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意志品质-经典网名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摘要:
朗读教学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
分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
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又是积累
词语,
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
如何提高朗读质量,
笔者认为必须重视
朗读教学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加强朗读指导,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语
文
课程标准》
中对朗读的要求。
故本文
在分析朗读其自身作用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
实践探微如何继承朗
读教学的途径,
以求对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领域上有所帮助
和启
发。
关键词:朗读;作用;教学;创新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所谓朗读,
就是出声地读,
是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过程。
在
这
一过程中,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互沟通,眼、耳、口、脑并用,所以,是一种
创造性的综合阅读训练。
纵观古今,
我们不难
发现,
“朗读”一直为众多教育家
所青睐,
尤其在儿童教育领域,
更成为其教育的主要方式。
我们不妨
再从古代蒙
养教育谈起
(古代蒙养教育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小学阶
段)
,
从教材和教法的特点
来研究一下
朗读在当时的地位。
1
、从教材来看
古代蒙
养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类是识字教学材料。主要有
《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第二类是诗文教学教材。主要有《千家
诗》、《唐诗三百首等》等;第
三类是历史教学材料。如《历史蒙求》;第四类
是名物教学材料。如《名物蒙求》。
p>
统观这些蒙养教材,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韵律自然,琅琅上口,易
于记诵。
这样的教材适合也需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
只有读,
才能领略
其韵律之妙;只有读,才能理解其用词造句之
美。
2
、从教法来看
p>
我国的蒙养教育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其既定模式。而在所有环
节中,“读”正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多的教育形式。
首先是
教书,即教师布置新课,教会儿童读书。点读分明,理解文意;第
二步是范读,
直到儿童能够正确朗读为止。
然后是背书。
古代
蒙养学要求每读必
背。
从以上
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对朗读已提出了明显要求,并充分
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作
用,因此对朗读的地位也已达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
搞扎实,
就必须从最
根
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
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朗读对于理解文意的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首先,
小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抽象思维能力强得多,
因而,
要达到对
文
章的理解,
最好的途径就是对文章的直接感受,
而不是理性分析。
这种直接感受
的最好形式就是读,
大声地读。越读就能理解得越透彻,也就越容易感染;感染
越深,便越能读出感情;而越
投入感情,则越能感同身受,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
立场,从而培养其对语言材料的感受,
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2
、朗读对于表达的作用
表达,
包
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无论哪一种表达,
都需要用词准确、<
/p>
生动、
语句连贯,内容具体。这一切都要以语言积累为基础。
p>
小学生积累、
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正如张中
行先生所说:“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
框架茫茫然,拿起
笔就难以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
式早已蜂
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手成章。”如果真能读得正确,流
利,
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就说明课文作者的语言已经顺利地进入学
生的口语,
学生已能合
格地充当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
与此同时,
学生的口
语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顺应”,
接受作者规范语言的改造,
同时形成良好的语
感,帮助学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3
、朗读对于审美教育的作用
在教材
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
、
《火烧云》
、
《五彩
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通过声
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
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
,感受自然的美。
因此,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史实上,<
/p>
我们都可以看到朗读这棵“千年古树”正
是传统教育的一块瑰宝,
它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课标下朗读教学的创新
(一)传统朗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最重要的训练”。
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
情况看,首先,朗读的
地位无足轻重,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
均不足
7
分钟(见
1994
年
12
月《江苏教育》高林生同志文)。其次,朗读的内
容严重失衡,对诗歌、文言文的朗读达到
100%
;在教材中唱
重头戏的记叙文其
朗读比例仅占
38.75%
< br>;议论文,尤其是说明文朗读所占比例更是小得可怜(分
别为
23.1%
、
15.8%
)。再次
,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
确流利,
缺乏
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
更可悲的是,
课堂教学中采用朗读
手
段,
随年级的增长而呈愈益淡化的趋势,
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朗读的指导
乏而不力,
一是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高
,
二是受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局限,
“以其昏昏”,很难“使人昭昭”。
p>
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语文教学大纲》明
确
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
感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
用,
笔者认为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二)小学朗读指导的创新
1
、情景激发欲望
指导学
生有感情的朗读,
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
要指导学生理解一
定语
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读出的情感才是真挚自然的。启发,还要让
p>
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形象,
能够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
/p>
只有这样,
朗
读的感情才是自然的流露。
p>
创设优美的情景。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象来设
< br>计导读,
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
/p>
景象。
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
“好美啊
!
”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
了起来,
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种富有诗意的美景下,
学生就容易
激发朗读的欲望。
教学中
也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
在教学李白的《早发
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
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
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
者喜悦的心情。
以美的氛围,
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
上,
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
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
性,
收到很好的效果。
2
、讲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
指导朗读时,
可以在讲读课文中进行,
做到讲和读的有机结合。
例如
对教材的重点段落,经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以后,就可以
指导朗读,及时的朗
读课文,对理解全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第六册
《她是我的朋友》
一课,
对阮恒献血前的一系列动
作表情所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是学生要掌握的,也是本文的重
点。当学到
“
一阵沉
默之后,一只小手
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
时,我提出<
/p>
让学生数一数他在医生说完话后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颤抖地举起
-
放下
-
又举起)
,
体会他当时紧张的心情,矛盾的思想,并学生试着说一说他当时为何感到矛盾,
p>
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一般会讲到他怕自己的血被抽完,
怕自己死去所以感到矛
盾。我马上引导学生注意他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举起
!
)说明了阮恒在激烈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