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什么
面面俱到的意思-国际标准iq测试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什么
—
—摘自至
eduu
论坛(刘婷
0909
)
许多人经过那么简单的一培训,<
/p>
甚至有的没有经过培训,
也能堂而皇之地站
在了数学教师的讲台!
许多教师如果去当律师也许不能胜任、
当会计也许也不能
尽职!
但律师、
会计
专业如果来当当代课教师过不了多久也能当了!
数学教师呀,
缺
少自己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印记——专业的问题!
一、缺少合理阅读
现在的数学老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小贩,
而是胸怀世界,
放眼全局。
教
< br>师读什么?
潜心地读
原著。
现在许多老师最热衷看的是一是某个教学设计、
某个典型
教
学案例、
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
其实
模仿到的是形而不是神,
教师无法把握真正
的精神实质而沦为一
知半解的操作工。
二是也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著作。
素不知
p>
这些著作经过了二道、
三道贩子的东拼西凑已经面目全非,
最终消化为教师的已
经失去了原型,失去了一些本真的东西。我们的教师
需要读一些源头性的著作,
如《有效教学论》
《数学史与数学教
育》《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心
理学》《小学数学教
学设计原理和方法》《认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等等,丰富自己的储备,彻底
重塑自己的观念,确立自己的观点、引发自己的思
考,引领自己真正领略大师的思想。<
/p>
专注地读教材。
近来听了
100
多节课,
居
然
80%
的课缺少的是对教材的理解,
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偏失。
现在的老师怎么了?缺少一份沉静,
缺
少一份求真,
多
了的是功利,多的是浮躁,还说什么教材不是圣
经,教材需要二度开发。是的,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我们需要教
师成为课程的组织者与开发者,
但是不入教材如
何能谈出教材,
连教材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都没有理解,
如何还能根据
需要来组合资源?所以,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读教材的教学内容,读出隐含的
教学目标,读懂练习设计的意图,走入教材才能走出教材。
辨证地读参考。一开学,期初工作检查,短短一个星期
,发现许多老师一学
期的课已经备完,
仔细看看,
发现与备课手册几乎一模一样,
教学目标也是照抄,
教学过程照搬。
许多的教师呀,
当了一辈子的教师,
如果让她脱离教参备一节课,
几乎不能成为可能,
因为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教参的奴隶,
虽然口头上认同新课
程标
准,但行动上背离。教参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能替代教师的思想,不能替代
各个个性迥异
的灵魂,所以,需要教师辨证对待教参,做回归思想的自我。
有选择读少儿读物。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的数学科普读物,
如
《小学生数学报》
《数学小灵通》
,
它不仅给孩子带来许多崭新的数学科普知识,
深厚的数学家的
故事,
而且也给教师以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
/p>
提供了许多前言的信息,
而且通过
读物,
让老师更好走进学生,
为了解学生多了一扇窗。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数学
读物是有益无害的,
也有一些
以应试、
赢利为性质的读物,
教师也必须有选择地
读,也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读。
二、
缺乏说的科学
课堂是始终弥散着语言
的环境。“在课堂中,平均有
70
%以上的时间是教
师或学生在使用语言”,数学课也不例外。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各种形式
的语言活动,例如讲授、解释、提问、回答、复述、阅读、书写、讨论等等,语
言始
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
它
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
/p>
它既是表达的工具,
又是交流
的工具。<
/p>
说的规范。
< br>数学语言中言语的一字之差、
符号的一笔不同,
其意义就
相差甚
远,如“除”与“除以”、“包含”与“包含于”、“>”与“<”、“>”与<
/p>
“≥”等等,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做到说话时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因果关系恰当。
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p>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示
范,
他们
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的,
如果教
师的数
学语言不够准确、
规范,
会使学
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
影响学生对数学语
言的正确使用。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
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
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
说的有激情。
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够以情激情,
一
堂课,
当你用自己饱满
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去沟通,必然会赢得
学生的共鸣,很难想象得出:一个有气
无力或者语言平平的教师能够吸引见多识广、寻求
挑战的孩子。在数学课堂中,
数学教师既需要理性的思维,
也需
要丰富的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
用智慧点燃智慧
,用情感激发情感。
说的有艺术
恰当及时的评价语言无疑
给孩子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悄悄的
提醒、
无声的暗示都给孩子一种自我的认识,
幽默风趣的语言无疑是课堂的一道
润滑剂,
在课堂调查中,
孩子们在最喜欢的老师的
显形特征中,
都有显著的一条:
这老师讲话幽默风趣,
我们很喜欢听。
数学教师同样需要富有艺术、
充
满魅力的
语言。
三、缺少听的艺术
倾听是广义的,
可以听其言,
可以观其行,
p>
也可以思其想。
想让别人认同你,
向你倾听
,
首先你学会倾听了吗?只有自己善于倾听,
双方才会营造安全
而自由
的氛围,“走近”对方,“走进”对方。
蹲下身子向学生倾听。
教学是
为了什么?为了人。
人的发展是教学追求的终
极目标与核心,<
/p>
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蹲下身子向学生倾听<
/p>
的过程中,
教师才会真正了解到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
到底需要什么,
才会努力
解读学生,
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
积极捕捉学生
的各种想法,有时还要凭借“教学敏感”帮助学生把“口欲言而不能”的
内容表
达出来,才能尊重、接纳、学生才会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他们从<
/p>
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
实现自身主动的建构
--
获得知识技能,
提高智慧能力,
完
善主体人格
放下架子向同事倾听。
世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
不
要管自己的面子,
放下
自己的架子。听同事的长处:走进课堂听
他的教学思想,感受她的教学艺术;走
进研讨现场,听他的独特见解,思考他的真知灼见
;走进他的生活空间,听他的
人生感悟,
体会他的事业艰辛。<
/p>
听同事对你的不同见解。
可以倾听同事与你在教
< br>学上的共鸣,
更要倾听同事对你的反对意见,
对你的过分
挑剔,
甚至对你提出的
批评,今天的争鸣、今天的意见建议是为
了让你明天思考的的更加成熟。
聚焦小学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智慧与人格
2009-03-05 13:00:18
作者:潘小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学案例】
数学课上,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纸,问:
“你有办法算出
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带着问题,
用
了
7-8
分钟的时间寻找答案。
结
p>
果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算法:
7
×
4=28
(平方厘米);
7
×
5=35
(平方厘米);(
7
p>
+
5
)×
2=24
(平方厘米)……
接着,学生小组讨
论,由小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面积
28
平方厘米是平行
四边形的底和高相乘得到的,
一个小组代表边把平行四边形拼接成长方
形,
边说
着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理由。面积
35
平方厘米是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得
到的,另一个
小组的代表说:
“我们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长方形
的长是
7
厘米,宽是
5
厘米,面积应该是
35
平方厘米!”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
生有的点头赞同,有的一脸疑惑,出现了小声的议论。我也说:
“是呀,他们也
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35<
/p>
平方厘米当然也应该是正确的。”我这
么一说,教室一下子安静下
来。有个学生质疑:
“同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
面积怎么会
不同?”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发表意见,纠正错误。有的学
生还发现:当把平行
四边形拉转成长方形时,面积是最大的。而且,长方形是特
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们的
讨论中,下课铃响。
借此案例,笔者想谈谈近阶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怎样使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