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
片段描写-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
摘要: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
行了
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小学科学作为
p>
核心学科的地位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确认,而且由于缺乏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出现了过程和内容目标不平衡、
课程内容设计不连贯以及课程实施缺乏横向联
系
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验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
/p>
近十几年来,
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
课程改革。我国
2001
p>
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将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小学
“
自然
”
课程更名为
“
科学
”
课程,
制定了<
/p>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3
~
6
年级
)
课程标准
(
实验
稿
)
》。新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明确提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构建现代小
学科学课程体系;
在内容设计上,
强调科学课程与儿童生活经
验的相关性,
注重
以综合主题的形式规划课程;在教学导向上,
突出了
“
科学探究
”
< br>的重要性.关注
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力。
无论是从理念
上,
还是从新课程实施几年的实践情况
上看,
< br>新课程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我国历次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朝着
科学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动态化、人性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从另一方面
< br>看,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视不够,
加上缺
乏重要的基础理沦研究,
导致在以下四个问题上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
< br>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问题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
(
自然
)
p>
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应
有的重视。教育部新课
程标准研制组曾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自然
(
科学
)
课在大多数小学属于第二平台,
在少数小学属于第三平台。与世界上
多数发达国家将科学课作为核心课程的情况相比,<
/p>
我国小学科学课的地位显然是
偏低了。
此
外,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设科学课
程,在我国,情况却不是这样。从
1952
年开始到
1986
年
(
除去<
/p>
19661976
的文革
时期
)
,小学的低、中年级一直没有独立的自然课,而是通过语文或其他各学科
渗透自然课程的任务,
或透过课外活动进行科学教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就是我国教育界对儿童能否进行科学的学习一直
存有怀疑,争沦的焦点主要是
“
课本难编,教师难教
”
。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自然课的职能的一种错误认识,
足从传统的读
“
书
”
观念出发把科学课当成纯粹的科学知识课的结果。直到
1986
年,
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
置独立的自然课。
令人感到不解
<
/p>
的是,新课程却又一次取消
l
~
2
年级的科学课程。对比起世界发达国家来。我
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够高的。
现实的情况更为严峻,
很多小学没有
专任的科学教师,
课程表上的科学课往往也被语
文、
数学和英语课所占用。
因此,
切实
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重视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作用,
已经
成为我国教
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
/p>
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
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
/p>
很重要的一
环,
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
情意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儿童,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
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
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儿童去感受、
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
象,去解答心里的
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
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和现象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学会研究
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
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
错过了这一
时机,
儿童将因好奇心不能得到满
足而变得麻木,
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
抑,这对他一生的
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方面
,
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看,
即使是幼儿阶段的儿童也已具
备
了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
儿童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前已经形
成了不少关于自然
或科学问题的观念,而不像过去认为的是
“<
/p>
一片空白
”
。由于儿童持有的这类观念<
/p>
与科学概念的含义并不一致,通常被称为
“
前概念
”(preconception)
、
“
迷思概
念
”(miscon
ception)
或
“
另有概念
”(alternativeconception)
等等。儿童的这
些观念是
朴素的、
模糊的.
与科学的观
念不完全一致甚至可能相矛盾。
但就儿童本身而言,
这些观念是
合情合理的,
因而具有持久性,
对后续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
即便
在接触到课堂上讲授的科学概念之后,
儿童原有的观念也可能仍然保持不变,
甚
至形成另外一种有
悖于科学思维逻辑的
“
迷思概念
”
p>
。必须及早地澄清、修正这些
与科学相关而又不吻合的朴素观念,<
/p>
否则将会对科学的学习以至整个人生带来很
大的负面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影响到个人
的就业机会和能力,
乃至每个人
的日常生活。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未来
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
而科学素养的形
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
“
从娃娃抓
起
”
。对此,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