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
敦煌壁画飞天-依据的近义词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新数学
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
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
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小学
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决
然分开,通
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
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纳入数学目标之中,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效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
思想方法。<
/p>
一、
<
/p>
在引入新知的过程中渗透
例如: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
方法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
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
象上去的思
想方法,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例如由加法交换律
p>
a+b=b+a
的学习迁移到乘法交换律
a
×b=b×a
的学习。
建构主义观点
认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
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的思
想方法,为学生搭建有意建构的桥梁,让学生运用
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
法进行合理的正迁移。如教学京版数学教材第
7
册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单循环赛这一课时,我是这
样进行导入环节的:
1
.谈话引出握手游戏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用问好的方式向他人表示友好,还
可以用什么方
式表达我们的友好呢?
师:谁愿意代表咱们班用握手的方式向各位听课老师表示我们的友
好?
2
.师生做握手游戏
(
1
)师:我也想和大家做个握手的小游戏(课
件出示握手游戏规则:
每个人都要和其他人握一次手)
,谁愿意
和我一起做这个握手游戏?(随
机选
3
名同学)
老师鼓励其他没有直接参
与握手游戏的同学当好游戏监督员。
老师先和三位同学一一握手,后追问:刚才我握了几
次手?分别是和
谁握过手?
(
2
)第二个同学继续做握手游戏。
第二个同学要和老师握手,老师把手放到背后,不和他握手。
师:
我不能再和你握手了,
你知道为什
么吗?不然监督员该有意见了,
这是为什么?
(
4
)解决
第四个同学的握手问题:
(
3
)第三个同学接着做握手游戏。
师:你瞧我们都和别人握手了,你为什
么不和别人握手啊?
师:他什么时候做的握手游戏?都和谁握手了?
师:我们四个人一共握了几
次手?(师板书学生计算方法)
第一种:
3+2+1=6
(次)
第二种:3×4÷2=6(次)
对于第二种方法计算,我先请采用这种
方法的孩子解释一下,再依据
情况重点强调为什么要除以
2
p>
。
(
5
)师:刚才
,我们四个人一起做了握手游戏。如果把握手游戏这
样的游戏规则应用到体育比赛中,就
形成了一种赛制:单循环赛。
(板书:
单循环赛)
在上述导入环节,我创设了握手游戏的情境。握手游戏是学生熟知的
情境,第二个学生和最后一个学生这两处握手很重要,老师在这两个关键
握手之处进行了追问,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逐步理解握一次手的含义,为
理解单循环赛
做了知识的类比和迁移。
二、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渗透
1
、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对应是人
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
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
主要利用虚线、
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
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在
p>
小
学
数
学
中
,
有
很
多
方
面
运
< br>用
了
对
应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如
p>
六
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其关键就是具体
数量
与对应的分率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把握,因而数学的对应思想应从一年级开
始渗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同样多”这个内容时,可以利用学生熟
悉
的生活实例,帮助他们去认识。讲桌上放着
6
本数学书,问:一
本书发
给一位同学,应上来几位同学?生答:
6
位同学。再拿来
4
本数学书,还要
上来几位同学?生答:
4
位同学。这时再反过来,请上来<
/p>
6
位同学,问需要
几本数学书?再请上来
5
位同学,还要几本数学书?一位同学对应一本数
学书,或一本数学书对应一位同学,同学和数学书同样多,这里就是渗透<
/p>
了一一对应思想。
2
< br>、渗
透
分
类
的
思
想
方
法
。“
分
类
”
就
是
把
具
p>
有
相
同
属
性
的
事
物
归
纳
在
一
< br>起
,
它的本质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为简单
的
问题。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
认识
分类的意义,体会分类的实质。
例如教学用
< br>4
、
5
、
6
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摆出几个三位数,让学生做一
做、摆一摆
。有的学生很快摆出来了,但有些学生却摆不完整。这时,我
指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p>
首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是
4
时,
有哪几个三位数?
