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题报告

萌到你眼炸
854次浏览
2021年03月03日 17: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八一大桥)


小学数学专题报告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




































盘县第一小学:严玲


< p>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总体要求和表述数学课程的内容时均提 到了


数学思想方法,《标准》明确要求,


要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须的数学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 /p>


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就是 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渗透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

< br>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渗透的思想方法很多,


本文仅对转化


和归纳思想方法,



能结合哪些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在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望得到同 行的指教。



一、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利用



旧知



解决



新知



的意识和能力



转化思想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将复 杂的转化为简单的,


将未知的转化为


已知的,将看来不能解答的 转化成能解答的,简单地说就是将



新知



转化为






,利用



旧知



解决



新知





(一)把曲线型图形转化为直线型以及直线型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 br>小学数学有关图形的学习,是先学习直线型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 、长方体等,再学习曲线型图形,如圆、圆柱等,在学习曲线型图形有关知识


时,


就可利用转化方法,


将曲线型图形转化为直线型的图形,


利用直线型的相关


知识和经验解决。如:圆面积公式的教学(图


1


),先引导学生将圆这一曲线型


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这一直线型图形,


然后观察、


研究圆各个元素和长方形各个元< /p>


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圆的半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


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


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得到圆的面 积等于半径乘半径乘圆周率,


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一



旧知



解决了圆面积公式这一



新知



。又如,圆柱的< /p>


体积公式可以通过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获取。





长方形面积:长

< br>×




长方形 面积:长


×





圆的面积:


π


r


×


r=


π


r


2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图


1




(图


2



< /p>


直线型图形之间也可以通过转化来学习,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 公式时,


可先


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设法转化成长方形,


然后研究两者元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


平行四边 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宽的关系,


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


从而由长方形面积这



< p>
旧知



解决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



新知



的问题。(图


2


)又如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


可以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获取,


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将其转化成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等学过的图形获得,等等。



在小学数学



空间与图形


< p>
领域所有的



求积



知识的教学几乎都可以用转化思想


来学习。



(二)通过转化将运算分解,用简单的运算完成较复杂的运算。



较复杂运算往往都是由几个简单的运算叠加而成的,


利用转化方 法就可以实现复


杂运算的分解,通过解决


旧知


”—


-


学过的简单的运算,解 决



新知


”—


-


较复杂的


运算。如:教学


23+3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


加减一 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将


31


分解为


30



1

< p>



23+31


转化为< /p>


23+30=53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


53+1=5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个简单的


运算,或将


23


分解为


20



3


,将其转化为


20+31=51



3+51=54


,从而解决


23+31=54


的问题。



即:


23+31


转化为


23+30= 53



53+1=54



所以


23+31=54


< p>
23+31


转化为


20+31=51



3+51=54



所以


23+31=54


又如:


教学


1.2


×


2.8


时,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以及积得变化规律,


所以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


1.2


×


2.8


转化为整数乘法:



12


×


28


, 然后由


12


×


28

的积,根据积得变化规律推出


1.2


×

2.8


的积。



在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



领域的 很多运算


(尤其是口算)


都可以通过转化将其分解


成几个简单运算解决。



(三)

实现相关知识的合二为一。


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


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合二为一,运用转化就可达到此目的。如:解 比例


问题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就可以实现解比例和解方程的合二为一:如教学

< p>
x:320=1:10


,就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其转化为方程


10x=320


×


1


,解比例


的问题就变成解方程的问题了。又如,


< p>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问题,本质上


就是



求几个几是多少



,所以在教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



时,在学生透彻理






的概念后,就可引导 学生将



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转化成



求几个几是


多少



的问题,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又如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 问题可


以通过转化为



求一个数里有几 个几



的问题来解决;


把分数除法通过



倒数



转化


成为分数乘法,实现分数乘、除法的合二为一。等等。




(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转化的



目的性





等价性



。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时,一要引


导学生思考是由








”< /p>


转化,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转化;二要保证转化前后


< p>


等价




如在利用转化思想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


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不转化成三角形等其他图形?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等价?又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要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应作什么变化?为 什么?变


化的根据是什么?变化后的商和原来要求的除法的商



等价



?为什么?


2


、备课时要瞻前顾后,教学时要步步为营。数学的系统 性决定了数学知识间是


相互联系的,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时,用到的

< br>“


旧知



有些和



新知



不是一个单


元的,


甚至不是一个年级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 课时不仅要考虑把每一个知识点


都要教学到位,


还要考虑所学的 知识和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还要考虑所学的


知识对以后所学 的哪些知识产生影响。



3


、要及时引 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解


决新问题时,要从自己 的认知结构中去



检索



与新问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去



检索



,否则既是认知结构 中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也难以



检索



到。利用转化思想学习,是沟通新旧知识联系、形成良好认知 结构


的有效途径,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及时沟通知识间的 联系,


从本质上掌握


相关知识,不断地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 构。



4


、重视培养转化意识。小学数 学中的很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利用转化思想来解


决,


通过一系列 相关知识的学习,


要使学生认识到转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


一,


面对新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看能否转化成原来学过的,


能否用原来的知识和


经验来解决,培养学生善于和习惯利用转化思想 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渗透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归纳指给学生提供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引导学生对部分对象进行观察分析,



纳总结出它们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


通过部分对象的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


象都具备这种特征,


从而得某个结论的过程。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叫归


纳思 想。



(一)性质的教学。小学数学中许多性质的教学均可以利 用归纳的思想来学习。


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 p>
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对三块同样长的长方形纸条,


平均分成


8


份,取其中的


4


份;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 br>2


份;平均分成


2


份,


取其中的


1


份,


然后分 别用分数表示取的份数,


通过借助纸条直观比较这些分数


的大小 ,得到


=


=


,

< br>通过分析比较和、和、和各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


发现这三个分数,< /p>


具有分子、


分母都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


分数的大


小不变的性质,于 是推出:所有的分数都具备这一性质,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又如小数的性质、比例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均可以归纳的方法来学习。




(二)运算律教学。如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时,可提 供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填


空:



34 +2



2+34



347+121



121+347

< p>



39+67



67+39



234+45



45+234


引导学生观察这


4


组算式的特点,

< p>
发现了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 br>它们的和不变



的运算规律。于是推出:所有的加法运算 ,都有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到加法的运


算律。又如:乘法的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加法结 合律等等,都可以仿照加法交


换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思想来获取。




(三)数量关系教学。如在学习



速度、路程和时间



这一数量关系时,可创设


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三、四个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实际问 题的过程,感受


和归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


=


速度


×


时间,从而推出,所有相关问题都


存在这种关系。



同样,其它的数量关系的教学也可仿此进行教学。




在其它知识的教学时,


也常常用到 归纳的思想,


如在教学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


可通过学生的操作 、探究,让学生发现三组或三组以上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如:


1


÷


3= , 3


÷


4=,7

< p>
÷


10=,


发现它们具备:被除数


÷


除数


=


,于是推出,所有的 分数和


除法都具有这种关系。又如,教学


2

的倍数的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个


2


的倍数,看看有什 么共同的特征,从而推出


2


的倍数均具有这种特征。等等。



(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提供的部分对象要





且尽可能的多。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


分词作定语-课程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