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题精选
委托公证书-认错书
小学语文《匆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
一
)
导入
1.
用
PPT
出示明代钱鹤滩所做的
明日歌,请学生大声朗读,思考其中的含义,说说其中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并说出原因
p>
(
稍作互动,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用鼓
励性的语言评价
)
。
然后引题:自古以来,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就是文人创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作家朱
p>
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
(
板书标题
p>
)
2.
用
ppt
出示朱自清简介
(
< br>二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PPT
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范写,学生朗读,练习写
)
1
2.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画一画主旨句。
< br>(
主要写时光易逝而人生庸碌无为,主旨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p>
?
”
)
(
三
)
再读课文,小组学习
1.
同学们先读一下文章的第一段,来说说大意。
(
引出主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
?)
2.
请同学以同桌为单位,<
/p>
结合文本讨论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意思的呢
?
这种表达方式又有怎
样的效果呢
?
(
用对比的方式。对比之处有两点:
1.
意思的对比:燕子、杨柳、桃花的情况都是有去有回、周而复始
的,只有
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用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
;2.
句式的对比:
在讲述燕子、杨柳、桃花时用了较为
规整的排比句,
显得开篇有
文采有气势,
读起来朗朗上口。
然而讲述我们的日子时,
就脱离了排比的句式,
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反问。使句式活泼生动,
富于变化。
)
3.
第二段里作者为什
么说自己“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结合具体语句简述原因
。
(
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读懂这段的关键句: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
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p>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用比喻的手法将
人生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
当一滴水回归大海时,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人生
的时间消逝与无声无息间。化抽象为形象,使“时
间的流逝”这个概念更具体。作者因时
光流逝于无形间,自己碌碌无为而“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4
.
然后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段,感受其中的情感。
(
四
)
小组讨论,想
象拓展
四人为一小组,同学们运用以上修辞进行仿写,仿写一
段关于时光易逝的文字。
(
五
)
小结作业
作业:
请学生上网搜集朱自清的散文来阅读,发现其中你觉得比较好的修辞,记录下来,明天上课我
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2
【答辩题目解析】
1.
简述抒情散文语言分析的思路
?
【参考答案】
俗话说“小说是写给别
人看的,散文是写给自己看的”。散文的特点除了形散神聚,还有一个特点就
是情感的表
达表达,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更为明显。作者在写作时,考虑更多的并不是读者所获取的
信息量,而是情感的自我抒发,所以抒情散文中,很多遣词造句都很隐晦,需要读者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 p>
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
在对抒情散文的语言分析中,
我们可以借鉴诗歌的分析方式:
找出
“意象”<
/p>
,
即散文中重点描写的物象,
再分析此物
象所承载的作者的情感
;
在情感分析中,
我们同样可以分析写作技巧,
比如谋篇结构以及这样构思的好处、有特色的修辞以及修
辞对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一步一
步深入地分析散文的语言。
2.
有一个离异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如果你是老
师你该怎么做
?
【参考答案】
p>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本着关爱学
生、平
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学生去思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尤其是面对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我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一
些日常的小变化,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最终帮助这名学生成长。
首先,我会私下找到这名同学,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他在课
上行为的一些背
后的原因,并针对他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劝说式教育,帮助他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会继续找到该名同学的家长
,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并向他们说明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情
况,劝说家长,多给予该
名孩子多一点关爱,并实行家校联合的机制,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3
最后,找到其他任课老师,了解
该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共同探讨一些教育良策。
在教学的
过程中,我会长期关注该名学生的学习动态、成长动态以及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
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
一
)
导入
4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
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
你的幸福。那么,应
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
一段
话
(
出示
)
: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
新年的幸福中去。”
(
过渡
)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
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
(<
/p>
二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范读,
(
读时课件演
示
)
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
(
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
在幻
想中得到了火炉、
烤鹅、
圣诞树,
最重
要的是,
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
(
三
)
深入研读
1.
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
?
请大家轻声读第
5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
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
四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
预设句一:“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
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
非常温暖。
)
预设句二:“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
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
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
预设句三:“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
出一根来……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
?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p>
(
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
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
“她的一双
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
2.
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
? <
/p>
(
课件出示
)
一
生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
? <
/p>
(
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
当穷
人还在忍饥挨饿时,
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
圣
诞大餐。而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
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
5
3.
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个
时候她又看到了什么
?
从这次的幻想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
(
看到了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然后这
些快乐的场面她都不曾拥有,说明了小女孩对快乐的渴求。
)
4.
故事的结尾我们知道,小女孩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但是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
她是“走向新
年的幸福中去了”
?
为什
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
(
教师
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
(
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
;
得不到亲人的疼爱
;
没有快乐和幸福。她这样痛苦地
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
5.
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p>
?
(
同情、不满
)
6.
点明个别学生指导朗读,把作者的同情、不满读出来。
(
例如读到小女孩的想象的画面时,可以读得轻缓一点。
)
(
四
)
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
驻中国的代理
拉贝
1919
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
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
局势动荡,
社会灾
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
故事略
)
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
发
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
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
< br>;
而在童话写作中
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
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
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
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
(
五
)
小结作业
1.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
作业: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6
【答辩题目解析】
1.
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
【参考答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
验,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朗读不是简单、机械、生硬的强调,而要建
立在恰当的
理解上。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动而辞发”
。第一步是学生“潜入课文”,触摸言语形态,
引起阅读冲动,例如,
< br>在本堂课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回归到文本当中去体会小女孩的三次擦亮火柴的幻想
;
第二步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增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深入地理解作者
的情感
;
第三步指导
朗读,带着对文本
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置身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情”一词由“感”与“情”
所组成,朗读先“感”
(
感知课文
p>
)
而生“情”
;
再
者,情用读的形式来宣泄,变成“情感”了。综上所述,
我在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放在了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上再行指导。
2.
p>
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
【参考答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
师。传道授业解惑,良师犹甚。良师,或悉心以教,雏凤清于老凤声
;
< br>或点铁成
金,化腐朽为神奇
;
或
指点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
;
或旁敲侧击,心有灵犀一点通。孔
子曰:“爱之,能毋
劳乎,忠焉,能毋诲乎
?
< br>”陶行知“爱满天下”,并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师选择了太
阳
的事业,就选择了燃烧自己,他们甘当人梯,为人作嫁,鞠躬尽瘁,虽九死而未悔。
<
/p>
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本意,而后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又将“爱”划入重
要的范畴
——关爱学生,如何关爱学生,到底要关爱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一位老师就应该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