(
456
、
465
)百位上的数字是
5
p>
时,有哪几个三位数?(
546
、
564
)百位
上的数字是
6
时,又有哪几个三位数?(
645
、
654
)
可见以百位上的数字为准,进行分类,能有效纠正学生的无序
性甚至
盲目拼凑的毛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p>
、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某一角度看所研
究的对象,使之成为合乎一定抽象要求的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
采用直观手段,
利用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集合思想。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之后,使学生明确正方形
是长和宽相等的长
方形,即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用圆圈图表示更形象。让他们感
知
大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
个集合——长方形集合,小圈内的物体也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
一个
小整体,这个小整体就是一个小集合——正方形集合,如长方形集合
包含正方形集合。集
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年级段都有所渗透,如数
的整除中就渗透了子集和交集等数学
思想。
4
、渗透符号化思想。渗透符
号化思想主要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
地运用符号去表达研究的对象,恰当的符号可以清
晰、准确、简洁地数学
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关系。
符号思想方法主要表现为:能从具
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
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会进行符
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p>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试题计算明确:两个
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得出的
两个积相
加。把它变成符号化的语言就是:
(
a
+
b
)×c=a×c+b×c。在
这里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符号的意义,知道这样表示更一般化、抽象
化,也更简洁,更能
表示一般规律,进而再引导学生用符号化语言表达两
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的规律,加深
理解符号的含义,建立符号化思想。
5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指将数与式的代数信
息和点与形的几何信息互相转换,把数量关系的
精确深刻与几何图形的形
象直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代数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或用几何方
法去解决
代数问题,从而易于将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联系起来,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京版数学教材第二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2-15
p>
一例。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
“退一当
十”呢?我们想到了模型,
想到了小棒。借助操作材料——小棒,展现
“32
-
15”的笔算过程:
2
根减
5
根不够减怎么办?从
3
捆小棒中拿
出一捆打
开再减。这样做,帮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理解了退位减法笔算算理,利于
学生掌握笔算方法。
三、在巩固与练习中渗透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习题的设计和选择不仅要体现基础性、
层次
性和可选择性,而且要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做到
基础性练习与发展性
练习协调互补,使数学练习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
要。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在巩固练习
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
想方法是指人们将有待解决的
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
问题中去,最
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一般情况下,可将陌生的问题转<
/p>
化为熟悉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
< br>体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为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
练习题:迎
国庆美化校园,学校买来了两种花卉,其中菊花有
48
盆,串红
的盆数占总盆数的
40%
,共运来花卉
多少盆?
学生列式,教师讲评。接着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这道
题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运来串红多少盆?
师:怎样列式?<
/p>
生:48÷(1
-
40%)×40%
或
48÷(1
-40%)
-
48
师:有没有更简
便的方法?(稍停)同学们想不想学?
生:想!
(声音洪亮)<
/p>
师:你能找出题目中含有百分数的句
子吗?用分数怎么说?用比怎样
表示?
串红的盆数占总盆数的
2/5
生:串红的盆数占总盆数的
40%
串红的盆数与总盆数的比是
2:5
师:上面三句话虽然说法不同,但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一样。如
果把花
卉的总盆数看作
5
份,
那么串红的盆数是几份?
(
2
< br>份)
菊花的盆数是几份?
(
3<
/p>
份)串红盆数是菊花盆数的几分之几?(
2/3
< br>)
师:串红的盆数是所求数量,菊花的盆数是已知数量,也就是要求所
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
生:所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
2/3
。
师:现在会求吗?
