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21491培训资料
高中主题班会-圆圈数字
小
学
数
学
< br>核
心
素
养
2
1
4
9
1
精品文档
深度挖掘教材,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今天,我的交流发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案例说起。
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华裔超优男孩,他
SAT
满分(
SAT
是由美国大
学委员会主办
的一场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
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它和
ACT
都被称为美国高考)。结果被所有的美国最名牌
大学拒收。最后,他只进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样完美的高考状元,不好
说是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但是,这样一位学神,居然被众多美国名
校集体
拒绝!因为美国名校要极大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要培养的是一个有血
有肉,有知识懂生
活,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可以运行得非常完美的机
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
失败案例——因为这完全背离了美国名校的教育
本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
样?部分教师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
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采用填鸭式的
方式来教学,把“成绩搞
上去”作为唯一要求,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这种以应试为主
导的教育片面
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
结
构和能力结构残缺不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加重学
生的课业负担,阻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还有一个案例:有人做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
120
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
6
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
卷,只得了
80
分。尽管
这只是个案,
但是我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
试,成绩却如此悬殊?大多
数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
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
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教育思想家
爱因斯坦说过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
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西。”遗忘的是所学
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这段话很好
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
。那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
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
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
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
什么?
为了扭
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
的现象,进一步把十八
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
处,
20
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当你把在学
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今天孩子在课
堂里学数学,不是让他成为
数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
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数
学和没学过数学有什么差异?数学能留
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p>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p>
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
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
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核心素养以培养
“全面发展
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
表现为: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
大素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二、教材呈现的核心素养
今天,我以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为例,对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谈
一点粗浅的看法。本单元的
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
及它们的周长、面积,直观认识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
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圆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
显著的不同,它是曲线图
形。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
言是一种跨越
与挑战。因为与直线图形相比,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都有
明
显的变化和提升。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
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
促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具体来看,呈现如下特
点:
p>
1.
重视操作活动,强调过程学习
<
/p>
《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
/p>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即以实践性的活
< br>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
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如“圆的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让学生自由画圆的环节,
再教
学相关的概念。在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学生对针尖所在的点保持不动、
铅笔尖所在的点
不断运动、但运动过程中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等圆的最本质
特点形成直观感知。然后,
又让学生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让学生对折几次,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发现直径
和半径的关系,理解半径与圆规两脚间
距离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也就水到渠
成了。再如“圆的周长”,教
材先让学生将圆形物体“在直尺上滚一圈”或者“拿线绕一
圈”,量出长度。这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的活动,就会引发学生思考
“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也会在
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主动
地测量、实验,最后发现规律,得到对圆
周率的深刻体验。
2.
蕴含丰富思想,体会数学方法
<
/p>
这个单元的内容,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和
< br>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体会
数学
学习的特有魅力和内在价值。
求圆的周长,“绕一圈量”“放在尺上滚”,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
转化思想。测
量多个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对结果进行
比较,发现规律,得出结
论,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求圆的面积,
能不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呢?启
发学生朝着“转化”的方向去探索。“化
圆为方”“化曲为直”,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
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每
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极限
”的思想隐含其
中。再如,圆剪开后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之间有什
么样
的联系?圆的面积公式为何是
S
=
π
r
²?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逻辑推
< br>理,从而学到数学方法。
3.
提供丰富情景,获得价值体验
西师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
教材中所选
的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
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教材以活动中铁环滚
1
周的距离是多少为
情境引出研究圆的周长的
必要性;学习了周长计算公式之后,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
自行车转动
1
周前进多少米的实际问题;练习四中的圆形交通标
志牌、圆形挂钟、树杆的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长等,都是圆在生
活中的应用。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云南景洪的曼飞龙白塔
的占地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
;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外圆
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
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通
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
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一方面让学生从
这些现实情
境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进行数学分析,寻求解决方法。
4.
品味数学文化,拓展学生视野
<
/p>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
< br>潜在的陶冶作用。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
数学
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本单元的数学文化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介绍,激发学
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祖
国;综合与实践“读故事学数学”是一个体
现学科间综合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
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
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数学、喜
欢数学、热爱数学。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
学注入充
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
/p>
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素养的具体措施
教育家叶圣
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
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