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运算教学课例

巡山小妖精
596次浏览
2021年03月03日 17: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因为有你第三季)


小学数学“除法运算”教学课例分析与研究



参与研究教师:宝山区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



指导与撰写: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




余亚萍



一、



选题



“除法运算”


是小学数学算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中,


关于


“除


法运算”的内容,基本划分成


3


个知识组块,它们分 别是“除数是一位数的整数除法”



“除


数是两、三位数的整数除法”



“小数除法”


,且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段学习。然而,无论是哪


个年级段的

“除法运算”


学习内容,


相对于同年级段的其它的算法学习 内容来说,


都是学生


学习的难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小学生 学习这一内容时,一般存在以下困难:




1




难以理解和讲清算理。




2




学生算法掌握基本停留在记忆各种算法程序上,优化意识、估算意识不强,计


算灵活性也较差。




3




学生对算法学习的认识存在思维偏差——算法课的学习通常就是实现教师给出


的方法。主动探究算法的经验较少,能力较弱。



对于 算法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在从


实际情 境提出计算的过程中,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通过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在学 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


提高计算正确率,


培养自觉选择合理算法 和估算的意识,


逐步发


展计算的灵活性。


”那么,关于“除法运算”的算法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摆脱现有学习困境,


达到理想化 的教学目标,


就有必要对其做深入地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


于是 ,


我们选定五年


级有关小数除法教学内容为研究的突破口,


确立研究主题,


并就小学生如何建构算法的心理

活动过程开展实践、


对比分析与研究,


以期能在实践探究中 发现和为一线教师提供更有效的


教学策略和手段。



二、



计划



1


、组织研究成员


< br>为了能有效开展研究,


我们组织了部分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 br>中心组成员和青年骨干


教师形成一个研究小组。



2


、确立行动研究模式



本次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3


、拟定行动步骤




1


本次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成员独立备课——代表执教上课——课后诊断分析——成员


修正方案 ——代表再次实践——对比分析研究——再次修正方案——代表再次实践——教


学案例制 作——区域推广实践经验。



三、



行动



(下面是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的分析与研究。




1


、初次实践





课堂实录节选


(执教:海江小学王蔚)



师:出示(复习引入)



120


÷


30=4










4.5


÷


15=0.3


12


÷


3=













0.45


÷


1.5=


1.2


÷


0.3=











0.045


÷


0.15=

< p>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推演结果进行验证,


然后指出商不变 性质在小


数除法中同样适用。




师:


(创设情境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平台。





1

< p>


、买


9


本练习本共


10.8


元,平均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 /p>



2



、一块橡 皮



0.7


元,用



10.5


元可以买几块橡皮?





3



、小气球每个



0.15


元,


1 .8


元可以买几个小气球?




师:能列出解答这


3


个问题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10.8


÷


9










10.5


÷



0.7
















1.8


÷



0.15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题的竖式计算。




师:除数 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那么,象


10.5


÷



0.7



1.8


÷



0.15


这样


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着重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揭示课题:


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




2


提问:有没有办法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








(此时,大部分学生想到了利用商不变性质解决新问题……)





执教教师认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先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它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


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计算。


因此,


首先应通过复习激活相关知


识——商不变性质,


来引发新问题解决思路——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实践效果



由于课始出示了一组利用商不变性 质进行填空的习题,


使大部分学生自


然想到了借助商不变性质把 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课中没有多种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法


出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竖 式计算,


整堂课上得比较顺


利。





课题组成员讨论质疑



当学生有能力自主获得新问题解决思路时,


教师是 否还有必


要进行思路引导?教师预设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课题 组成员通


过讨论形成共识:第一层次的填空题,虽然只是表明了商不变性质在小数计算中 同样适用,


但同时也明显的暗示了学生新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用商不变性质可以把除 数是小数的


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解决。


虽然知识 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


但教师在激活旧


知,

使学生判断推理符合逻辑的同时,


将高水平认知要求降低为低水平的认知要求,


即缩小


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讨论建议



过多的知识铺垫,


有时会不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


学习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关键是转化思想的运用,同时,


“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用以获得


数学转化思想的 极好素材。因此,建议采用减少教学铺垫,直接从同类的思想方法引入,让


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第二次实践





课堂实录节选


(执教:海江小学王蔚)



谈话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小数乘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小数乘法


的计算方法的?利用这种转化思想,


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 问题,


从而解决新问题。


那么,同学们能否继续用这种转化思想 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呢?







