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
村居的意思-学生的话
案例展示一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
授课教师:郭大维(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中学高级)
指导教师:王耘(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高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 br>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以调动、
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
,
使学生在充分挖掘图
片信息、正确解读史料的基础上学会分析
和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来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
,
使学生在思考、
讨论中锻炼、
发展历
史认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服饰、
日常用具等方面的学
习拉近了
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知识趣味化,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道鲜卑拓跋部发展强大的史实,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通过评价魏孝文
帝改革,形成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
力。
通过文字史料,
归纳孝文帝改
革的措施,
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研习反映民族融合的文物图片,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
用,
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
认同民族融合
(交
融)
的价值。
认识锐意改革,<
/p>
不断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二)教学难点:全面客观的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朝民歌《敕
勒
学生在感受苍茫辽
加强学生的直观感
歌》。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
阔的草原景象的同
受,引发学生兴趣
,
新课讲授
语言特点上和此前我国古代
时思考问题。
顺势导入。
诗歌的不同。
解释这首诗是南北朝
时期由
鲜卑语翻译过来的,因此句
式长短不齐。而创造了如此<
/p>
质朴无华、豪放刚健诗篇的
鲜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过
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投影展示《鲜卑祖先居住的
学生
看图片和文字
发展学生的历史想
石室嘎仙洞》图片和文字材
p>
材料,
想象鲜卑祖先
象能力,
认识鲜卑族
料:洞内的堆积层最深达
的生活。
早期生活特点。
1.9
米
,
出土有
骨镞、
石镞、
陶器和打制石器。
显示《鲜卑族南迁示意图》,
提
高学生识图能力
让学生看教材小字,在图中
和自觉运用历史地<
/p>
找出鲜卑曾经生活的地区和
在教师引导下研读
图学习历史,
陈述历
迁徙路线。提出问题:想想
历史地图并阅读相
史问题的能力。
使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过
关的文字介绍后回
生认
识南迁是鲜卑
着怎样的生活?在不断迁徙
答问题。
人对民族发展的追
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怎样的<
/p>
求。
发展变化?
使学生认识迁徙过
投影展示鲜卑进入黄河流域
<
/p>
程是鲜卑人与各民
后的文物图片《三鹿纹金牌》
< br>和
《牛头鹿角金冠饰》
。
439
族接触交流的过程,
也
是鲜卑不断发展
年强大起来的鲜卑族拓跋部
强大的过程。
依靠强大武力统一了黄河流
观察文物图片
,
感受
域。
鲜卑经济、
文化的发
展。
二、孝文帝改革
使学生学会观察历
史示意图,<
/p>
培养从示
投影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
意图
中分析问题的
域示意图》。提出问题:北
能力。同时
创设教
< br>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的最
学情境
,
生成问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题。
投影展示一组反映当时黄河
流域民族矛盾的文字材料。
提出问题:北魏统治者应该
学生分析示意图,
了
解当时的黄河流域
多民族聚居,
汉族人
怎么做?
口又占大多数。
学生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
阅读文字材料,
认识
握本课内容,
便于掌
展示三条魏孝文帝改革的文
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握基础知识。
字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
/p>
归纳,
初步认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识魏孝文帝改革的
能力。
认识孝文帝改
作用。
革的魄力和决心。
改革开始后,孝文帝还决定
迁都。
引导学生掌握识图、
读图的技巧
与方法。
学生讲述孝文帝迁
培养
学生多角度分
都的故事。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提高
投影展示《北
魏迁都》地图,
学生信息处理的能
引导学生从平城和洛阳的地<
/p>
力。
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
统等方面分析迁都的原因和
学生思考
、讨论。
作用。
迁都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
改革
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
化
。展示四项汉化措施的文
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
让学生充分挖掘文
措施的影响和作用。
物图片的有效信息,
学生阅读、
归纳,
体
对探究的问题有更
会改革鲜卑旧俗的
加鲜活和更加丰富
作用。
的认识。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投影展示《北魏帝王出御图》
《
北魏帝后礼佛图》《鲜卑
裤褶服佣》《北魏文官佣》
《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和
北魏石刻造像《佛传》图中
引导学生思考更深
的腰鼓形圆凳等一系列文物
< br>层次的问题,
始终在
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观察、
比较文物
学习中处于思维的
思考这些反映了什么现象?
图,
认识这一时期各
活跃状态。
同时引入
民族在服饰、
日常用
四、评价魏孝文帝改革
不同的史学观点,
为
具、
风俗习惯等方面
学生提供新的思维
的相互影响,
促进了
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和
角度,
使学生能够积
以下四则材料评价孝文帝的
民族融合(交融)。
极参与课堂教学
,
大
改革:
胆讨论和勇于发表
孝文帝改革后“肃明纲纪,