生:48×
2/
(
5
-
2
)
=32
(盆)
答:运来串红
32
盆。
师:
这是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哪种方法简便?(第二种)
师:这样做,简化了解题思
路,同学们想不想找规律?(想)刚才这
道题我们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把已知
数量看作单位“1”,先求
所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用乘法计
算。
”师边说边显示这一简化思路的基本方法,并让学
生再议一议上述运
用“转化”思想方法的解题关键。
上述练习环节中,我在新旧方法的联结点上巧妙设问,激发了
学生探
索新方法的兴趣和情感,在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并在教师小结和学生议一议的过程中巩固了这种思想方法,
与此同时,发
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知识的复习中渗透
复习课应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紧扣教材的知识结构,
及时渗
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p>
例如:
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概念以变化为前
提,
利用变化的过程,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函数思想。
于“变”中把握“不变”,
是函数思想的集中体现。
例如:
《商不变性质的复习》一
课,在复习了商不变性质的概念后,
教师问道:“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说是商不变的规律
。想一想,在我们以
前学习过的知识当中,有没有和商不变的规律类似的规律呢?”通过
教师
的引导,学生总结出了“和”不变的规律,接着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又
总结出了“差”不变的规律和
“积”不变的规律
,在探求“和、差、积、
商”不变规律的过程中,
在梳理、沟通商不变的性质与其它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的
同时,既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
又感受
到了“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
思想方
法渗透的各种因素,把握好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契
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
征、接受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步
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它学科
的学习,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
白银区第十小学
王晓霞
新
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
步发展所必需的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
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
法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
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十分重要的
意义。所谓数学思想方法,简单通俗地说,就是解决
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
数学中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是解决问
题的策略。作
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经常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
教
学中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可行的让学生领悟某种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p>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是有“形”的,而数
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呈隐蔽形式。并且不成
体
系地散见于教材各部分内容中。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如果能有效地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
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
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那么,学生掌握知识才
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
养才得到质的飞跃。目前,教师们的困惑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不教,教多还是教少
,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
少算多少还是有一定的目标。”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
间紧而将它作为一
个“软任务”挤掉。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思
想方法重要性
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标,
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
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
种因素。例如:我在课前,首先把一至六年
级的十二册教材全部搜集齐全。从例题到练习
题逐一进行认真地分析,深入研
究,根据具体内容及情境图,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无“形”
的线索即“数学思想
方法”一一挖掘出来,并做好笔记。在其过程中,我发现这条暗线也
呈现一定
的规律:①从易到难,即小学生容易理解的容易接受的基本在低年级呈现,像<
/p>
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有序思想、分类、
统计思想、单
位思想等。在高年级,化归思想、转化思想、极限思想等适当多一些。②螺
旋
式渗透,在低年级与高年级中,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重复呈现,象集合思想,建
模思想、符号化思想等。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
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
通过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
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
简明直观。
符号化思想: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内容。符号化思想是将所有的数
据实例集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
于记忆,便
于运用。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
本思想是:把甲问题
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
题的解。
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
/p>
极限思想: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
的无限过
程达到质变。
对应思想:两
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把这些教材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课前挖
掘出来。
p>
只有这样系统地掌握教材中的暗线,掌握其规律,才能得心应手以教材进
行再创造,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内容,从易到难、秩序渐进,有
计划、
有目标、恰当地渗透上述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避免了由于盲目性,
生硬地、杂乱地
、无深无浅地渗透,造成了学生不但没有掌握,而且还扰乱了
正常的教学程序,干扰了学
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难度。为教学过程
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br>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
好教学过
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
过程,方法思想、思
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教学中要相机
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
发学生领会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
想方法,防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明明白
白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数学思想
方法,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接受。
< br>
(一)概念形成过程渗透
概
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
概念,因受学生年
龄、知识、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要领的引进都采
用
描述性的方法,这样就缺乏概念的完整性,即缺乏完整的内涵和外延。因此,
我在教学过
程中善于把握教材,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
的高度来认识概念和掌握概念。
例如:我在教学自然数“
p>
1
”的认识时,教学片断:
1
、
师:
电脑出示一幅情境
图“一位老师手里拿着一本书与一位新同学对话,
校园里现有一面旗,一座教学楼,一个
操场,天空有一只小鸟……”
不管是
1
位老师,一位同学,一个操场,一座大楼,它们数量都是
1<
/p>
个,我
们用数“
1
”来表示,板书“
1
”。
2
、师电脑演示:把一些苹果一个一个地快速装到一个篮子里。
师问:同学们,这是多少苹果。
生
1
:有许多个苹果。
生
2
:这里有一篮子苹果。
师:把这许多个苹果放到一个篮子里,我们可以说这里有
1
篮子苹果。一个
篮子里有许多个苹果。
3
、你能用“
1
”说一句话吗?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
“许多”和“
1
”的关系。“许多”由一个一
< br>个的“
1
”组成,放在一起可以用“
1
”来表示,渗透了“
1
”的单位
思想。
再如:教学“
0
”的认识,教材中主要是叙述一个也没有,就用“
0
”来表
示,
如果简单理解为“
0
”表示一个也没有,
等于忽视了数学中对立统一的思想。
①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员赛跑的起点,直尺上的始点,让学生领会“
0
”还
表示起点。②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
领会“
0
”并不表示没有温度,而是表示
温度是“
0
”度。③通过观察车牌号,价格等让学生领会“<
/p>
0
”还可以用来占位
等。
这样,在数学概念的形成中,从全面性、整体性、发展性的高度来认识数学<
/p>
概念,对一些描述性概念尽可能运用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借助各种教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