出示题目:



1.8


÷


0.15






1.02


÷


0.8









3 < /p>


师:今天我们就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随即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题后板演并交流。




板演:









1



1.8


÷


0.15=12













1.2








15



18












15













30













30


0



2



1.8


÷


0.15= 1.2

















1.2










0.15



1.8


15



30



30


0



3



1.8


÷


0.15=0.12


18


÷


15=1.2


因为



被除数扩



10


倍,


除数扩大


100


倍,所以商缩小


10


倍 。



……



( 学生大部分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


但通过竖式计算,


产生答案各不同。






实践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谈话引导下,利用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小数乘


法计算的转化方法( 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进行类比思考:除数是

< br>小数的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再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但是在怎样确定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时,遇到新的学习困难——难以找到 一个统一、


便捷的方法。因此,


影响


了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 p>
课题组讨论质疑



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关键是转化思想的运用,


因此,


认为在


课堂引入时,


从同类的思想方法引入比较合理。


但为什么不能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呢?课题组


成员分析认为:在课前分析中忽视了对学生 认知能力水平的分析。



“数学转化思想”对一


个刚开始学小数除法的小学生来说还只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说,


目前的学生并不


能很清晰的认识数学转化思想的本质所在。那么,< /p>


当教师从“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小


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 /p>


来引导学生


“利用这种转化思想,


可以把 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问


题,


从而解决新问题”


时,


学生对于转化思想的演绎更多的是基于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


——小数乘法计算的转化方法


(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进行类


比思考: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再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在这样的思路引导 下,


学生探究的焦点集中在


“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p>


由于利用小


数乘法计算的转化方法迁移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 法,在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时,却难以找到一个统一、便捷的方法,且带出更多新 问题,不能达到利用“化新为旧”的


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初衷,因此,影响了课堂效益 。




4




讨论建议



通过两次的实践、


交流与反思,


课题 组成员普遍感受到,


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


任务提出,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由于实践课中< /p>


学生的认知状态还处于:


能在问题的驱动下想到某一种解决问题的 具体办法,


但有意识的运



“化新为旧 ”


的思考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不强的


(也就是新情境问题解 决的策略性知


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不强)


这样一种水平状况。


因此,第二次实践中的学习任务给出,就显得


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


而初次实践中的复习引入,


又过低估计学生的能力发 展水


平。所以,建议在第三次实践中,剔除“复习引入”部分,直接从学生生活经验、知 识经验


和认知能力水平出发,


创设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和真实的问 题情境,


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去


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协商, 形成共识,逐步建构新算法。



3


、第三次实践





课堂实录节选


(执教:海江小学王蔚)



师:在国庆节期间,你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了不少零用钱对吗,你用它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 :小明和他的弟弟在国庆期间也带了自己的零用钱去超市买东西,小明有


10.8


元,


他去超市选购了


9


本练习本,你能知道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后板演并交流。




板演:





1











4




10


.


5


÷


0


.


7=1


.


5









1


.


5



2





10


.


5


×


10


)÷(


0


.


7


×


10




=105


÷


7


=15


(个)




3



10


.


5


÷


0


.< /p>


7=15


(个)











15


7



105


7


35


35



0


10


.


5


÷


0


.


7=15


(个)



×





×



10




10


105


÷



7=15


(个)




5




10


.


5


÷


0


.


7=15


(个)









1 5


0


.


7



10


.


5


7


3 5


3 5



0


5



6




我先不看它们的小数点,使他


们变成整数,除好后,看它们


一共有几位小数,商就有几位


小数,所以商是


0 .15




105


÷


7=15

< br>10.5


÷


0.7=0.15



0


.


7



10


.


5



7


3 5


3 5



0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


分家协议书-怎样唱歌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