
什么是模型思想呢许多数学教育工
作者认为,
一个数学表达就是模型,
比如,方程就是模型,甚至
一个代数式就是模型。广义上说,这样理解模型是可
以的,但更确切的,单纯的数学表达
是模式而不是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
2011
年版)》中所说的模型,强调模型的现实性,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
/p>
实世界中的故事;
强调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悟如何用数学的语言和方
法描述一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
是这
样解释模型思想的:
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
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
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
号建立方程、
不等式、
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
结果
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由这个解释
可以看到,
模型有别于一般的数学算式,
模型也有别于通常的数
学应用,
模型是能够用来解决一类具有实际背景问题的数学方法
。
必须强调的是,
模型的重要性往往不是取决于数学表达是否完
美,而是取决于对现实世界的解
释。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至
少需要考虑两个模型:
一个是总量模型,
一个是
路程模型。
总量模型。
这种
模型讲述的是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部分量之间的
地位
是平等的,
是并列的关系,
因此在这种模型中,
部分量之间的运算要用加法。
如果单纯从数学计算的角度考虑,
还可以称这个模型为加法模型。
这种模型具体
表示为:
总量
=
部分量
+
部分量
显然,
模型中的部分量不局
限于两个。
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一
类涉及总量的问
题,
这样的问题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总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
,
计算图书室中各类图书的总和是多少,计算在商店中买几种商品的总花费是多
少,
计算在年级中各个班同学数的总人数是多少。
还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具体问
题背景的不同,引导学生灵活的使用这种模型,比如,可
以在“部分量”那里讲
一些故事;也可以在总量那里讲一些故事,把加法运算变为减法运
算:部分量
=
总量
-
< br>部分量。
路程模型。这种模型讲述的是距离、速度、时
间之间的关系,如果假设速度
是均匀的(或者平均速度),可以得到模型的形式:距离<
/p>
=
速度×时间。
虽然所说的是路程问题,但这个模型可以适用于一类现实中的问题,比如,
解决“总价
=
单价×数
量”的问题,解决“总数
=
行数×列数”的问题等。但就
描述自然界的规律而言,
“距离
=
速度×时间”
式中所表示的距离模型是本质的。
因
为这种模型强调的是乘法,
因此单纯从数学计算的角度考虑,
还
可以称这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